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民是如何一步一步跪下的?跪拜的歷史

萬萬沒想到,在社會主義的今天竟然還有專家建議恢復民跪官的封建陋習,並大言不慚道,這樣才能讓官像官,有官威、有官氣,才能讓官們愛民如子、為民做主。如此說來,官不像官,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官倒是我等百姓的錯了,誰叫大傢伙沒跪人家呢?此等建議真不知是出於何種目的,竊以為非蠢即壞。好在這種言論終究也不會泛起太大的浪花,只不過淪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

那麼跪拜這一舉動歷史上是如何來的呢?

臣民是如何一步一步跪下的?跪拜的歷史

跪是指身體的姿勢,拜一個行禮的動作,跪拜則是二者的組合,其實跪拜早在商周就存在了。而且古人根據不同場合的需要,將其細分為稽首、頓首等九種。古人也大都席地而坐,所以人們互相行禮時,很多情況下可以說都是

“跪拜”。人們更多時候是向受禮著表達敬意,友好而不是奴性或屈辱。而祭祀天地、先祖或是重要的儀式行的稽首禮則是表達了自己無上的敬畏。因此說在很長的時間裡,跪拜並不代表著奴性、臣服和恥辱。

那麼是從什麼時候起下至奴僕、底層民眾上至士大夫都開始跪下了呢?

在秦漢結束戰爭統一王朝後,統治者們就開始有意的注重君臣禮儀了。但是此時君臣日常相見依然跪坐在一起,不用行稽禮首。

臣民是如何一步一步跪下的?跪拜的歷史

東漢滅亡之後,封建王朝迎來了近四百年的分裂,這種情況也讓君臣禮儀有了巨大的變化。

“流動的皇帝,鐵打的門閥”也說明了皇權開始變得弱勢,此時君對臣不得不更加禮貌,而臣對君卻少了敬畏。另一方面椅子從胡人傳入中原,“坐”的概念更清晰,此時行稽首禮的話就需要先從椅子上站起來再跪下去。在胡人被漢化的同時,他們也影響著中原文化,而胡禮中對於跪更側重過於臣服和屈辱的內涵也使得中原文化中的“跪拜”有了新的含義。此時,勢力強大的門閥更不願意對皇上行跪拜之禮了。在隋唐統一後,君臣會面時,大家基本是坐而論事,而不會行臣對君的跪拜之禮。

宋朝時期由於唐末大起義的血洗以及科舉制度的衝擊,世家門閥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此時皇帝們也偷偷的的撤掉了椅子,臣子在面見皇上時,就只能站著彙報了。但也僅僅是站著,因為歷史習慣的原因,這個時期臣子是鄙視跪拜皇帝這種行為的,在《宋會輯要稿》中跪拜的行為被列為需罰俸的朝堂陋行。因此此時臣子在日常面見皇上依然是不會跪拜的。不光臣子不跪,普通老百姓見到皇上也不跪,不僅不跪還爭相圍觀,有史為記:

“鹹平四年八月,上觀稼北郊,宴射於含芳園。都人望見乘輿,抃躍稱萬歲

”。

臣民是如何一步一步跪下的?跪拜的歷史

宋朝滅亡,蒙古人統一中原後,開始強制推行跪拜禮,因為他們認為宋朝這種淡化君臣等級尊卑的觀念要不得,不利於統治階級的穩定。此後臣子上奏皇子就只能跪著說話了。也從這裡開始

“跪拜”開始演變為奴性和臣服的代名詞。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是朱元璋的口號,沒做皇帝前的老朱還是挺反對跪拜的,並且以身作則嚴禁自己的下屬行跪拜禮。但是掌了大權後,明太祖就有了新的想法:皇權必須進一步鞏固和加強。

臣民是如何一步一步跪下的?跪拜的歷史

因此他不僅要求臣子對皇帝要沿用元朝的跪拜禮儀,而且臣子之間,下級面見上級也要行跪拜禮。除此之外,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從精神上打擊士大夫們,還專門出臺了一個羞辱性的刑罰

– 廷杖。不光是打屁股,而且是當眾扒光了褲子打屁股。對於極為看重禮義廉恥計程車大夫們,傷害和侮辱效果直接拉滿。朱元璋的這些奴化措施使得士大夫徹底跪了下去。千年來與君主共天下計程車大夫都跪了,更何況老百姓呢?還掙扎個啥?到了清朝時期就更不用說了,跪的場合實在太多了。

後來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披荊斬棘、九死一生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統治,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廢除了幾千年的跪拜制度陋習,人民終於站起來了。

臣民是如何一步一步跪下的?跪拜的歷史

萬萬沒想到的是如今有人竟然想開歷史倒車,重拾這些陋習,這注定是一個鬧劇,國家和人民是不會答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