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年人對於心理健康的需求主要受到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引言

老年人社群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及精神需求研究現狀

1。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內涵的研究目前社會學和心理學對於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研究佔多數,並且觀點豐富研究重點也都大不相同,但是也有其共通之處,大多國內學者都認為老年人對於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分為身體健康狀況、經濟能力基礎、自我價值實現、社會支援架構等幾個要點。

章燕敏在研究中發現,中國老年人對於心理健康的需求主要受到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主觀因素包括自我情感調適能力、個體性格特徵等,客觀因素包括經濟條件、身體健康狀況等。李芳凡在“人在情境中”的基礎上提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需求是指由於老年人身體機能弱化造成情緒的波動,從而影響了個體與周邊生活環境之間相互適應的狀況。

中國老年人對於心理健康的需求主要受到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曾豔提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需求是老年人在退休之後產生了不適應的情緒,以及缺乏自我價值感的情況,從而為實現自身與環境相適應,實現更好生活狀態的需要。

對於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內涵,國外的觀點主要為以下幾種:從主觀訴求和他人評判來劃分,主要訴求是指個人根據自我感知從而產生的需求,並且到一定程度後會向外界尋求心理健康服務,從而轉化為表達的需求。而他人評判的需求是指他們根據問卷調查、量表測量以及其他方式認為個體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

Andrews則是根據個體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滿足狀態對其進行了劃分,分別為“滿足的”、“未被滿足的”和“不必要的”三種需求,第一種是指個體對於心理健康服務有一定的需求,已經被發現,但是未被完全滿足的狀態;第二種是指從客觀上個體具有心理健康服務需求,但是自己並沒有發現或者沒有意願;第三種是指個體並不需要心理健康服務,狀態比較健康,但是由於他人對比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產生了個體訴求的情況。從Brewin的視角來看,心理健康服務需求是根據個體自身的情況來界定的。當個人在遇到突然困難或陷入困境時,沒有得到充分的心理健康服務即明確產生了心理健康服務需求,需要他人對其進行充分的關懷並且提供所需的服務,排憂解難,脫離困境。

中國老年人對於心理健康的需求主要受到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2。對老年人精神需求內涵的研究在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內涵研究中,不同的學者對其有不同理解,從而進行了不同維度的劃分。王深遠在研究中歸納出“情感支援需求、自我價值實現、社交關係和知識求索”的四種精神需求。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和埃裡克森理論,尤吾兵在研究中提出更充實的需求劃分維度,主要包括被尊重、自我實現、心靈寄託、老有所為等多種需求。相比於國內對於老年群體關注的滯後性,國外更早地進入老齡化社會,對於老年群體的相關體系搭建更完善。

在醫療保障、精神治療、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都較國內更加健全,對於其需求研究也更早,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韋斯就已經開始關注精神、心理支援對於老年人生活影響的重要性,並根據其對於老年人孤獨狀態的研究提出,多參與社會活動增加其情感交流會大大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和滿足感。結合非機構養老老年人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將該需求整合劃分為心理健康衛生知識、心理諮詢和疏導、心理健康促進活動、社會交往、情感關愛、被尊重以及自我實現七個需求維度。

中國老年人對於心理健康的需求主要受到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3。對老年人心理健康需求測量和精神需求測量的研究目前對於老年群體心理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測量發展仍不完善,沒有形成系統且權威的量表,大部分學者在進行調研時,都採用的是和自身研究方向相對應的自制量表,或根據現有量表進行稍微改動。雖然本文中未找到完全對應的測量表格,但是透過文獻和現有的量表的整理研究,還是能夠提取到和本文方向相符的有價值資訊。

現有對於老年人心理健康需求測量以及精神需求測量的研究中大多是從宏觀的視角出發,對於老年人宏觀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而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測量只是其中較小的一部分。張靈聰在進行居民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研究時,編制了自制問卷,對其需求進行了調研,採取了社會交往支援、心理健康水平、家庭生活現狀、自我心理調適幾個視角進行研究,對後續精準化的調研有了極大推動作用。

中國老年人對於心理健康的需求主要受到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隨著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部分國家步入老齡化,政府也開始更加關注老年群體的精神、情感需要,除了對於該群體提供物質方面的保障外,逐步建立了針對該群體精神需求方面的相關政策,積極予以保障。國外學者對於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測量也有一定的發展成果,巴里卡蘭德在1977年對老年人進行健康測評時,編制了綜合量表,其中包含對於老年人精神健康需求的內容。約瑟夫·施耐德和王來華也在研究中認同了這一觀點,強調了在老年人步入晚年後,除了對日常生活進行保障之外,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滿足其精神層面的需求。

4。社會工作介入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和精神需求問題的研究隨著老齡化社會的發展,雖然政府對於老年群體的物質、醫療保障已經逐步完善,對於該群體心理健康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但是相較於該群體旺盛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服務仍然比較匱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對於這種情況的發生,許多學者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夠改善此情況,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其中利用社會工作專業的方式方法介入受到了學者的認可和支援。而社會支援視角更是做到以老年人為中心,針對其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對其社會支援網路進行合理升級,促進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提升。

中國老年人對於心理健康的需求主要受到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石金群、王延中在研究中得出,為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社會交往系統,提升其與親友、鄰居之間的交流,可以有效滿足其情感支援需求,增強與外界的溝通聯絡,幫助老年人成功轉換社會角色,更好地適應老年生活。周廣慶透過研究提出,應多為老年群體開展適合他們的娛樂、文體活動,可以引入社工引導,為老年人鏈接社會資源,並開展相應的活動,建立適合他們的社會支援體系,完善服務機制,促進老年人“幸福晚年”的發展。

雷鳴、張磊磊在探索老年人精神健康發展的研究時提出,可以從老年人自身、老年人的家人親屬以及老年人所在的社群三個層面發展老年人的精神支援系統,並引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介入。首先可以透過對老年人自身精神狀態的評估及發展,提升其自身精神健康水平,其次可以透過對老年人主要贍養者的相關知識培訓、輔導,讓他們積極關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再次可以在社群內開展相關的服務活動,建立社群層面對老年人的有效精神支援。

中國老年人對於心理健康的需求主要受到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王洋在研究中提出可以使用小組工作的方法介入,組織老年人形成小組,定期開展活動,助人自助,並逐步引導社群老年人建立起小組內部的支援系統。崔煒提出了以個案工作介入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方法,並且介紹了具體案例,提出了完整的服務路徑,希望透過針對性的服務設計,一對一幫助老年人建立自身的支援系統,使其更好地適應於周邊環境,提升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

透過對之前文獻的回顧研究,可以發現當前社會無論在國內外,研究者們都逐漸重視心理健康對於老年群體生活質量的深刻影響,並且越發鑽研與此,從其內涵、維度、測量以及介入手段等多方面進行深刻的研究。但是仍然能夠發現已有研究的不足之處:(

1)研究角度多采用宏觀視角進行廣泛化地研究測量,只是將心理健康水平測量包含於生活質量測量中的一小部分,專門做心理健康水平測量的一線資料較少;

中國老年人對於心理健康的需求主要受到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2)在進行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評估時,沒有將老年人精神需要的滿足和心理健康服務需要融合在一起。在利用社會工作介入進行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評估時,除了需要運用心理健康量表測量老年人是否存在心理疾病之外,還要注重人在情境中。不以心理疾病為著力點進行研究,而是以需求為落腳點,從問卷、訪談多維度分析老年人在社群非機構養老環境中形成心理健康困擾的系統化原因,針對性地從多個子系統中為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可以從不斷加大對心理健康衛生知識的宣傳、設立定期定點的心理諮詢和幫扶活動、建立健全社會交往支援系統、促進個人自我價值實現、不斷完善基礎娛樂活動設施、挖掘老年人內在潛力等多方面舉措入手,給予老年人整合的服務。

結語

從社會支援理論視角探索社會工作介入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研究關注度在不斷提升,眾多學者都提出了具有參考價值的對策分析,本文也將在之前研究回顧總結的基礎上,對開展調研四個社群內部非機構養老老年人的社群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展開調研,希望能夠為後續的實務工作提出可參考的建議,促進社群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建立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