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那麼這“幸”與“不幸”之間差異究竟在哪呢?

就在於如何去躲避家庭中不經意間產生的各種坑。所有的矛盾誤解痛苦也都是基於如此。

幸福的家庭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肯定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卻容易由於處理不當而引發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衝突。

處理問題的方法的根本核心在於思維模式,在於每個人的認知能力的不同而導致識別不出來究竟坑出現在哪,所以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去。

為什麼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鞠強教授在《家庭管理心理學》中說到:管理家庭的各個環節,需要高超的技巧,特別是需要心理學知識,可我們多數人只是憑經驗處理,或者不知不覺模仿父母的處理方法,或者不顧個性以及特殊情況在從眾的心理下,隨大流處理,產生了許多痛苦的家庭。

基於這個原因,書中他總共介紹了五種矛盾的型別,以及處理此類問題的方法論,非常接地氣,真的讓人茅塞頓開受益匪淺,而且親測有效。

這裡簡單說一下其中的三個方面

1。夫妻矛盾

這是所有家庭中不可避免的矛盾問題,都知道吵架很不好受,可有時候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就是想跟對方一爭高下,就是想拼命證明自己是對的。

其實夫妻雙方吵架的最根本原因就在於一方認為已經從另一方的身上得不到尊重了,從而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而吵架。

比如為了家務誰做的多誰做的少,就是由於做的多的一方覺得對方把自己當成了傭人,已經不知道尊重自己了。

比如兩人因為某件小事意見不合的時候,都試圖說服對方,想讓對方折服於自己,本質上就是為了得到對方的尊重。

為什麼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和老公最近就踩中了這樣的坑吵了一架。我朋友聽說我工作不開心,說要給我介紹一份工作。我以為是隨便說說,也沒走心。

直到過了幾天,他突然通知我去面試,說有機會得到老闆的親自接見,還是個比較好的機會。我這才把這個訊息告訴了我老公,結果我老公當時就生氣了。

他認為我要換工作是件大事,不能不跟他商量就自己決定去找工作。可我卻認為這不算是很重要的事,因為我並沒有決定去不去,而且我也沒想到朋友會把這件事當真。

我倆生氣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老公認為我沒有事先告訴他的就是沒有重視他,不尊重他,而我卻認為他小題大做。

看了《家庭管理心理學》這本書後,我主動去找了老公,先用面板接觸法拉住他的手,然後坦誠地告訴他我的真實想法之後,詢問了他的想法。

老公看我這麼坦誠,態度自然軟了下來,開始跟我說他的心裡感受。我期間一直認真傾聽並用書裡提到的語言:真沒想到啊,你原來是這麼想的,跟我想的完全不同。

到了後來,我們都理解了對方的想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被化解了。

其實大多數時候,夫妻之間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只要我們放下自己的面子,多去顧及對方的尊嚴,在用上書中提到的實用方法論,就可以化解一切危機。

生活又怎麼能不幸福呢?

為什麼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2。親子矛盾

這一類矛盾也普遍存在於各種各樣的家庭當中。

其實親子矛盾本質上是因為家長太自負,覺得自己什麼都是對的,孩子什麼都是錯的,太過於在意自己的存在感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曾經看過潘虹出演的一部電視劇《我們的愛》,有一個片段是一個小女孩和她的姥姥的故事。潘虹演得就是小女孩的姥姥。

女孩由於一場車禍引發了心理問題而導致始終不去開口說話。有一天她發現一直照顧自己的姥姥病了,於是她就跟姥姥要了錢去商店買了一個罐頭。

在回來的路上不小心把自己一直帶著的人工耳蝸弄掉了。姥姥發現後非常著急,到處去找那個人工耳蝸。而小女孩卻一直在忙著把罐頭開啟。

終於姥姥崩潰了,跟女孩厲聲說道:“你就這麼著急吃嗎?不能等一會兒嗎?”

女孩置若罔聞地把罐頭盛出來,倒在碗裡端給了姥姥,姥姥才知道原來女孩是要買給生病的自己吃的。眼淚瞬間就流了下來。

為什麼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孩子的世界有時候很簡單,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淘氣,只不過是他們對世界的探索和好奇;我們以為他們的無理取鬧,只不過是要表達他們對我們的關心和愛。

而所有誤會的產生,只不過是由於大人太過自以為是,從而輕視了孩子對我們的關愛。

而鞠強教授在親子教育方面的觀點,是讓我們去以人本主義的哲學思想為基礎去對待親子關係。

人本主義的哲學觀點是:人的天然屬性就是合理的、善的、道德的。用在對待孩子的方面,就是尊重孩子的行為和想法,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去帶有色眼鏡評判他們。

或者就認為自己是權威,自己就是對的,孩子就是錯的。

很多父母都喜歡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去改造孩子,忽略孩子的愛好和豐富多彩的個性,試圖用從眾心理去操控孩子,於是就釀成了一出又一出的悲劇。

為什麼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3。親戚引發的矛盾

家庭中還有一部分矛盾來自於親戚朋友們的求助。

七大姑八大姨來跟你借錢,你到底給不給呢?給了怕他們不還,不給又不好意思開口畢竟都是親戚,究竟該怎麼處理這樣的問題呢?

鞠強教授在書中給了三條具體的意見:

(1)先下手為強,主動先借錢;

(2)以小送代替大借;

(3)嚴防“升米恩,鬥米仇”的人。

對於“升米恩,鬥米仇”的人,鞠強教授給我們分析了背後的心理原因就在於:其實接收恩惠的個體是有負面情緒體驗的。

接受到的恩惠越多,心理壓力越大,導致負面情緒體驗越大。因此就要去尋找發洩的出口,不斷把自己接受的恩惠合理化。

因此,我們要對於此種類型的人有識別能力,以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進而引發家庭矛盾。

為什麼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結語:

鞠強教授的《家庭管理心理學》的妙處正式在於它沒有說教,而全是一些實操性很強的方法論。深入淺出地把一些心理學學術中的專業詞彙用幽默的案例和語言解釋出來。

這是一本家裡應該常備的好書,迷茫的時候可以翻譯下,無助的時候可以翻一下會帶給你力量和希望。

為什麼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