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篇|邂逅電影《大魚海棠》的取景地,感受美麗神秘的客家土樓

今天又一次聽了周深唱的《大魚》聽著歌不禁又去重溫了一遍《大魚海棠》,被裡面的畫面所再次震撼。看過《大魚海棠》的人都應該很熟悉,這部劇可以說是堪稱國產動漫大片的巔峰之作了。

我今天要講的並不是這部電影,而是電影裡面它們所拍攝的背。椿所生活的那個房子,多美啊,真想自己也能在裡面生活,愜意時還能躺在屋頂吹吹風,仰望天空,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當時的我還以為那只是編劇老師自己想象出來的,後來看了影評才知道那是真實存在的,它就是福建的客家土樓。今天就帶你們去了解了解這帶有著神秘色彩的建築吧。

建築篇|邂逅電影《大魚海棠》的取景地,感受美麗神秘的客家土樓

一、客家土樓的建立及歷史

史書裡的客家土樓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福建客家土樓,一個舉世無雙的大型山區夯土居民建築。據記載,客家土樓最早出現在宋、元朝,後來逐漸流行於明末清代。

一五七三年的《漳州府志兵防志》中提到:“漳州地區居民開始修建土寨用來抵抗海冦的侵犯。”

也就是自唐朝以來閩南地區

“外寇之出入,毛賊之內扛”

,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中誕生了土樓。

《重修虞臺志》一書中記載:“永安和連城交界處修建的兩座土樓在閩西的嘉慶三十八年”。

史書記載中,客家土樓的前身其實是一種堡壘——塢堡壁壘。然而客家人的前身是以前中原地區的家客和世家豪族,聽著名字是不是就感覺很土豪,怎麼還會淪落到後的逃難呢?到了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世家豪族和塢堡壁壘由於戰亂和一些當地居民的起義導致不得不把壁壘改變為民居型,用來防防禦外敵的入侵。後來,由於戰爭的不斷地被掀起,居民們不得不向南方遷徙,躲避災難。

歷史上客家人總共經歷五次的遷徙。第一二次是由於當時的戰爭導致百姓失所,無家可歸,背井離鄉。後面三次的遷徙也只是小的調整,為了尋找一個適應居住的地方。

建築篇|邂逅電影《大魚海棠》的取景地,感受美麗神秘的客家土樓

從中原到南方,由於要受到外敵的侵犯,他們想到了既然是逃難之人,就應該團結起來,一起抵禦外敵,共同建造屬於他們的家園。按現在所說的,就是大家集資建造,聚族而居,大傢伙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就出力,大家共同建造,就建造了最早的方形土樓。後來在方形土樓的基礎上,客家人又延伸出了圓形土樓。

經過漫長的時間,客家成為了一支典型的漢族民系。什麼叫民系呢?民系就是指一個民族之內的分支。

客家人他擁有著自己的生活文化和風俗習慣,有著自己的語言體系,甚至還有著不同於其他漢族居民的民居建築土樓。

客家土樓的建造也正如它名字一樣,它的主要建造材料就是客家特有的泥土。你別小看,這可不是普通的泥土,客家人在泥土裡面加入了雞蛋清、糯米飯、紅糖、竹片等等,這樣所建造出來的牆體才不會輕易塌壞,並且富有彈性,整體堅固夯實。就算地震來了也不會倒塌,颱風來了也不會吹倒。

遺留至今的客家土樓

《客家大遷徙》中說到客家和客家人,人們都常會有一個模糊的概念,難道客家人不是一個少數民族嗎?那我只會對你說;還真不是。

據《後漢書。劉焉傳》載:“初南陽三輔民數萬戶流入益州。”

其實,客家人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並且還是漢人。在當時他們為了躲避戰亂,在不同時期內從北方的各地移居到了長江一帶的閩、粵、贛三省的交界地區。因為他們不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為了與當地的人有所區別,他們就自稱自己為“客家人”,那麼他們所居住的房子自然而然的也被稱為了“客家土樓”。

建築篇|邂逅電影《大魚海棠》的取景地,感受美麗神秘的客家土樓

遺留至今客家土樓的外觀大多數是圓形的,都是還是有其他的樣式:有八角形、正方形、半圓形等等,各具特色。雖然在外觀上不是很統一,但是他們很好的體現了我國的民族居住特點:大散居,小聚居。

現在福建存留的土樓就有兩萬三千多座,真的可稱得上是一大奇蹟了。

《大魚海棠》的取景地就是在福建永定土樓——承啟樓,承啟樓被稱為是土樓之王,它距今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保留得最完整的土樓。它高有四層樓,內部共有四圈,上上下下,裡裡外外一共有四百多間房屋。

土樓保留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客家人一邊懷念著家鄉,一邊傳承和拓展著家鄉的文化。一面是叢山峻嶺,一面是金黃色梯田,猶如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居民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到傍晚炊煙裊裊。

二、客家土樓建築的特點

為什麼客家土樓是圓的

在古時,中國人有天圓地方之說,古人認為圓代表著天,天即為神靈之所在,能帶來萬事和和,子孫團圓。對於我們現在所看見的土樓大多都是圓形的土樓,閩南人稱圓形土樓為圓形土樓,它的面積最大可達七十二開間以上。

圓樓相比較傳統方形樓而言,圓樓的房間是呈環形分佈的,這樣分佈的好處就是它裡面的房間大小一模一樣,不存在有所層次好壞。

建築篇|邂逅電影《大魚海棠》的取景地,感受美麗神秘的客家土樓

與方樓相比較圓樓房間的朝向好壞差別不明顯,有利於家族內部分配。在這其中包含了他們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而且更有利於集體的團結。

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客家土樓可以抗震,是不是很神奇,那是因為它的建築是圓的,能很好地分配出地震帶來的衝擊力,所以這點也是比方樓要強的。

方樓的四角房間光線暗、通風差,但是圓樓卻消滅了陰暗,能使陽光照亮整個房間,還有房間靠近樓梯,那時的樓梯並不像今天的水泥鋪墊而全是木質,一旦有人行經樓梯就會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響,影響鄰近房間的生活。

兩者相比較同樣的周長所圍成的面積,圓形的就要比方形的內院大一點幾倍,顯而易見,圓樓跟方樓相比在修建的所需的材料、資金也要節省很多,這也從側面洋溢位客家人的聰明才智。所以現在我們一般所看見的土樓大多都是圓形的。

客家土樓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建築上,他們透過建築來代表著客家的文化,客家的傳承,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互相尊重,有禮節的思想。

土樓裡的內部結構

對於土樓,就是以承重系統為土築牆,如果土樓只有兩層,有時會有要求,這樣是為了確保裡面人的安全,反之樓層建築在兩層以上的那麼對它的外觀是沒有特殊要求的。他們一般是幾十戶人家,上百口人住在一個土樓裡,過著聚族而居的生活。他們土樓的大門的建造也是有講究的,他們會根據風水建造。

建築篇|邂逅電影《大魚海棠》的取景地,感受美麗神秘的客家土樓

走進土樓會發現,土樓最外圈的居住空間按豎向分配使用。第一層土樓的一二層不開窗,他們把第一層作為廚房,第二層的房間用來儲存糧食和物品,三四層的的房間就用作一家人的臥室。第二圈有浴室、書房、豬牛舍等,住在土樓裡的人他們可以共同使用。

最重要的是每個客家土樓裡必不可少的就是一口水井,那就是它他們的生命之源。在土樓中間還會設定一個廳堂,廳堂是客家人共同活動的場所,用來聚會和待客等。客家人在土樓裡就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所以一座土樓就是一個典型的小社會啊,土樓就是他們的第二個家鄉,他們根的象徵。

土樓的兩種形式

其實福建土樓存在兩種形式,一種是內通廊式土樓,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客家土樓;另一種單元式土樓也叫閩南土樓。客家土樓內的住戶擁有從底層到頂層的單元,每個單元從第二層往上他們的每戶的房間門口都是環形的走廊,並且在每層他們都有幾個樓梯,放心這些樓梯並不是私有的,那是大家所共用的。

建築篇|邂逅電影《大魚海棠》的取景地,感受美麗神秘的客家土樓

閩南土樓是單元式土樓,它就沒有客家土樓那麼豪華了,用簡潔一點的話來形容就是,各立門戶。你不打擾我,我不去打擾你,很現代的居住方式。

現存的土樓也是歷史遺留給我們的禮物,作為中華兒女的我們一定要把這份老祖先留下來的禮物好保護和珍惜,繼續傳承下去。

總結

有很多人都說《大魚海棠》就是客家土樓最好的宣傳片,我也是怎麼認為,這部電影的畫面生動地還原了客家土樓。

《大魚海棠》的總導演梁璇曾說過:“我們要儘可能的去尋找中國最神秘的建築,讓我們去走近我們的古中國。”

其實我們都是說是土樓成就了《大魚海棠》,但是正是由於《大魚海棠》才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土樓,展現了中國美。趕快約上你的朋友去遊一遊客家土樓,嘗一嘗客家美食,聽一聽客家山歌吧。

參考文獻:

《重修虔臺志》

《客家大遷徙》

《後漢書。劉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