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楊曉宇“戰慄的弓弦”音樂會挑戰伊薩伊經典曲目

小提琴家楊曉宇“戰慄的弓弦”音樂會挑戰伊薩伊經典曲目

小提琴家楊曉宇張學軍攝

中新網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 應妮)19日晚,北京音樂廳的“樂見古典”系列迎來一位演奏高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任樂團首席、著名小提琴家楊曉宇。當晚,他成功挑戰了罕見的伊薩伊《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

尤金-奧古斯特·伊薩伊是比利時小提琴家、作曲家、指揮家,有“琴壇泰斗”之稱。以他名字所設的小提琴國際大賽,正是後來被改名為“伊麗莎白女皇國際音樂大賽”的世界最高水平、最有影響力的音樂比賽之一。伊薩伊的作品不多,基本為小提琴而作。這些樂曲要求極高的演奏技巧,同時常具有無調性特徵,非常難以演奏,對小提琴家們來說是巨大的挑戰。而當中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更是音樂史上最為世人稱道的無伴奏奏鳴曲之一,是音樂會上極少能聽到並令人敬畏的超高難度曲目之一。這六首無伴奏奏鳴曲既保留了巴赫以來的古典傳統,又具有現代創新精神,為小提琴經典曲目中的精品。

著名小提琴家楊曉宇少年成名,11歲時便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跟隨中國小提琴教育泰斗林耀基教授學習,13歲就開始了他的演奏生涯,14歲便創下了全國年齡最小協奏曲專場音樂會記錄。16歲榮獲第四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冠軍,被譽為“不可多得的天才”。此後相繼參加過勃拉姆斯國際音樂比賽、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伊麗莎白女王國際音樂比賽等重大國際小提琴比賽,均獲佳績。

從音樂會的名字“戰慄的弓弦”就足以想象演出的緊張與刺激。楊曉宇坦言,伊薩依作品帶來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就是作曲家的樂思和每部作品之間都非常獨立,而且作品的題材範圍也很廣,從最開始的向巴赫致敬,到第三和第六首這類擁有現代主義氣質的作品,比較著名的是炫技加上音樂結合的部分;第七奏鳴曲又代表了他生命的最後部分,向世人展示了他想要對自己的一種突破,甚至用到了中國的五聲調式這種可能性。所以縱觀他的七首奏鳴曲,素材與世界觀是超乎想象的,這七首作品代表了他一生當中寫作的精髓,和他想要向世人展示的對生命的態度。

他認為,“小提琴”幾乎可以說是一部西方文化簡史的載體,所以需要我們透過東方的智慧不斷學習。“我覺得這是一個融會貫通的過程,就像音樂是不需要翻譯的語言一樣,我們去學習融會西方文明的東西也是為了更好地把這些文明用東方的智慧不斷去闡述。這會對文化交流起到促進和發展,也是我舉辦這樣一場音樂會的初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