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部什麼樣的書?

一起學《論語》(1)

《論語》是部什麼樣的書?

我們這次學習的物件主要是中小學生,所以我們這個《論語》系列的學習會根據學習物件的特點,在學習《論語》具體章句意思的同時,給大家普及一些古漢語的知識,給大家講一講相關聯的歷史故事,增加實用性,趣味性,同時也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

前面有三個小章節,我們具體介紹一下《論語》這部書,及孔子這個人,還有當時的春秋時代這個時代背景,主要是給學習《論語》做個準備工作。

那《論語》是部什麼樣的書呢?

《論語》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經典文化的代表,是每一箇中國讀書人必讀的經典。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而成的,是我國第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錄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就是透過這些對話,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透過這些對話將孔子及其弟子的人物形象,性格特點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論語》既從正面反映了孔子和弟子們的教學、學習及日常生活,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透過讀《論語》我們可以瞭解春秋時代的很多歷史故事、政治制度、生活狀況。這些我們會在學習《論語》的過程中,結合具體的章句和大家共同探討。

在南宋的時候,朱熹給論語做註解,並把《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在一起叫“四書”。其中《大學》、《中庸》是從《禮記》裡面抽出來的。“四書”都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是古代科舉考試的“教科書”。

《論語》影響中國人可謂深遠,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以仁為根本,以善為指向,以學為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觀念,道德規範,行為準則。今天我們判斷人或事的標準,說話做事的原則,很多都是參照《論語》中的道德法則。

我們的道德準則:對國家民族講“正氣”,對父母講“孝道”,對人講“禮儀”,對朋友講“誠信”、“重義”,做人表現 “謙虛”、“含蓄”,處理事情“謹慎”,“中和”等,都深受《論語》思想的影響。

《論語》裡面除了包含人生大智慧外,還有很高的文化含量。總共20篇,492章,裡面就包含有上百條成語。有的是直接取自原句,如:三十而立,不恥下問,成人之美等,有的是

意思的總結,如:名正言順,駟馬難追,三思而行等。更是產生了大量的膾炙人口的名言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等等。從這裡也說明,它對我們文化影響之深,離我們生活之近。

《論語》是部什麼樣的書?

離我們生活近,還有一個例子,那就是《論語》還是取名利器。很多中國人的名字都來自《論語》,像我國著名的大數學家,陳省(xǐng)身,其名來自《論語》學而篇曾子的“吾日三省其身”這句。美學家王朝(zhāo)聞,其名來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裡的名字不能讀成省shěng,朝不能讀作cháo,否則就顯得沒文化了。

我們還為大家列了一些。

潘安仁,那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安仁是他的字,取自“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潘仁美,楊將軍故事裡面的大反派,其中的仁美,出自“里仁為美”。

閻立本,唐代的大畫家,“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還有兩位港臺的歌星,蘇有朋,“有朋自遠方來”,任賢齊,“見賢思齊焉”。

這些例子還有很多,同學們也可以多留心留心,你身邊一定也有這樣的名字。

《論語》是部什麼樣的書?

《論語》整部書的核心思想是”仁“,”仁“是孔子學說的中心。”仁“字在《論語》中總共出現109次,”仁“是根本,它是孔子最高的道德追求,是君子的必須修養,是圓滿的人性。”仁者愛人“,它要求作為人要有愛心,由此展開更多美德,如:信、義、孝、悌等。《論語》中對於君子的要求,不但自己要有品德,還要由己推人,影響到他人,從而實現人人美德。

“禮“和”仁“又不可分,”禮”是人們活動中踐行“仁”的自然表現。“人而不仁,為禮何?人而不仁,為樂何?“,這句話的意思,做人沒有仁德,禮對他有什麼用?做人沒有仁德,樂對他有什麼用?禮樂都是制度,都是外在的表現,”仁“則是人們心中的道德規範,是根本。禮是對外的要求,仁是對內對自己的要求。如果”禮“不是發自仁德的內心,那就是虛情假意,假客套,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也就是《論語》裡面說的”巧言令色“。

這裡把“學“也作為核心思想之一,是因為無論是”仁“還是”禮“都必須透過”學“來達成。整部《論語》開篇就講學,可見孔子對“學”的重視。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就是在只有十戶人家的小地方,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之人,只是趕不上我這樣好學罷了。可見,孔子把自己品德修養的功夫主要歸功於好學。孔子奉行,活到好,學到老。這個學,不但是對外界知識的獲取,更是自己內心道德的修養提高。學習的目的就是培養德行,所以孔子只把“好學“這個評價給了自己和顏回,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從這裡有看出來,最終把德行學好了,才是“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