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性格不易完全改變,反過來說,也沒有必要改變!

內向的性格不易完全改變,反過來說,也沒有必要改變!

一般說來,人的性格是不容易改變的。內外向性格的人在神經生理上似乎是有一些差異的。心理學家發現,與人交往時,人腦部活躍的區域,與受到檸檬汁刺激後活躍的腦區相同,於是他們做了一個實驗。找來兩組被試,一組為內向者,另一組為外向者。

心理學家在每個被試的舌頭上滴上幾滴檸檬汁,受到檸檬汁刺激,參與試驗者會產生唾液。心理學家發現,內向者產生的唾液量要遠多於外向者。由此心理學家認為內向者對刺激的反應更加強烈,在陌生的場合,與人交往時更易感到侷促。而外向者反應較弱,更喜歡熱鬧的情景。

內向的性格不易完全改變,反過來說,也沒有必要改變!

內向的性格不易完全改變,反過來說,也沒有必要改變。其實內向、外向只是一種性格傾向,並不存在優劣問題。內向性格者,也有很多優點,比如易於集中注意力,專注於一件事情,不易被流行的觀念影響,對人的內心體驗、感受更敏感,有更多可以自己安排的時間等等。一些內向的人,容易走入一個認識誤區,將“與人交往表現拘謹”對自己人際關係上的負面影響,看的過重。據美國學者安德森的研究顯示,影響人際關係的品質中,按重要性排列開朗只排到了18位,真誠、真實、智慧、可信賴、有思想、體貼、善良、友好等品質都在其前面。人們不會因為一個人有些拘謹就反感、否定他。有很多內向的人生活也很快樂、成功,他們並不覺得內向是通往幸福之路上多大的絆腳石。

內向的性格不易完全改變,反過來說,也沒有必要改變!

內向性格很容易發展成為社交焦慮。和社交焦慮一樣,內向的人傾向於自己一個人待著,那樣感覺更安全。而外向的人則相對更喜歡和別人在一起,不過並不是說外向的人不會有社交焦慮,有些外向的人找到心理諮詢師,詢問為什麼自己突然從外向變得內向了,並祈求諮詢師把自己變回來,對,就像變魔術一樣。實際上他只是患有社交焦慮,一旦這個問題解決,他也就成為了外向的人。正因為內向人很容易患有社交焦慮,所以我們甚至把社交焦慮等同於內向,兩者的區別在於內向的人喜歡一個人待著,而社交焦慮的人並不是如此渴望一個人,他只是害怕與別人在一起,只能一個人帶著。內向的人見到不是很熟的人不會打招呼,因為他覺得沒有必要。社交焦慮的人害怕自己會出醜於是逃避與人打招呼。如果你能夠做出區分,你的問題解決了一半。你可能需要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才能解決社交焦慮,也許問題不是那麼嚴重你的一個朋友就能幫你,多半的可能是你隨著生活的進行,逐漸自我康復了。

內向的性格不易完全改變,反過來說,也沒有必要改變!

不要排斥外向特徵:你感覺很奇怪,我希望自己變得外向我怎麼會排斥外向呢?你認為自己把外向看做是一生所求,但是本質上你卻一直在排斥外向,如果你的男或女朋友叫你笑一個,你的笑容不會是外向性格那樣輕鬆自然,因為你排斥外向。如果你是一個學生,你可以回想一下課間十分鐘你是怎麼度過的?

內向的性格不易完全改變,反過來說,也沒有必要改變!

你遠離喧鬧的人群,你甚至討厭那些嘰嘰喳喳的人,與此同時,你抱怨自己的孤獨,並把這一切不舒服歸罪於你的內向性格。如果有朋友約內向的你出去玩,你會先考慮這個朋友值得不值得交往,然後考慮玩什麼東西有意思嗎,最後告訴他“奧,我沒時間”。但是外向的人是怎麼做的?外向性格多半會先跟朋友出去玩,回來以後可能會想想這個朋友值不值得,可能會想想玩的好玩嗎。你看到這兩種人的區別了嗎?

內向的性格不易完全改變,反過來說,也沒有必要改變!

不要太阿諛奉承:儘管奉承別人是活在一個群體中所必備的能力,但是內向性格的人可能會物極必反(注意,不是所有的內向 性格的人都是這麼做的)。如果你急迫的希望自己變得外向,你很可能失去自我。不加批判地接納別人的觀點,僅僅是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心理學家觀察到,有社交焦慮的人在聊天的開始一直在重複別人的觀點,因為這樣很安全,不會惹怒別人。不要低估自己的社交能力:不說話不代表不會說話,說話少不代表說的話沒價值。內向型格的人較少和人交往因此有很多時間來充實自己的思想。說一句有內涵的話遠比嘰嘰喳喳說一天話給人的印象深刻。在你不想說話的時候只是簡單的微笑就可以了,學會微笑。

內向的性格不易完全改變,反過來說,也沒有必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