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武則天退位,扶李顯上位的五位官員,為何無一位善終呢?

神龍元年,擁唐老臣張柬之等人聯合李顯發動了神龍政變,誅殺了武則天寵信的二張,逼迫武則天退位,扶太子李顯登基為帝。

政變後,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時稱“五王”,所以,神龍政變又被稱為“五王政變”。

逼武則天退位,扶李顯上位的五位官員,為何無一位善終呢?

不過五王下場並不好,僅僅一年左右的時間,全部被貶官。張柬之在新州憂憤病死,崔玄暐在嶺南病死,敬暉在崖州被殺害,桓、袁二人則被李顯派遣的使者殺害。

那麼,發動神龍政變的功臣們,後來的結局又如何呢?

神龍政變乾淨利落,幾乎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了。可是張柬之等人的目標完全放在了武則天和二張的身上,卻忽略了武氏家族,這也是最致命的。

雖然當時李顯已經重新成為了太子,但武氏家族並沒有放棄爭權奪利,所以表面上看李顯贏了,但一切還都是未知數。

逼武則天退位,扶李顯上位的五位官員,為何無一位善終呢?

所以在政變後,有人建議要除掉武三思等人,否則後患無窮,可張柬之並沒有這麼做。結果恐怕令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武三思這個和老李家相愛相殺的人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唐中宗時代的香餑餑。

正是他和掌握大權的韋后一起除掉了五王。對於這兩位而言,五王是他們繼續一步的絆腳石,他們是不會與韋后為伍的。五王是擁唐老臣,他們費盡心思,冒著殺頭的罪名發動政變,好不容易匡扶李唐神器,是絕對不會讓韋后成為第二個武則天的。

同時,張柬之也知道武三思之流是個什麼貨色,這兩人勾結在一起,絕對是禍亂朝政。所以他們雙方是政敵,韋后也視他們為眼中釘肉中刺。

逼武則天退位,扶李顯上位的五位官員,為何無一位善終呢?

對於李顯來說,這五王是有大功於他的。不過李顯已經登基了,那麼他們也就沒有了利用價值,同時他們在朝中影響力很大,這未免讓李顯感到巨大的威脅。畢竟李顯不是一個什麼明主,相反有點昏庸無能,這也導致皇帝和五王關係很微妙,“狡兔死,走狗烹”也是一句永遠不會過時的名言。

可見,雖然五王厥功至偉,但貌似沒有人待見他們,尤其是統治層面。所以他們的下場必然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