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孕婦乳製品攝入不足,乳糖不耐受為一大原因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在日前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上,伊利專家在健康沙龍上援引“伊研究”成果表示,孕早期和孕中期婦女平均攝入乳及乳製品約250g/天,孕晚期約290g/天,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有一定差距,且近81%的孕婦未達到推薦的硒攝入量。國內孕婦攝入乳製品量不足一部分原因是飲食習慣,更重要的是乳糖不耐受。

伊利母嬰營養高階科學家藍航蓮表示:“從實際情況來看,快節奏、高壓的工作和生活導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做到營養均衡,飲食行為偏頗使得‘隱性飢餓’高發。”對於如何補足營養素缺口,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韓磊認為,“食品強化”是補充人體所需營養元素的有效手段。孕中、晚期的婦女,由於胎兒快速生長髮育,會加大對營養元素的需求,建議孕婦每天攝入適量奶製品,以滿足對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鈣等營養元素與能量的需要。

現場專家還表示,國內孕婦攝入乳製品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乳糖不耐受,這導致部分人喝牛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腹瀉。受遺傳基因與種族影響,約50%的國人體內缺乏乳糖酶,該問題在中老年及孕婦群體中尤其普遍。

為此,伊利2007年釋出了舒化無乳糖牛奶。藍航蓮介紹,該產品應用伊利專利技術——“LHT乳糖水解技術”,將乳糖水解率提升至99%以上,在根本上解決了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飲奶問題。而新推出的伊利舒化富硒無乳糖牛奶中的硒元素,並非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新增,而是透過讓奶牛採食富硒牧草及創新飼餵技術,讓有機硒的含量達到普通牛奶的5倍,有助於改善日常硒攝入不足的問題。

新京報記者 郭鐵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