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畫西湖畫得最多的是誰?乾隆帝為何專門題詩?富陽這位文史專家著書為你揭秘!

杭州西湖聞名天下,尤其與歷代詩人畫家緣分深厚。蘇東坡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至今膾炙人口。而宋代畫家李迪、馬遠、陳清波之流的西湖圖,則奠定了“西湖十景”的基礎。此後,許多畫家創作過西湖題材的畫卷。

那麼,你可知道歷史上畫西湖畫得最多的名家是誰?

“清代的董邦達是描繪西湖最多且作品留存至今最多的一位畫家。據不完全統計,董邦達一生所作的西湖圖不下百幅,僅在《石渠寶笈·續編》和《石渠寶笈·三編》兩書中著錄的就有數十幅之多。”新近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董邦達董誥百圖賞析》一書中丟擲這樣的定論。

歷史上畫西湖畫得最多的是誰?乾隆帝為何專門題詩?富陽這位文史專家著書為你揭秘!

《董邦達董誥百圖賞析》一書的著者,為今年72歲的富陽文史專家史庭榮先生。他曾在富陽文化館、文聯、報社、政協文史委任職,現為浙江省美協會員、杭州錢塘江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富陽董邦達董誥研究會會長。他治學嚴謹,對藝術、文史等均有研究,在“二董”歷史、文化與藝術研究領域更是深耕不綴,主編《丹青傳相業——董邦達董誥書畫精品集》《董邦達董誥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董邦達董誥傳說故事》等。

“編撰《董邦達董誥百圖賞析》一書,除了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確立董氏父子的書畫家形象外,也是進一步挖掘‘二董’文化內涵,深化和拓展‘二董’文化研究,為富陽的文化品牌建設添磚加瓦。”這正是史庭榮先生著書的初衷。

歷史上畫西湖畫得最多的是誰?乾隆帝為何專門題詩?富陽這位文史專家著書為你揭秘!

“我希望用書籍的方式讓更多人瞭解‘二董’藝術”

董邦達、董誥父子是清代中期名臣,也是富陽重量級的歷史名人。父董邦達官至工部尚書、禮部尚書,子董誥累官軍機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父子倆歷事雍正、乾隆、嘉慶三朝,前後長達八十餘年,深得乾隆、嘉慶二帝器重。

董氏父子才幹出眾,為官勤政清廉,受到乾隆、嘉慶二帝的高度讚揚,官德人品彪炳史冊,留譽千古;董氏父子學識淵博,書畫多蒙宸賞,論者將董邦達山水與董源、董其昌並列,譽為“三董相承、畫家正軌”,父子素有“大小董”之稱。他們的傳世作品數以千計,許多都有乾隆、嘉慶御題,不少著錄於《石渠寶笈》。

歷史上畫西湖畫得最多的是誰?乾隆帝為何專門題詩?富陽這位文史專家著書為你揭秘!

1月13日下午,在富陽公望美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行的《董邦達董誥百圖賞析》新書首發分享會上,史庭榮先生分享了創作緣起。

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由故宮博物院和富陽區政府聯合主辦的“君聖臣賢——乾隆皇帝和董家父子書畫特展”在公望美術館展出期間,他多次受邀為各界觀眾作導覽解讀,還有許多朋友透過微信、電話等方式向他討教“二董”故事。“這是激勵我寫書的直接原因,我希望用書籍的方式讓更多人瞭解‘二董’藝術。”史庭榮先生說。

在史庭榮先生看來,董氏父子是兼具官員和書畫家雙重身份的人物。要全面認識他們,不但要了解他們的生活經歷、仕途升遷、為官之道,同時還要了解其詩文書畫。

“伴君如伴虎。在政壇上,他們或許會隱匿一些自己的個性。作為書畫家,他們的學養內涵和人文精神,無疑會透過其作品流露出來。”史庭榮先生從2018年11月開始著手撰寫這本書,至2021年6月底完稿,選編董氏父子書畫作品100件(含冊頁約200幅),每件配有1000餘字賞析小文一篇,介紹作品規格、質地、內容、表現形式、專業技巧和審美特徵,考證其創作緣由和背景,講述其與作品有關的故事。

歷史上畫西湖畫得最多的是誰?乾隆帝為何專門題詩?富陽這位文史專家著書為你揭秘!

該書涉及作品大多為各博物館所藏。作為館藏,自然經過一定程式的鑑定,一般來說大多為可靠的真跡。也有小部分作品來自其他著錄甚至拍賣流轉途徑,都經過史庭榮先生反覆比對查考。

現今,“二董”文化的內涵及其價值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尤其在董氏父子的故鄉富陽,“二董”文化已逐漸成為新時期彰顯人文歷史的一個品牌,“二董”成為與孫權、黃公望、郁達夫一樣響亮的富春文化符號。

富陽區文聯主席宋富華認為:“《董邦達董誥百圖賞析》是‘二董’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是一本認識瞭解‘二董’文化特別是董氏父子書畫的不可多得‘入門書’,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二董’文化素材和文化價值的挖掘和富陽‘文化強區’建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歷史上畫西湖畫得最多的是誰?乾隆帝為何專門題詩?富陽這位文史專家著書為你揭秘!

“史老師本身就是一本厚厚的書,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不僅是學術,還有為人處事的品格。”本土畫家蔡樂群說,這個春節必然是豐富的,他可以在書中暢遊,尋找一草一木背後的精彩故事。

歷史上畫西湖畫得最多的是誰?乾隆帝為何專門題詩?富陽這位文史專家著書為你揭秘!

百圖百文,篇目考究,圖文並茂,信實與美感並重

“二董”繪畫受當時學苑、畫苑風氣影響,講求無一字無出處、無一筆無來歷(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董其昌、“四王”等),就更要求鑑賞者熟稔“二董”之前的美術史知識。史庭榮先生歷時兩年又八個月,《董邦達董誥百圖賞析》終於問世。其實,這本書承載著他10餘年的積累。

即便如此,撰寫這本書的時候依舊困難重重,正如文學博士、四川大學教授韓剛在序言中深有感觸地說,寫這類文章,寫好五篇不難,十篇十五篇也不太難,二十篇以上就難了,且數量越多越難,最後簡直難上加難,以至於無從下筆,因為一下筆就幾乎不可避免地要與前面所寫重複。

史庭榮先生對董氏父子的每件作品都深入研究,避免重複,“我即便煞費苦心,很多時候也會有江郎才盡的感覺。”

困難還不止於此。史庭榮先生在自序中透露:“其成稿之所以耗時費力,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蒐集圖樣之難。本書構思是一圖一文,首先就是要找到合適可用之圖。‘二董’作品雖多,但公之於眾的極少,大多沉睡在博物館裡,特別是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而這兩處文物聖殿,又不可以自由出入,其藏品更不可以隨便接觸。一般看得到或可以在網上搜索到的大多畫素太低,無法滿足印刷本書的需要。因此,要找到一張合適可用的圖樣實屬不易。二是查詢資料之難。有的找到了勉強可用的圖樣,但找不到文字資料。因為對董邦達、董誥的研究目前還未形成一定的氣候,且不說‘二董’作品尚未吸引眾多史論專家的關注度,就是收藏其作品的相關博物館本身,亦未將其放到關注研究的視覺範圍內。因此,大多隻有一個簡單的題目,而無必要的內容表述。”

“作為《董邦達董誥百圖賞析》,只有文字資料而沒有合適可用的視覺圖樣肯定不行,有了合適可用的圖樣而缺少文字資料又無法成文,需要兩者兼具,無疑有一定難度。故本書入編作品只能是有限條件下之所選。”史庭榮先生表示,這本書以“二董”書畫作品為載體,希冀攜手更多讀者從解讀中進一步走近“二董”,透過創作選題和內容提煉瞭解“二董”之愛好擅長,透過表現形式和筆墨技巧領略“二董”之學識修養,透過學畫路徑和風格特色探析“二董”之審美取向,透過書畫唱和理解“二董”之為人處世,透過詩文題識感悟“二董”之氣度情懷。此外,讀懂董氏父子的書畫作品,其意義遠非作品本身及藝術的層面,透過其作品,還可窺視當時藝術與政治之間、君臣之間、朝野之間和宮廷內外的交融互動關係,從而豐富和加深對董氏父子的認識。

歷史上畫西湖畫得最多的是誰?乾隆帝為何專門題詩?富陽這位文史專家著書為你揭秘!

該書百圖百文,篇目考究,圖文並茂,信實與美感並重,既有學術價值又通俗易懂。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內刊《富春江》主編方格子說:“史老師的賞析文章很好的規避了學術論文之枯燥,標題有韻味、有節奏,文字乾淨、流暢,篇篇都是有高古之意的散文。我收到他的文章後如獲至寶,在《富春江》陸續刊登很受讀者歡迎,內刊都‘暢銷’了。”

歷史上畫西湖畫得最多的是誰?乾隆帝為何專門題詩?富陽這位文史專家著書為你揭秘!

董邦達董誥父子奉敕畫西湖,故鄉山水藏胸中

“西湖十景”因其體現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自南宋以降,一直是文人吟詠、畫家圖繢的絕佳題材。

史庭榮先生在《曲盡其勝西湖圖——董邦達<西湖全景圖>卷賞析》一文中說,乾隆第一次南巡前,董邦達奉敕繪《西湖全景圖》卷和《西湖四十景》冊進呈御覽,乾隆帝對冊頁的題跋稱:“董邦達所畫西湖諸景,辛未南巡攜之行笥,遇景輒相印證,信能曲盡其勝,因以十景匯為一冊,各題絕句志之。”

歷史上畫西湖畫得最多的是誰?乾隆帝為何專門題詩?富陽這位文史專家著書為你揭秘!

第一次南巡迴鑾後,乾隆又命董邦達繪製“西湖十景”,董邦達即以《西湖四十景》冊中的十景圖為底本,並將畫幅形制調整為直幅,而景物佈置皆大同小異。

該圖系應乾隆擴建圓明園需要所繪,因此,尺幅之大為“西湖十景”題材作品之最,可見它還兼有“設計稿”的功能。圓明園著名的四十景中,即有仿“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兩峰插雲”等景觀。

《西湖十景圖》軸筆法精緻,格調清雅,為董邦達經意之作,亦堪稱描繪西湖的代表作品。

乾隆帝對此鍾愛有加,不僅裝裱形制與一般作品不同,更於每幅畫面親題七絕—首,加鈐寶璽七枚,顯示了極為隆重的“天恩”。還值得注意的是,據專家考證,目前所見乾隆題畫,九成以上為詞臣張照等人代筆,出其親筆的較為少見,而董邦達《西湖十景圖》軸上的題詩均為乾隆親題。

歷史上畫西湖畫得最多的是誰?乾隆帝為何專門題詩?富陽這位文史專家著書為你揭秘!

史庭榮先生又在《清新自然柔和溫潤——董誥<西湖十景圖>冊賞析》一文中提及,董誥《西湖十景圖》冊,款署:“臣董誥敬書恭畫。”每幅用楷書題御製西湖十景詩各一首。董邦達畫了許多西湖圖,並得到皇帝的推崇。因此董誥畫西湖,既追隨其父所好,亦對西湖有家鄉情結。董誥8歲時,隨父回籍安葬祖母,在家鄉生活近兩年,想必期間有父子同遊西湖的機會。而更主要的是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皇帝第四次巡幸杭州,董誥扈從,陪同皇帝盡情遊覽西湖景緻,並奉敕繪《西湖覽勝圖》冊(四冊四十六開)呈進,使他對西湖有了更全面瞭解、更深人觀察,對西湖景緻的描繪有了更準確的思考和把握。

藏於故宮博物院的董邦達《青林紅葉圖》軸,作者在畫面左上部位行書自題七言詩一首:“青林紅葉照秋潭,掛席微風鏡畫涵。一段清光描不得,桐君山北富江南。”此圖非臣字款,亦無創作年款,說明既不是奉敕所作,也不是清宮舊藏之物。

歷史上畫西湖畫得最多的是誰?乾隆帝為何專門題詩?富陽這位文史專家著書為你揭秘!

史庭榮先生在《青林紅葉圖 故鄉山水情——董邦達<青林紅葉圖>軸賞析》一文中指出,據目前所知,董邦達直接描繪富春山水的作品並不多,除本幅外,尚有《富春山色圖》軸、《弘曆擬邱希範早發漁浦潭圖》幅、《江鄉帆影圖》軸、《秋林平遠圖》軸、《富春山色十二開》冊等。

這些作品多采用“三疊兩段法”和“平遠法”構圖,圓潤的山石,鬆軟的坡岸,空闊的江面,沙洲遠山,叢樹白帆,似乎信手拈來,率意組合,就成了富春山水景緻的真實寫照,給人“水送山迎入富春”和“春江宛然舊遊中”的感覺。

此外,在他的許多山水畫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富春山水的元素,充分說明富春山水給董邦達的山水畫創作注入了不竭的源泉和動力,因此,在其進行山水畫創作時,儘管不以富春山水命題,或不寫富春山水實景,但富春山水的元素和神韻,都會情不自禁地從腕底筆下流淌出來。

這些作品,無論是水光山色的清麗,還是層巒疊嶂的華滋,無論其筆墨的溫潤,還是其設色的淡雅,都彰顯出黃公望高逸的格調,流露出濃濃的富春山水神韻,這似乎成了他抒發對故鄉的美好記憶,寄託對故鄉無限情思的渠道。難怪乾隆皇帝在其《秋林平遠圖》中題有“是地豈富春,誰弄嚴公釣”句,中肯地道出了董邦達創作中的家鄉情結和作品所呈現的富春意境。

歷史上畫西湖畫得最多的是誰?乾隆帝為何專門題詩?富陽這位文史專家著書為你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