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手說 | 小提琴演奏家張一嘉:這是一次藝術靈感的碰撞

今天樂手說的主人公是北京首演場的小提琴演奏家張一嘉。

張一嘉在五歲生日的時候對小提琴“一見鍾情”,10歲時,他看了小提琴家馬克西姆·文格洛夫的紀錄片《用心演奏》,這對他日後的音樂生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在英國求學期間曾接受過文格洛夫的指導,也算是夢想照進現實。

張一嘉曾在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演出場地,如美國卡內基音樂廳、肯尼迪藝術中心、悉尼歌劇院等進行演出。除了

文格洛夫外,亨利克·謝林、伊扎克·帕爾曼、馬友友都是他喜歡的演奏家

Q1

請向觀眾們介紹一下自己

大家好,我是小提琴手張一嘉,非常開心加入這一次《譚元元和她的朋友們——美術館奇幻夜》北京首演的演出。

樂手說 | 小提琴演奏家張一嘉:這是一次藝術靈感的碰撞

小提琴:張一嘉

Q2

為什麼會加入這個專案?

怎麼看待<美術館奇幻夜>畫作與音樂和舞蹈的結合?

主辦方聯絡我這次<美術館奇幻夜>北京首演需要一把小提琴,問我能否參與,因為很早之前就聽說過譚元元老師和音樂總監曲大衛老師,

我本身也是很喜歡舞蹈與繪畫藝術,它們與音樂是相通的,所以我覺得會是一次很有意思的藝術靈感碰撞

加入本次演出團隊後,感受到劇目的導演與製作人團隊的用心,所以更想為大家帶來完美的呈現。

Q3

小提琴在整個樂隊和整臺演出中擔任了怎樣的角色?

上半場的壓軸節目為譚元元老師和陳鎮威老師合作的柴可夫斯基《天鵝湖》第二幕選段,本段的配樂是非常著名的小提琴獨奏,我多年前在美國看過紐約城市芭蕾的現場版,對這一幕的印象很深,很喜歡這一段音樂。我與曲大衛總監用鋼琴小提琴二重奏的形式演繹了這一段經典旋律,演出時在側臺看著譚元元與陳鎮威老師的曼妙舞姿,每一句的呼吸配合著他們的舞步,格外的有感覺。

樂手說 | 小提琴演奏家張一嘉:這是一次藝術靈感的碰撞

下半場我與曲大衛老師和蘇萌老師合作,為陳鎮威老師的獨舞《瓶子與魚》配樂。這一首很奇妙的作品,蘇老師的吉他由巴洛克風格開始,再到曲老師的斯特拉文斯基,最終回到巴洛克風格的小提琴。三種樂器音色的變化對應著陳鎮威老師此段舞蹈中的三種心理狀態,就像一段顛沛流離的心靈旅程。在這兩首舞蹈作品之外,小提琴也穿插在各段舞蹈之間,時而憂傷時而浪漫。

Q4

此次的舞蹈音樂劇場和之前的音樂會有什麼不同?

給您帶來了怎樣的新鮮體驗?

以前習慣於站在臺上表演,這次臺上臺下穿梭,伴隨舞者的情節很有意思

。從五月底在北京現代舞團排練開始就特別享受每天與樂手同事們嘗試不同形式的演繹與即興,到六月四號的北京首演我們確定了最優版本,第一天現場感覺特別難忘,彷彿終於掀開了一幅畫作的幕布。

Q5

和其他的樂手老師及舞蹈老師創作碰撞過程中

有什麼難忘或者有趣的事情?

這次所有的樂手老師們和舞蹈老師們都非常優秀,很有幸能作為其中的一份子為大家帶來不同的藝術表達。曲大衛總監的曲目量和識譜演奏能力是我見過最驚人的,蘇萌老師的吉他演奏是世界級的,董梁飛老師的手風琴把我眼睛聽溼潤過,高程老師的打擊樂特別具有感染力,張新蕊老師的貝斯演奏非常有質感,劉逸秋老師的琵琶與我們這些西洋樂器結合時有一種獨特的美感,

所以這些天每當和大家的合奏時都特別有靈感。當我們休息時我們會即興合奏(jam)

,最後經常能拐到《春節序曲》,特別逗。

Q6

請用一句話安利我們的演出吧!

舞蹈,音樂,繪畫的完美結合,都將在《譚元元和她的朋友們——美術館奇幻夜》為觀眾呈現,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張一嘉

小提琴演奏家。英國《獨立報》形容張一嘉是一名極其令人興奮的演奏家,《Amati音樂雜誌》樂評稱他為來自中國的新星,《中國日報》形容其是用靈魂在演奏的小提琴家,古典音樂的先鋒。近年來,張一嘉多次出現在世界各大音樂廳的舞臺上,如林肯中心,卡內基音樂廳,肯尼迪藝術中心,迪士尼音樂廳,布拉格市政音樂廳,以及悉尼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