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宣統退位前傳

《宣統帝退位詔書》是由中國最後一位被承認的皇帝宣統帝溥儀於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十二月廿五)所頒佈的退位詔書,標誌著在中國實行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結束。自努爾哈赤建後金國,至溥儀退位,清朝國運長達296年;若自順治帝清兵入關起算,則為268年。

末代皇帝宣統退位前傳

三歲溥儀(右) 與 父親 載灃

本文旨在為大家梳理一下末代皇帝宣統退位前的事由來歷。

1904年,有清廷外派留學日本的留學生倡議,後經四川總督錫良奏請,在成都設立了官辦的“川漢鐵路總公司”。最震撼人心的一點是該官辦公司採用了西方的股份制。

《川漢鐵路總公司集股章程》明確宣佈不借外債,不招外股,專集華股。公司啟動股本來源除了小部分是清政府的股權外,大部分是“抽租之股”,即強制攤派,隨糧徵集,因此凡是納稅的四川農戶(實為地主鄉紳)皆為公司股東。

後來“抽租之股”佔川漢鐵路公司股本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四川的地主紳民強烈要求改官辦為商辦。到了1907年,官股退出,名義上成為商辦公司,但是公司管理層依然充斥各級清廷官員。

1908年11月14日,慈禧密令太監用砒霜混進御膳毒死已經被幽禁十年之久的光緒帝,3歲的溥儀繼位,年號宣統。次日,慈禧去世。

溥儀的生父攝政王載灃因懷疑其兄光緒帝系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所謀害,以反對袁世凱新政為名,解除袁的職務。袁世凱見形勢不妙,決定稱疾返回河南,最初隱居於輝縣,後轉至彰德府洹上村(今河南省安陽市)。在此期間,袁世凱仍然掌握清廷事實上的國防軍-北洋軍的軍系人脈。(北洋軍源於北洋水師, 1895年起,袁世凱接手陸軍定武軍,由四千餘人擴編至七千餘人,並定名“新建陸軍”,隨後袁世凱前往山東鎮壓義和團,新建陸軍擴編至二萬餘人。1901年李鴻章去世後袁世凱接任北洋大臣,其後持續經營壯大直至被罷黜。)

末代皇帝宣統退位前傳

袁世凱

1909年張之洞受命督辦湖廣鐵路(湖北境內的川漢鐵路和湖北湖南境內的粵漢鐵路),後張之洞病逝,不久由郵傳大臣盛宣懷接手督辦,就是那個電視劇《走向共和》裡面一天到晚圍著李鴻章轉的盛宣懷。

末代皇帝宣統退位前傳

盛宣懷

1911年5月,清廷在盛宣懷的極力主張下,宣佈“鐵路幹線國有政策”,強收川漢、粵漢鐵路為“國有”,由中央借外債修築鐵路。旋與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訂立借款合同,總額為六百萬英鎊,四國銀行團享有上述鐵路的工程修築權與及後續工程的優先建築權。 也就是盛宣懷把這麼大的民生工程賣給老外了。民營企業川漢鐵路總公司到手的工程就這樣被強行挖走了。

然後著名的“四川保路運動“ 爆發了。

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利用保路運動的興起執行“借保路之名,行革命之實”的策略,準備武裝起義。

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湖北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來了。

10月12日,革命黨拿下武漢三鎮, 俘虜了清軍二十一混成協協統黎元洪,併成功為之洗腦,最後擁立黎元洪為都督,相當於隊伍臨時指揮官。

10月14日,清廷派陸軍部大臣蔭昌率北洋軍南下鎮壓革命黨,然而北洋軍裡面皆是袁世凱舊部,因袁世凱暗中掣肘而不聽蔭昌指揮,繼而鎮壓失敗。無兵可用的清廷不得不聯絡已經被罷黜兩年的袁世凱,不料北洋軍實際控制人袁世凱很沉得住氣,託病不出。袁世凱有點小滿意,但這還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10月22日,湖南宣佈從清政府獨立、10月23日江西九江宣佈獨立。

10月27日,飽食終日的袁世凱答應了走投無路的清廷出山勤王的請求,答應統率北洋軍向革命黨起義的中心武漢進攻,實際是慢慢悠悠,靜觀其變。

10月29日,直隸灤州的政府軍發生兵諫,灤州政府軍要求清廷皇帝交出實權,成立國會,實行“總理治國,皇帝蓋章”的制度。同日,山西宣佈獨立,內閣總理大臣奕劻稱病上奏辭職。

11月1日,攝政王載灃被迫解散皇族內閣,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請其組閣。袁世凱有點小滿意,但這還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11月2日,袁世凱率領北洋軍不太費勁地收復了漢口,然後袁世凱就便按兵不動了。

11月3日,清廷做出讓步並頒佈了《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成立國會,由總理大臣領導政府;皇族神聖不可侵犯, 只享清福,不問政事。袁世凱有點小滿意,但這還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11月6日,攝政王載灃以宣統帝名義下《罪己詔》。

11月10日袁世凱派舊部劉承恩、副官蔡廷幹(海軍正參領)作為私人代表,秘密赴武昌與革命黨人議和。這次袁世凱比較滿意,因為黎元洪和革命軍總司令黃興都答應,倘若中華民國成立,將由袁世凱出任民國大總統。

11月13日,袁世凱帶衛隊抵京任內閣總理大臣。16日,組成袁世凱內閣。

12月6日,袁世凱迫醇親王載灃辭去監國攝政王職位,退歸府邸。

12月16日,袁世凱調馮國璋來接替禁衛軍總統,解除良弼禁衛軍第一協協統職,調禁衛軍炮隊支援圍剿山西革命軍,分散禁衛軍力量,又用準備出征的名義把禁衛軍調出城外,派段芝貴另編拱衛軍,駐紮城內。至此北京城完全被袁世凱所控制。

辛亥革命源於四川保路運動,革命的烽火主要蔓延在南方各省,至12月18日,南方十三省湖北、湖南、陝西、江西、雲南、江蘇(含上海)、貴州、浙江、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宣佈獨立,北方的大部分省份則由袁世凱的北洋軍所控制。

12月18日,代表北方各省的北洋軍與代表南方各省的革命黨開始在上海舉行停戰談判,史稱南北議和。參加會議的除南北議和代表外,還有英、美、德、法、日、俄等六國駐滬總領事。雙方達成協議:袁世凱支援逼清廷退位,換取南方各省支援袁世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為了防止新生的共和政體遭到內戰或外國軍隊可能的入侵而夭折,孫中山同意袁世凱提出的把中國統一到以袁世凱為首的北京政府之下的要求。至此,袁世凱那是相當的滿意。

然而到了1912年1月1日,革命黨在南京宣佈成立臨時政府,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1月11日、17日、19日,南京臨時政府接連三次要求列強承認其合法性,卻均無法獲得答覆。1月2日,氣急敗壞的袁世凱撤銷唐紹儀的和談代表資格。南北議和談判中斷。袁世凱以革命黨背信棄義為由,繼續支援清廷宣統帝位統治。

1月16日,袁世凱在從紫禁城回家的路上,在東華門丁字街,遭到革命黨同盟會京津分會組織的炸彈暗殺,結果炸死了袁世凱的衛隊長等十人, 袁世凱卻倖免遇難。受到驚嚇的袁世凱17日派人向革命黨人表示效忠革命,希望革命黨人不要再對其進行暗殺活動。

1月20日,南京臨時政府亦作出讓步,向袁世凱正式提出《清室優待條件》。

1月22日,孫中山發表個人宣告,只要袁世凱贊成宣統退位,自己即行辭職,讓位於袁世凱。袁世凱得到這個保證後,便加緊了向清廷逼宮退位的程序。袁世凱以利害遊說和買通慶親王奕劻和那桐,並以金錢賄賂隆裕太后身邊受寵的太監張蘭德(人稱小德張),威嚇隆裕太后,大勢已去,如果革命軍殺到北京,則皇室一族可能被族滅,而同意讓位,則可有優待條件。

1月25日,在袁世凱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將領49人聯名致電清朝皇室,即《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要以共和的名義逼退帝制。

1月26日,前禁衛軍首領,清廷保守死硬派良弼在住宅門口被革命黨京津同盟會分會刺客彭家珍炸傷左腿,後做了截肢手術,三天後終於傷重身亡。良弼死前稱讚刺客彭家珍 “奇男子、真知我者也”,他還感嘆 “我本軍人,死不足惜,其如宗社從茲滅亡何?”

2月3日,紫禁城的垂簾首腦,光緒的皇后隆裕太后下旨授予袁世凱為全權代表,與南京臨時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條件。

2月4日,皇族宗親、王公大臣們紛紛反悔。袁世凱便授意段祺瑞繼續逼宮。於是段祺瑞等九名將領,又發《乞共和第二電》,揚言“謹率全軍將士入京,與王公痛陳利害”, 要以殺豬的名義逼退帝制。

2月6日,南京參議院通過了清室退位《優待條例》和末代狀元張謇帶頭起草的《清室退位詔書》。並於2月12日正式釋出。

《清室退位詔書》一文通篇骨骼精奇,行文流水,言簡意賅,文字優美,時至今日,亦是難得一見的美文。尤其其中的一句 ——-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 更是恍若人類社會文明之最高燈塔。

下面就請大家細細品味欣賞《清室退位詔書》之全文:

奉旨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欽此。

末代皇帝宣統退位前傳

宣統退位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