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喜歡沉迷遊戲?

不知不覺中,玩遊戲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常態。那天看一個相親節目,連續幾個男士都說自己平時喜歡打遊戲,就好像說喜歡看書一樣,神態自然。又看到別的調解類節目,男女鬧矛盾,都坦言自己喜歡玩遊戲不搭理女朋友,還嫌女朋友打擾他。最後居然在沒有改變這一點的情況下言歸於好。

可能是我落伍了。我記得小時候,剛剛有手柄類遊戲,躲著家長,趁他們出門的時候,偷偷開啟電視和遊戲機玩,一旦聽到他們要回來了,趕緊關了,恢復原狀。後來長大了,只要是“玩遊戲”這三個字一出來,那就是人人喊打,大家都覺得深惡痛絕,簡直和對待小偷一個樣子。

人為什麼喜歡沉迷遊戲?

時代變遷,雖然已經長大了,偶爾也玩遊戲,不管是小遊戲還是高階遊戲,給家長看到,總是嘟囔一句,多大了還玩小孩子的東西。在他們看來,這種東西是標準的不務正業,也就比吸毒要好一點。連抽菸他們都覺得正常,玩遊戲那就是玩物喪志而且幼稚。

不能不說人都是收到環境影響的,大家都這麼想,你也免不了形成這樣的潛意識,總覺得不是什麼光明正大的事情,即使我知道這已經是一個產業,有一系列上下游產品,甚至有國家隊。所以現在看到年輕人都這麼坦然地說玩遊戲,依然覺得不習慣。

環境改變思想。之所以他們覺得坦然,是因為大環境下,大家都覺得這很正常,玩遊戲就和過去人們看電視一樣,是正常的生活娛樂,所謂沉迷、玩物喪志,就和過去的老一輩罵我們的父輩沉迷於電視一樣:不務正業,就知道看電視,都是假的,有什麼好看的。時間長了,也不過如此。

有一段時間,我還很擔心下一代人怎麼都這麼沉迷於手機、pad,每天都抱著手機pad玩,簡直到了茶飯不思的程度,我當時就暗想,我要是有孩子,一定要好好教育,不能讓他玩這個。結果等我發現,周圍人、地鐵上、商場裡遇到的小孩都這樣,忍不住想,如果讓孩子脫離了這些,他和身邊朋友還有共同語言嗎?他還是這一代的人嗎?每一代人都用上一代人的觀念去管理下一代,但是總是發現管不住,一代一代都這樣。

人為什麼喜歡沉迷遊戲?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這一代一代都這麼喜歡這些東西?從最開始的電視,到後來的遊戲機、電腦遊戲、手機遊戲,大家都知道這是個投錢的領域,是個對物質生活沒有幫助的活動,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忍著枯燥當職業玩家的。

我覺得有三點。第一是滿足了人類的某種心理。簡言之,找到人類的癢癢的地方,能讓人爽。就好像大部分人都喜歡當老大的感覺,名馳宇宙晃動乾坤,總是能滿足人類的喜好。而遊戲,就讓很多人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得到了某種滿足,可能是喜歡做一個高高在上的上帝、掌控一個戰場、建設一個家園、完成一場使命。

第二是及時反饋。這一點太重要了,在遊戲裡,我點一下滑鼠,就打一下怪物,我按一下鍵盤,就走一步路。我打死一個怪物,就增加一格經驗,經驗滿了100就變得更厲害。我做的每一個動作、花的每一分鐘,都直接幫助我離目標更近。在現實中呢?

我花了半小時看了書,小張用半小時看電視。我就比小張更厲害嗎?不是的,可能人家看的電視更有教育意義,可能人家從電視裡領悟到了更多。就算他什麼也沒學到,我也沒感到我就比他明顯進步了。我今天跑了半小時步,和那些坐在家裡玩電腦的人比起來,好像也沒健康到哪。至於到了社會上更復雜,有的人一輩子努力,就是個平頭百姓,有的人含著金鑰匙,啥也不用拼就能享受生命的快樂。有的人天天加班,也沒見得就升職加薪了。有的人天天抽菸,居然活得也不短。實在不能不讓人感慨“太不公平了。”而遊戲中就簡單多了,你投入時間、你多投入,就是能變強。你很直接地看到了每一分付出帶來的收穫。

人為什麼喜歡沉迷遊戲?

第三是“大俠請重新來過”。人生是個單行線,我們不斷幻想假如能重生、如果能穿越,人生必將不同,從原來的籍籍無名,一躍成為驚天動地。實際上我們都知道不可能的,一個人如果本來就籍籍無名,再換個環境還是難出頭。一個人如果本來就很有能力,環境怎麼變,還是能有一席之地。但是遊戲裡不一樣,我們可以不斷重來,每一次失敗都能成為前進的階梯,每一個環節都有最優解,每一次選擇都可以反覆琢磨,優勢逐漸累積,離目標越來越近。假如我們的人生可以隨時隨地重新開始,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放開自己,不斷嘗試各種可能,再也不會有瞻前顧後、再也不會擔心什麼、再也不會患得患失,想到的就去做,喜歡的就去追,或許這樣的人生,才是我們喜歡的。

與其說遊戲好玩,不如說是它滿足了我們的心理。順勢而為、因勢利導,才是大道自然。假如家長教育孩子、上級管理員工,都能考慮考慮這些心理,或許比單純的“紅臉加黑臉”“胡蘿蔔加大棒”要好用得多。

人為什麼喜歡沉迷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