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藥應該怎麼吃?

在過去的文章(無痛人流就是“無損傷”人流嗎?)中我們討論過人工流產的諸多併發症,不難得出“重在防患於未然”的結論,避免人工流產就是要做好相應的避孕措施。

提到避孕,不少人會想到避孕藥,的確,自1961年第一顆避孕藥問世至今,已經有數億的家庭深受其益。但同時,大多數人對於避孕藥作用的機理一知半解,買藥時稀裡糊塗,服藥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能不能成功避孕全看“緣分”,吃了藥心裡不踏實,不吃藥更不踏實。

避孕藥應該怎麼吃?

那麼,避孕藥究竟如何發揮作用,又應該如何服用呢?

想要了解避孕藥如何發揮作用,首先需要知道正常的受精過程。以單卵單胎(一次妊娠一個胎兒)為例,能夠成功的受孕首先需要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由一個卵子和一個精子融合形成的,這二者的融合一般發生於女性的輸卵管壺腹部。受精卵形成後經輸卵管運送至宮腔內,在子宮內遨遊1~2天后,在合適的位置著床,進行後續的生長和發育。

卵子和精子能夠在壺腹部成功融合的前提是:卵子在發育成熟後,被排出,由輸卵管的傘部獲取並且由輸卵管輸送到與精子的集合地點,同時,這顆精子能夠從眾多精子中脫穎而出,一路過關斬將,經由女性的陰道、子宮頸、子宮與卵子相遇,再經過精子獲能、透明帶反應等才能夠實現受精。

這說起來都有些拗口的過程,實際上在人體內發生的“程式”更加複雜,我們說受孕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真是毫不過分。

在瞭解受精的過程後,再談到避孕藥的作用就不那麼難以理解了。如果將整個受孕的過程比作一副擺好的多米諾骨牌,那麼避孕藥就是在這環環相扣的過程中,拿走了其中一個骨牌或者改變其中一個骨牌的方向,從而打斷這個連續的受孕過程。

避孕藥能夠調節/改變女性體內激素水平,透過抑制排卵;減少宮頸粘液量、增加宮頸粘液的粘稠度阻礙精子運動;調節子宮或輸精管的運動方式,阻礙精子、卵子及受精卵的正常輸送;改變子宮內膜厚度,阻礙受精卵的正常著床等方式達到避孕的目的。

口服避孕藥按照其服用週期及功能可分為短效口服避孕藥、長效口服避孕藥、緊急避孕藥及探親避孕藥。

短效避孕藥是大多數無禁忌證者均能夠使用的一類避孕藥,其代表藥物為:複方炔諾酮、複方甲地孕酮、口服避孕片0號、媽富隆及優思明等,一般需要在月經的第1天或第5天開始,連續服用21~22 天藥物,這類避孕藥服用方便,劑量小,避孕效果好,據研究有效率可達 99% 以上,且其安全可逆、副作用少,是比較推薦的一類避孕藥物。

長效口服避孕藥適用於不願意以物理方式避孕(如戴避孕套)且容易漏服短效避孕藥的人群,其代表藥物為:長效複方18甲基炔諾酮,每次服藥後可維持一個月的藥效,但容易出現月經失調及撤退後出血等諸多副作用,另外,對於需要備孕的人群而言,長效口服避孕藥在停藥後需待積累藥效消失後才可懷孕,一般不建議年輕人使用。

緊急避孕藥一般用於未進行安全防護措施或避孕失敗後的 72 小時內,一般有效率為 80 %,其代表藥物為:米非司酮、左炔諾孕酮等,這類避孕藥物的激素量數倍於短效口服避孕藥,服用藥後可能出現內分泌紊亂、月經週期改變等諸多併發症,因此,我們多將緊急避孕藥視作一種補救性的避孕措施,而不建議作為日常避孕選擇。

探親避孕藥的名稱可能一般人並不熟悉,這是一種適用於婚後同居時間不長或夫妻長期分居兩地,偶爾探親時使用的速效避孕藥物,其代表藥物為:53號探親藥(雙炔失碳酯)、甲地孕酮片、18甲基炔諾酮片等,一般在探親的前一天或當天服用,其副作用少且發生率低,具有高效、經濟、易於操作等優點。

除了口服避孕藥物之外,注射避孕藥物、外用避孕藥物(壬苯醇醚膜、壬苯醇醚陰道片、壬苯醇醚陰道栓、壬苯醇醚膠凍)等其他使用方式的避孕藥物也是不錯的選擇。

就藥物的選擇而言,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只有選擇合適的藥物及服用方式,並且按照要求進行給藥,才能夠真的做到“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