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泌素瘤的定義、診斷、症狀、治療方式及預後

胃泌素瘤

【定義】

胃泌素瘤又稱

Zollinger-Ellison綜合徵或胰源性消化性潰瘍,發生於消化道的G細胞。90%的胃泌素瘤生於胰腺內,其餘發生在十二指腸和胃竇部。

胃泌素瘤的定義、診斷、症狀、治療方式及預後

【診斷】

一、臨床表現:

1。診斷有三要點:大量胃酸、胃液分泌;多發性潰瘍;胰腺非B細胞瘤常伴腹瀉。90%以上有潰瘍病,潰瘍最常見於十二指腸。

2。腹瀉並有大量胃液及胃酸分泌。

3。潰瘍病手術後復發。

4。潰瘍病伴高鈣血癥。

5。多發潰瘍或遠端十二指腸、近端空腸潰瘍,多發內分泌腫瘤Ⅰ型病人。

6。有多發性內分泌腫瘤家族史。

胃泌素瘤的定義、診斷、症狀、治療方式及預後

二、實驗室檢查

1。胃酸及胃液測定:空腹胃酸濃度超過15mmol/L,胃酸量超過100ml。基礎胃酸分泌量(BAO)與最大刺激後胃酸分泌量(MAO)比例大於0。6。

2。血漿胃泌素測定:胃泌素瘤時常在300pg/ml以上,最高可達10000pg/ml以上。如病情可疑而血漿胃泌素不高,可用激發試驗。

三、影像學檢查

1。鋇餐造影:胃粘膜皺襞增厚,十二指腸擴張,粘膜水腫呈卵石路面樣。常可見巨大,高位或多發潰瘍。

2。B超和CT:可發現胰腺腫物,並瞭解有無肝或腹腔內轉移。

3。SAG:可顯示胰腺腫瘤有造影劑“染色”。

4。纖維胃鏡可直視下觀察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變,胰腺外腫瘤約20%位於十二指腸第二段,故內鏡檢查有助發現。

四、鑑別診斷:有時需和消化性潰瘍鑑別。

胃泌素瘤的定義、診斷、症狀、治療方式及預後

【治療】

胃泌素瘤多數為惡性,即或是良性,也需手術治療。

一、手術切除

1。腫瘤切除術:單發腫瘤不足50%,且惡性傾向大,一般區域性切除的機會較小。如行胰腺遠側大部分切除,術後血漿胃泌素測定降至正常,說明切除徹底,預後良好,否則潰瘍病極易復發,再次發生併發症。

2。全胃切除術:將產生潰瘍病的靶器官全部切除。這對防止潰瘍復發是有效的手術,對大多數病人療效肯定。

3。高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術後應仔細觀察胃酸變化和測定胃泌素,定期內鏡隨訪潰瘍的變化,一旦療效不佳及時改作全胃切除術。

胃泌素瘤的定義、診斷、症狀、治療方式及預後

二、術前準備:

術前應將病人的血容量恢復至正常範圍,密切注意水與電解質平衡紊亂,特別注意糾正低鉀血癥,並保持酸鹼平衡。

三、藥物治療

如為惡性或病人不能耐受手術,可給予鏈脲黴素及制酸劑,常可獲得較長時間的生存。

【預後】

全胃切除術效果良好。約

50%病人術後生存至5年以上。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乳甲外科曹衛剛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