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孩子中元節的由來,傳承中華文化,尊重生活的未知

今天是七月十四,一年一度的“鬼節”,當孩子們問我們什麼是“鬼節”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解釋給孩子聽!

“鬼節”就是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稱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以我們廣西做例子,每年的七月十四,就為“鬼節”

“鬼節”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

告訴孩子中元節的由來,傳承中華文化,尊重生活的未知

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

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

年內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

念。

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

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

告訴孩子中元節的由來,傳承中華文化,尊重生活的未知

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並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

因此要分別祭奠。

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裡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裡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後一堆一堆地燒,燒時嘴裡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錢。”

最後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

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印度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孟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

告訴孩子中元節的由來,傳承中華文化,尊重生活的未知

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國從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

放焰口,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這叫作“布田”。

有些地方有放水燈的活動。按傳統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

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

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

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

中元由上元而來。

告訴孩子中元節的由來,傳承中華文化,尊重生活的未知

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

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

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

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

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這也是電視劇裡面看到的橋段,每到中元節,張燈結綵,男女主角到河邊放彩燈,許願望,渡鬼魂!

在我們廣西,從小到大,鬼節被大人們傳的神神秘秘,怕鬼會上身,所以鬼節很多禁忌

比如不能在鬼節這天披頭散髮睡覺,鬼月時,到處都是在外遊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髮,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告訴孩子中元節的由來,傳承中華文化,尊重生活的未知

女人來大姨媽不能出門,民間認為婦女同胞在生理期間身體不潔,諸如動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場觀看,以免觸犯神靈,導致不幸,或使得工事無法順利進行

不能說鬼字,中元普渡這一天,鬼幾乎傾巢而出,無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會的現場,肯定是(鬼)滿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就在你身邊!

最後半夜不能晾衣服,溼衣服容易讓遊離電波黏在上面,不容易脫身,在鬼四處出沒的鬼月裡,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告訴孩子中元節的由來,傳承中華文化,尊重生活的未知

中元節每個地方習俗不一樣,禁忌肯定也不一樣,我也是從小聽來的!

在廣西,中元節,就是鬼節,家家都殺鴨,以鴨子為祭品祭祀祖先,所以也愛吃鴨子。

有人說吃鴨可以辟邪,“鴨”和“壓”同音,所以人們認為吃鴨可以壓住鬼魂。

這也是古代人對靈魂的一種崇拜和祭祀祖先、祈求家人平安的美好願景。

農曆七月十五日,鬼門開了以後都會在這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去給祖先祭祀一下,好讓祖先在那邊也能過得快樂幸福,同時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家庭五穀豐登,也有一些生活的艱辛事情給老人嘮嘮抒發一下自己心酸事情。

這些都是中元節的由來,每個地方習俗不一樣,傳說也不一樣,發展到現在,人們過中元節,就是為了紀念自己逝去的親人,給自己留一份念想,留一份生活的美好與希望罷了!

告訴孩子中元節的由來,傳承中華文化,尊重生活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