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的統治,最後下場如何!

唐朝289年的國柞中,共誕生了300多位宰相,房玄齡、魏徵、長孫無忌、狄仁傑、姚崇等等,都是一時名相,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筆墨。與這些名人相比,張柬之顯得比較“默默無聞”,甚至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他卻是武則天王朝的終結者。從這點來看,張柬之就並不比任何人差,要知道一代女皇武則天可是一位狠人。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的統治,最後下場如何!

張柬之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他家境普通,也不是什麼天才,還特別的時運不濟。年輕時他就開始發奮讀書,涉獵經書史籍,發誓要出人頭地,報效朝廷。可是他雖有滿腹經綸,卻屢試不及,只補缺成為了太學生。白白蹉跎了青春歲月,導致半生貧困潦倒,一事無成。直到689年,幸運女神終於眷顧了他,65歲的張柬之中舉成為了一名進士,被分配做了清源縣丞。這個年齡,在現代都已經是退休的人了,可是張柬之才剛開始他的政治生涯。

要我說,古代混官場的還是得靠“貴人”提攜,要不然是很難混出頭的。張柬之也是一樣,一進入官場,他的貴人就接踵而至。先是祭酒令狐德棻認為他是奇才,以宰輔為目標培養他;後來武則天找狄仁傑推薦人才,他直接跟武后說:“荊州長史張柬之雖然年老,卻是宰相之才。用他,他必定為國家盡心竭力。”武則天聽後,覺得這個張柬之是個“無名之輩”,便沒怎麼重視,但既然是狄仁傑推薦的人才,那面子還是要給的,就下旨將張柬之提拔為洛州司馬。過了不久,武則天又找狄仁傑要人才,他則繼續推薦了張柬之。於是張柬之又升官了,被授為司刑少卿,遷升秋官侍郎。再後來,狄仁傑病故,武則天又問姚崇,誰可以擔任宰相之職?誰知姚崇也推薦了張柬之。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的統治,最後下場如何!

就這樣,張柬之在幾位貴人的幫助下,一步步走向了宰相之位,被武則天授官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晉升鳳閣侍郎。此時的武則天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張柬之,會是推翻她統治的人。

此時的武則天,已經垂垂老矣,心思、手段已經不復當年。她從660年開始代理朝政,到683年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掌控朝政大權。後來時機成熟,武則天不甘於幕後執政,於是在690年自立稱帝,改國號為“周”,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我們對於這位女皇的事蹟,已經都是比較熟悉的,政治手段高超,狠人一位,直接將李唐江山篡奪。

但是,再厲害的人也有老的時候,其實武則天非常清楚地知道,很多人都想著恢復“李唐”江山,只是被自己殺怕了,沒人敢明著提出來而已。而且她也不甘心自己辛苦謀奪來的江山,再讓出去。於是,她開始安排身後事,準備選擇繼承人。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的統治,最後下場如何!

武則天對繼承人的選擇,一直徘徊不定。一邊是以狄仁傑等人為首的朝臣,支援傳位給她的兒子,即:李顯和李旦;另一邊是武則天屬意的武家人,侄子:武承嗣、武三思。她一直想找機會再來一次大清洗,好扶她的侄子上位,但是民意難為,特別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她徹底放棄了這個想法。

當時突厥人突然大舉寇邊,使得承平多年的大唐,兵員吃緊,於是武則天下令募兵。可是一個多月過去了,竟然都招不滿1000士兵。後來朝廷傳出旨意,此次征戰由太子李顯為主帥出征,百姓們聽到這個訊息,馬上踴躍報名參軍,不到7天就招到了2萬人。武則天這時才意識到“民意難違”,再想立武氏子弟為繼承人,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朝臣的支援下,無奈的武則天,只能向大臣們表示妥協,確立了李顯為繼承人。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的統治,最後下場如何!

既然確定了李顯為繼承人,武則天就必須為武氏後人安排出路,確保他們在以後不被“秋後算賬”,最好是能共享富貴。於是,在她的安排下,李、武兩家的後人在699年共同盟誓,不會在以後相互傷害。武則天安排好一切後,突然就對朝政失去了興趣,開始變得懶政,加上年齡變老的原因,她開始長期躲在後宮中修養,整日跟張易之、張昌宗這兩個小鮮肉在一起廝混。而這也是“神龍政變”的導火索。

張易之和張昌宗這兄弟倆,作為武后晚年最寵愛的兩個男人,自697年得寵以來,迅速在朝中形成了一股新勢力,並且快速壯大。這邊的李武兩家在盟誓後,開始沉寂下來,不再爭鬥,張氏兄弟則在武則天的支援下,變得“權傾天下”。武后對這兩兄弟的寵愛,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兒子、侄子。太子李顯的兒子、女兒、女婿在私下議論了張氏兄弟,武則天直接下旨,逼迫他們自殺;宰相魏元忠也被張氏兄弟誣陷而被貶。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的統治,最後下場如何!

李武兩大勢力見張氏兄弟勢大,不得不聯合對抗,尋機攻擊他們。在多方努力下,李武兩家終於掌握了張氏兄弟貪腐的確切證據,送到了武則天面前,要求懲處張易之和張昌宗。可是武則天太過這兩個小鮮肉過於寵愛,對這些所謂的證據根本不看,直接赦免包庇了他們,甚至還幫安排了替死鬼。一招不成,李、武勢力又想了一招,同樣的證據確鑿,證明張氏兄弟犯了大罪。可換來的依然是武則天的蠻橫處理,對張氏兄弟不予追究。這時候,大家才算看車,單靠這些明面上的手段,已經很難搬到有武則天保護的張氏兄弟了。

也就在這年(704年),張柬之被封為宰相。狄仁傑曾經對武則天說過:張柬之必定為國家盡心竭力。可是對於年逾80歲的張柬之來說,李唐江山才是他心中的“國”,武則天只是謀權篡位之人。

此時的武則天,已經非常老邁,處於長期生病靜養中,朝臣們已經很難再見到她。朝廷的一切大小事務,都被張氏兄弟所把持。面對這種情況,夢想著恢復李唐江山的老臣們開始著急了,這是要變天的節奏啊。張柬之作為朝臣領袖,又一心向著李唐,是決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於是他秘密聯合了崔玄暐與中臺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範以及相王府司馬袁恕己等人,開始秘密策劃,準備發動政變,滅殺張易之、張昌宗兩人。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的統治,最後下場如何!

705年正月二十二日,為相不到一年的張柬之,發動了政變。他首先說服了李治時期的舊臣,擔任右羽林衛大將軍的李多祚,讓他配合行動。又讓人接來了太子李顯,然後一起帶領500餘御林軍,斬斷門栓,從玄武門一直向武則天居住的迎仙宮殺去。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見勢不妙,想趁機逃跑,被張柬之帶人斬殺在走廊裡。緊接著眾人帶兵包圍了武則天的寢室長生殿,言說張氏兄弟意圖謀反,已經被斬殺當場。武則天見事已成局,也無可奈何了,只好由他們去了。

三天後,武則天下詔,傳位給了李顯,李唐江山終於得以恢復。張氏兄弟的爪牙張昌期、張同休、張昌儀等人,也都紛紛被捕,梟首示眾。在這場“神龍政變”中,張柬之稱得上有勇有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他們的行動應該也離不開李氏、武氏兩家勢力的支援,要不然就憑他們幾個人,想瞞過所有人密謀發起政變,而且只帶了500人就敢殺進去逼宮,顯然是不可能的。這次政變是多方努力後的結果。甚至張柬之都有可能是狄仁傑,姚崇等人埋伏在朝中的暗棋,為的就是某天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要不然怎麼解釋他們屢次推薦張柬之擔任宰相?一切看起來都是為了恢復李氏的盛唐。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的統治,最後下場如何!

在神龍政變後,張柬之論功行賞被提拔為天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漢陽郡王,封給實納租稅的食戶五百戶,可謂榮耀至極。參與策劃的敬暉、崔玄暐、桓彥範、袁恕己等人也都獲封公爵,在朝中擔任了要職。

可是,張柬之他們失算了。他們認為唐中宗李顯繼位後,會跟已經撕破臉皮的武氏一族展開清算。但是讓人想不到的是,繼位不久後,大權就被李顯的皇后李氏給執掌了。而李後和女兒安樂公主又是野心比較大的人,她們企圖效仿武則天,控制朝廷,然後稱帝。這些心思被武三思給知曉了,於是他開始積極聯合韋皇后,又讓自己的兒子娶了安樂公主,從而使得韋武兩家結成了新的同盟。同時,武三思還勾搭上了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使得他的勢力更加堅實。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的統治,最後下場如何!

同盟形成後,他們開始謀劃怎樣給韋后登基,於是太子李重俊就成了第一個打擊目標。但是要動太子,就必須打倒文官集團才行,畢竟他們才是太子最忠心的支持者。而作為文官首領的張柬之,和其他參與神龍政變的幾人,成為了他們攻擊的目標。

武三思首先找了藉口,讓韋后和中宗將他們五人一起晉升為“王爵”,用明升暗降之計,剝奪了他們在朝中的官職,史稱“神龍五王。”然後武三思又羅織罪名,誣陷張柬之等五王,甚至在中宗面前說他們中傷韋后,使得張柬之等人先後被貶。後來張柬之更是被流放到瀧州,在那裡憂愁憤懣而死,享年八十二歲。其他幾人也沒落好下場,不是被流放,就是被冤死。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武則天的統治,最後下場如何!

結語

710年,唐睿宗追贈張柬之為中書令,諡號文貞,授予他一個兒子官職。開元六年,唐玄宗下詔張柬之配享中宗廟庭。唐德宗建中年間又追贈他為司徒。

這位大器晚成的宰相,策劃了神龍政變,恢復了李唐江山,可以說有勇有謀,更是忠心可嘉。雖然他在其他方面的記載不多,但僅憑這一條,就可以稱得上“賢相”。可惜他低估了政治的黑暗,沒能安享晚年,最後被武三思、韋后等人誣陷,流放邊疆,憂憤而死,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是在是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