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自立為王,分析為何楚國被歧視數百年,韓趙魏則不同

導言:韓趙魏三家分晉未被做文章,楚國自立為王被歧視數百年,原因何在?從時代背景和文化出身,分析為何楚國被歧視數百年,韓趙魏則不同

韓國、趙國、魏國,三家分晉,這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分水嶺,自從韓、趙、魏三大家族瓜分晉國後,意味著春秋時代結束,戰國時代正式開始,這也意味著從這個時間段起,周天子對各大諸侯國已經失去了實際的控制權。

同樣是自立為王,分析為何楚國被歧視數百年,韓趙魏則不同

自此之後,韓、趙、魏再也不是晉國的家臣,再也不是中原地區的貴族,而是成為了實打實的諸侯國,它們各自的發展體系都是獨立且完備的,也正是因為這三個國家的成立,讓中原地區有了戰國七雄的存在,而各自成立諸侯國之後,它們也是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魏國是戰國初期霸主,趙國能與秦國相抗衡

尤其是魏國,剛脫離晉國時,就進行李悝變法和吳起改革,成為了戰國初期最為強盛的國家,在戰國前期是中原地區的引導者,也是整個戰國時代格局的掌控者;韓國和趙國雖然沒有魏國那麼輝煌,但到了戰國中後期的時候,趙國卻成為了整個山東六國的抗秦主力,在整個中原地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這裡我們其實不難發現,韓國、趙國、魏國,這三個國家雖然是嶄新的國家,並沒有被傳統的中原諸侯國所歧視,但具有悠久歷史的秦國、楚國為何被歧視百年呢?本篇文章重點討論這個問題。

同樣是自立為王,分析為何楚國被歧視數百年,韓趙魏則不同

韓、趙、魏起源非正統,秦國起源正統卻被歧視

韓、趙、魏三家分晉的事情並不光彩,也就是說它們本身的建立並非是正統的,它們與燕國和秦國不一樣,燕國是西周時期的開國諸侯,是由周武王姬發親自分封的諸侯大國,並且它的國姓也是西周的國姓姬姓,在周朝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開國君主召公奭也是西周的王室成員,所以說它的成立是封建正統。

秦國雖然沒有燕國這樣的歷史底蘊,它卻是因為幫助周平王東遷有功而被分封的正統諸侯國,是東周的開國諸侯,如果要深究其起源的話,它的成立也是非常正統的,楚國雖然自立為王,但歷史要比韓、趙、魏等三國早了數百年,也應該被中原諸侯國所接受的。

韓、趙、魏與楚國一樣都是自立為王

可是,韓、趙、魏三家是瓜分了中原地區的老牌諸侯國而成立的國家,本身並沒有得到周天子的同意,只不過那個時候諸侯的權力不斷的增長,周天子失去對它們的實際控制權,所以無奈之下,不得不加封給它們諸侯王的稱號。但是,問題就在這裡,雖然這三個國家的成立並不正當,也不正統,可是它們依舊被看成是中原地區的正統傳承,或者說中原地區的正統諸侯國,它們所傳承的文化也是華夏民族的正統文化。

同樣是自立為王,分析為何楚國被歧視數百年,韓趙魏則不同

簡單粗暴的來講,就是在文化的鄙視鏈當中,它們處在鄙視者的位置上,我們這裡所說的鄙視,指的是戰國時期中原國家對於偏遠地區的蠻夷的歧視;但同樣像它們一樣自立為王的楚國卻並非是鄙視者,而是被鄙視者。

在楚國的發展過程當中基本上都是在與周朝對著幹,自立為王的原因也是因為周天子不願意給它加封更高階的分封,因為這個原因,它還引起了諸子百家的共同抵制,比如說在《詩經》當中就沒有收錄楚國的篇目。

韓趙魏沒被鄙視,為何楚國被歧視數百年?

那麼,同樣是自立為王,為什麼韓、趙、魏三家沒有引起其它國家的鄙視?反而楚國被中原地區的諸侯國歧視了幾百年之久呢?本篇文章重點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自立為王的時代背景不同

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因素是時代問題;楚國自立為王的時間段,與韓趙魏三家分晉的時段是不一樣的,楚國在春秋時期就已經稱王,成為了獨立於周王朝之外的另一個國家,雖然明面上說它還是周朝的諸侯,但實際上它的一些體制和它的發展已經不能夠被周王朝掌控在內了。

同樣是自立為王,分析為何楚國被歧視數百年,韓趙魏則不同

楚國自立為王時,周天子依然掌控天下

在那個時間段,人們崇尚的是禮樂制度,對於人本身的階層劃分是非常明確的,哪怕是諸侯也要分公、侯、伯、子、男等數個等級,平民百姓更是有著平民、奴隸等等不同的劃分,而關於“王”這個稱號也只能夠被周天子所使用。

那時,雖然周朝對於各大諸侯國的掌控,已經不是那麼強硬的力度,但周朝卻依舊是整個中原地區的王朝,依舊是各大諸侯國所要效忠和侍奉的;在這個時候,楚國因為不滿周天子的所作所為而自立為王,就等同於它已經從周朝獨立出去,對於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十分僭越的,尤其是在當時人們的眼中屬於反叛。

楚國自立為王時,各大諸侯國依然效忠周室

因此,在其它諸侯國眼中看來,楚國這個國家是大逆不道;事實上,楚國的自立為王選擇的並不是非常恰當的時機,如果它放在戰國初期的話,想必人們對它的敵視也不會那麼嚴重,因為此時,周室衰微,周天子掌控能力已經名存實亡了。

而韓、趙、魏三家分晉,本身就處在周朝勢力極端衰微的地步,在那個時候,各大諸侯國都已經完全的脫離了周朝的掌控,之所以還沒有將周朝滅亡,只不過是因為不想落下口實被各大諸侯國群起而攻之罷了。

同樣是自立為王,分析為何楚國被歧視數百年,韓趙魏則不同

當這些諸侯國,擁有絕對的實力的時候,是並不會允許周朝繼續存在下去的,所以當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而強盛起來的時候,秦武王便開啟了消滅周朝的大門,而武王滅周遷九鼎距離韓、趙、魏三家分晉的時間並不長,在整個歷史長河當中就如同飄渺的一個瞬間,所以說,楚國與韓趙魏兩方勢力選擇的時機不同,造成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春秋時期百家爭鳴,楚國選擇獨立首當其衝受到歧視

春秋時期各大學派的爭論不斷,是一種叫文化和思想領域的啟蒙,但雖說如此,這些文化的傳承都是建立在周王朝的基礎上的,對於背離了周王朝統治的事例,它們是並不認同也不會支援的。

事實上,之所以會有諸子百家的百家爭鳴,一方面是因為周朝的禮樂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衝擊,對人們的禁錮沒有那麼嚴重,人們有了自由發揮自己思想的空間;而另一方面,整個天下也沒有亂到戰國時代那種地步,是一個發展思想和學術的黃金階段,所以楚國在這樣一種百家爭鳴的境況當中選擇獨立本身就是首當其衝的。

同樣是自立為王,分析為何楚國被歧視數百年,韓趙魏則不同

戰國時代利益紛爭,韓趙魏三家分晉,沒被深究

可是到了戰國時代卻不一樣了,戰國時代就是一個利益紛爭的時代,是一個各大諸侯國群雄逐鹿的年代,在這樣的時代裡,諸子百家當中的很多學說都不能成為主流,所以它們自然就沒有春秋時代那麼輝煌,更沒有春秋時代的影響力那麼大。

因此,對於韓趙魏三家分晉這件事情,也就不會過多的深究,換句話說,就算它們有過多的深究,也不會造成大範圍的影響;因此我們說時代的不同也讓這兩方勢力的發展有了不同的軌道。

出身不同,也是被歧視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方面,我們就要研究一下所謂的出身問題了;我們上面說到秦國屬於東周的開國諸侯,按理來講這個國家的成立是非常正統的,雖然沒有很深的歷史文化底蘊,卻是周朝正統的諸侯國。

戎狄組成的秦國受中原諸國歧視

可是秦國卻像楚國一樣同樣受到了排斥,原因就是因為它地處西部偏遠地區,屬於西部的戎狄所組成的國家,而在那個時候,西部戎狄在中原人眼中看來是一幫不文明也不開化的群體,中原人在面對它們的時候有著本能上的文化驕傲,所以由西部戎狄所形成的秦國和由南部蠻夷所形成的楚國同樣受到了中原地區國家的鄙視。因此,單純從立國形式方面並不能完全的看清楚事情的本來面目,它們的出身問題也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

同樣是自立為王,分析為何楚國被歧視數百年,韓趙魏則不同

蠻夷形成的楚國受到歧視百年

楚國是由南部的蠻夷形成的,在整個楚國文化當中對於周朝本身有著一種強烈的不服氣,而在中原人的眼中,楚人甚至是一幫披頭散髮連走路都不穿鞋的民族,所以兩方面的臣民們是十分不對付的,慢慢的也就在楚國國內形成了一種對抗周朝的風氣,這讓作為華夏正統傳承的周王朝非常的不爽,也就造成了它的臣民們對於楚國的鄙視和抵制。

事實上,在現如今的荊楚之地也就是湖北的某些地方,對於“不服氣”這三個字的方言說的還是“不服周”,足以看出楚國與周王朝之間的關係有多麼勢同水火了。究其本源,就是因為楚國人的出身並不被中原人所看好,而周天子之所以不願意給楚王提升分封的尊號,也是因為對它本來的出身並不滿意。

晉國是老牌諸侯國,代表周室正統文化

但韓、趙、魏這三個國家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這三個國家本身同屬中原大國晉國,晉國是中原地區的一個老牌諸侯國,在春秋時期就享有盛名,曾經的晉文公更是春秋五霸之一,是一個自西周起就存在的諸侯大國,在歷史文化底蘊方面與燕國是不相上下的,所以組成這個國家的群眾是土生土長的中原人,所接受到的文明和文化也都是中原地區的正統。

同樣是自立為王,分析為何楚國被歧視數百年,韓趙魏則不同

既然如此,它們是屬於晉國還是屬韓、趙、魏這三個國家,其實並沒有根本上的區別,只是在時代的變革當中發生了國家的興起和衰落,只是人們隨著時代的變換,歸屬了不同的勢力而已,並不存在著像秦國人和楚國人那樣在所謂的血脈上的差距,因此,這三個國家在瓜分了晉國之後就沒有受到很大的歧視。

奉行文化不同,是被歧視的原因之一

再者是它們本身所奉行的文化的原因;韓、趙、魏三家雖然成立的並不是很光彩,但是,它們卻並不排斥中原地區的很多學說,尤其是對儒家學說十分尊重,像是魏國的魏惠王魏襄王等,都曾經接見過亞聖孟子,也對陰陽家的學術非常尊敬。

所以說,雖然它們對於周王朝不是非常的忠心,但對於中原地區所盛行和流傳的文化還是起到了傳承作用的,而得到了這些文化的認可,它們所受到的爭議自然就小了很多;要知道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一些文化方面的差異,都是經歷過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所演變而來的,而在這幾千年的發展過程當中,儒家學說一直都是封建正統。

因此,它對於一些文化和發展的評價也就成為了我們潛移默化當中的標準;而楚國在儒家最為興盛的時候做出了自立為王的事,完全背離了儒家學說的核心,自然會受到儒家的批判,而當儒家學說成為封建正統學說的時候,這種批判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延續了下去。所以說它們之間所遵從的文化不同也造成了它們待遇不同的結果。

同樣是自立為王,分析為何楚國被歧視數百年,韓趙魏則不同

討論

齊國其實也並非正統諸侯國,被田齊所掌控

筆者認為,如果深究其國家正統根源的話,其實在戰國七雄當中,真正比較正統的諸侯國並不多,如果真的分析起來,其實只有燕國和秦國這兩個國,一個是西周的開國諸侯,一個是東周的開國諸侯,都是由周天子正統分封的。其它的韓、趙、魏是三家分晉得來的;楚國是自立為王得來的。

齊國其實也不是非常的正統,雖然在很多人的認知當中它也是西周的開國諸侯,並且它的第一任國君姜子牙,還是武王伐紂事件中的功臣,在西周享有極高的盛名。

但戰國時代的齊國並非是姜氏的齊國,而是已經被齊國原本的大臣田氏篡奪之後的,也就是說,戰國時代所傳承的齊國,其實也是一個發生過權謀的國家,只不過晉國是被三個國家瓜分了,齊國是被一個家族推翻另行掌控而已。但是齊國的這種變動很少有人知曉,也沒有人像排斥楚國那樣排斥過它,也是因為這個國家在變革的時代以及出身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

綜述

筆者認為,其實整個戰國時代只是一個利益紛爭的場所,哪一個國家究竟起源於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不能在群雄逐鹿諸侯爭霸的年代裡,真正的被華夏文明所認可!燕國的文化底蘊不深嗎?它的歷史傳承不久嗎?

同樣是自立為王,分析為何楚國被歧視數百年,韓趙魏則不同

但燕國卻並沒有將這種歷史文化底蘊,變成要傳承華夏文明的擔當,反而是深陷在所謂的自豪與驕傲當中無法自拔,是站在鄙視鏈的最頂層滿不在乎地看著其它國家的發展,甚至在瀕臨滅亡的時候還能喊出天不滅燕的口號,這對於一個老牌諸侯國來講是非常悲哀的。

而楚國和秦國,雖然備受中原地區人們的歧視,可是它們一個完成了統一天下的目標成為了後世封建社會的締造者,也成為了另一種意義上的華夏文明的正統起源;而楚國也在戰國末期創造過一次又一次的奇蹟,在歷史上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所以,我們在看重文化和傳承文化的過程當中也要有著危機意識,不能將歷史底蘊當成是阻礙我們發展的絆腳石,我們要將它轉變成我們發展動力,轉變成我們責任的擔當,而不是因為歷史文化底蘊的存在而墨守成規。

同時,我們在傳承文明的時,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其實儒家本身對於楚國和秦國的那種歧視是沒有道理的,華夏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以血脈來劃分國家的民族,我們從來都是慕華夏者則華夏之,只要承認並且願意傳承華夏的文明,願意為華夏的發展做出努力和貢獻,那麼就是一位合格的華夏兒女;這一點也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要明確的。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呂氏春秋》、《史記》、《左傳》、《漢書》、《戰國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