職場裡有4種人,能力再強也不受重視,很多畢業生佔了兩條以上

當代年輕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較高,可是很多人發現,從校園到職場,路上卻佈滿荊棘。有句臺詞是:“畢業以後,自信逐漸就消失了”,可謂說出很多人的心裡話。

尤其是初入職場的兩三年,很多同學都要經歷認知上的巨大改變。

有人選擇適應,有人一直憤憤不平。

這裡到底是外界環境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原因呢?

不少人發現,工作本身不辛苦,職場氛圍才是重點

學校與職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只需學生按部就班地提升成績,按照老師吩咐的事宜管好自己,就能獲得認可。

職場裡有4種人,能力再強也不受重視,很多畢業生佔了兩條以上

而且我們是交學費的一方,屬於接收知識的物件。

然而,工作意味著需要你主動輸出自己的能力,為團隊換來價值。這自然要付出更多。

但是很多人發現,其實工作本身不見得辛苦到無非承受。同事和上司對待自己的態度,以及整個公司裡的氛圍,才是決定去留的關鍵。

為什麼有的畢業生無論在哪裡,都能“順風順水”;

有人卻換了很多份工作,依然感覺難以堅持。這跟職場關係有很大原因。

職場裡有4種人,能力再強也不受重視,很多畢業生佔了兩條以上

現實的講,想要獲得更順利的前途,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妥協。何況有些層面,可能停留在學生思維時很難理解,

只有學會換個角度,

才能明白部分問題來源於自己。

職場裡有4種人,能力再強也不被重視,很多畢業生佔了兩條以上

同事中各種各樣的人都存在,不少畢業生會發現,

有時工作能力強的人,未必“混得最好”。

進入工作崗位以後,要知道有幾種人,即使能力再強也不受待見和重用。

我們最好不要做這種只會幹活的“傻白甜”,否則你的品質再高尚,最後工資低甚至“呆不下去”的員工,往往就是你。

職場裡有4種人,能力再強也不受重視,很多畢業生佔了兩條以上

“站隊”太明顯的員工。

很多畢業生把同事當成同學,跟誰合得來就走得特別近,吃飯、去廁所也結隊。甚至在崗位上明目張膽地竊竊私語。

殊不知,在很多上司或者老員工眼中,這是在向大家宣告自己的“隊伍”。

一旦部門之間、團隊之間有矛盾,很容易無辜受到牽連,被“穿小鞋”。

想深交最好用下班時間。

“恃才傲物”的員工。

不少學歷高、專業技能過硬的大學生,很容易出現這類情況。很多領導在專業知識或業務能力方面,不如下屬。

但是他們依然有話語權,

尤其有其他同事在場時,

有必要予以基本的尊重。如果把這種工作能力,當成傲慢的理由,即使有晉升機會也難以輪到自己。技術咖也要學習圓滑些。

職場裡有4種人,能力再強也不受重視,很多畢業生佔了兩條以上

只顧埋頭做事的員工。

很多學生從小被教育的準則就是“學會服從”和“少說話、多做事”。實際上畢業後才發現,這樣的性格,未必會受到認可,反而被當作木訥。

只會耍嘴不做事,和只幹活不表現,都難以獲得長足的發展。

畢業生確保基本職責完成後,也要學會留意“工作以外”的事宜,

跟同事和上司聊天中可以獲得更多資訊。

缺乏原則、過於隨和的員工。

受教育程度越高,往往就越懂得替別人考慮,但有時這種“隨和”如果沒了底線,會成為畢業生的“絆腳石”。

那些能獲得重視和晉升的人,通常都有獨當一面,和為自己團隊爭取最大利益的氣勢。就算你只想做普通崗位,同樣需要懂得自己的原則,別輕易幫別的同事背鍋。

職場裡有4種人,能力再強也不受重視,很多畢業生佔了兩條以上

當代畢業生正在提升職場的公平程度,是好的現象

踏入工作崗位的那刻起,就註定了畢業生的生存環境,遠比學校更復雜。很多上司還喜歡“玩套路”,工作能力強、認真做事的同學,受到的認可卻不一定更高。

以上這些規律,是基於很多過來人的總結,

不少畢業生可能佔了兩條以上。但在某種角度上,這也未必全是他們的問題。

在很多企業中,腳踏實地的人不被重用,

會耍嘴皮、奉承領導的人,不怎麼做事卻得到晉升。

面對這種現象,很多人只好選擇沉默或者讓自己也成為那種人。

職場裡有4種人,能力再強也不受重視,很多畢業生佔了兩條以上

但當代畢業生的價值觀很正,

他們開始抵制這種現象,減少在人際關係上的“內卷”。

越來越多人敢於正面質疑這類現象,反對“用人唯親”。

當然,有限的工作機遇,

和超出需求量的畢業生人數,決定著不是所有人都會堅持原則。但是年輕人正在用他們的方式,慢慢提升公平程度。

【話題】你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給畢業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