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上元」「中元」「下元」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合稱

「三元」

,其中中元節起源較早,漢朝時它就已成為人們慶祝豐收,酬天祭祖的日子。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三元來自道家三官

道教出現後,中元節又被認為是地官赦罪、祖先回家的「鬼節」,而佛教將其稱為盂蘭盆節,在這一天舉行超度法會,

於是「鬼節」的說法逐漸流傳下來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在中國民間,中元節有許多禁忌和習俗

它們都有什麼道理和來源?

今天我們就從古詩中,找到真相吧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秋光明淨,夜色清冷,一場法事,祭奠亡魂。

詩人盧拱在《中元日觀法事》中描述了中元節的一場盛大法事,讀者彷彿跟隨他來到太虛遨遊,見識了光怪陸離的景色:

《中元日觀法事》

唐·盧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

雲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宮。

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

羽衣凌縹緲,瑤轂輾虛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蟲。

青囊如何授,從此訪鴻家。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據說中元節是天地陰陽交替的節點,不少人會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慰藉鬼魂,並祈求平安;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古人:中元節這一天晚上不要獨自出門,太陽落山之後陽氣漸退,陰氣增加,深夜獨自外出會被陰氣騷擾。

其實這種說法暗藏了一定道理,中元恰逢秋初,白晝時間變短,氣溫逐漸下降,

深夜外出容易著涼,或者遇到未知的危險

,古人便總結出了晚上不能獨自夜遊的說法。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中元祭拜先祖的時間一般集中在天黑前,

15點到17點

為最佳,祭祀地點是

宅院前或牌位前

,祭拜時除了紙錢,還要記得帶上美食作為貢品。

那麼中元節這天

人們會準備哪些傳統美食呢?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全國各地都有吃鴨的習俗,據說鴨子可帶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江南水鄉祭祖活動中的一個特點是吃毛豆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會吃餃餅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當然,除了傳統祭祖活動

這一天還有很多其他的民俗

放河燈

清代詩人龐塏的這首《長安雜興效竹枝體》,形象描繪了

中元節兒童持荷葉燈結伴遊樂

的情景,秋高氣爽的中元節,點點河燈漂浮在河道上,就像細碎散落的銀花: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清·龐塏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清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在民間的中元節習俗活動中,

放燈是比較重要的一環

,放河燈的目的也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所以算是一件善事。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古人:中元節這一天不要去危險水域游泳,否則會被「水鬼」拉住。

水鬼肯定是不存在的,但初秋中午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去水邊玩耍,容易發生危險,「水鬼」就是警示戲水者的一種方式。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盂蘭盆會

清代文人王凱泰的詩《中元節有感》描寫了福建一帶過中元節的習俗,詩中提到了

盂蘭盆會

《中元節有感》

清·王凱泰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盂蘭盆中「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會便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農曆七月十五這天,同是佛道兩家總結批評的日子,兩家都相應的考籍講評活動。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這個日子在佛道節日中都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

,再加上民間所謂的鬼節,這個時日更顯得多彩多姿。

漫漫長夜,夜雨綿綿,詩人朱曰藩的中元過得有些悽苦,一個人乞討一些齋飯,躲在寂靜的寺內,在昏暗的睡夢中不願醒來:

《中元日齋中作》

宋·朱曰藩

陶枕單衾障素屏,空齋獨臥雨冥冥。

輞川舊擬施為寺,內史新邀寫得經。

窗竹弄秋偏寂歷,盂蘭乞食信飄零。

年來會得逃禪理,長日沉冥不願醒。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古人:人的魂聚居於天靈處,人在活動時天靈臺是開啟的狀態,如果熬夜不睡,陰氣就會進入影響健康。

中元節忌熬夜,古人認為會有陰氣入體。而現代醫學證明,熬夜對身體確實有害,所以中元這天,學習詩人朱曰藩早早入睡似乎是不錯的選擇。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中國人為何如此重視中元節?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人

「慎終追遠」

思想,其文化核心是

敬祖盡孝

鬼節到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的?

我們紀念的是已故親人,傳承的是不變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