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布貼,其實是為了讓小孩穿上好衣服,將期望與祝福繪製出來

陽新布貼其實是陽新貧苦地區的婦女為了讓小孩子穿上更好的衣服

將自己對孩子的期望與祝福用圖案的形式在腦海中繪製出來

直接拿剪刀在棉布上進行裁剪、貼上、縫製。

其中傳統糯米膠材料製作方法是陽新婦女們歷代相承的。當時社會婦女們根本就沒有錢去買膠水

於是婦女們便想到用糯米煮熟後當作膠水使用

但由於糯米煮熟後不便於儲存

容易變硬

因此婦女們便想到將米熬成糊狀運用棉布為依託

自制

“膠水”

當地婦女稱其為

“疙餑”

疙餑效果非常好

尤其是水洗後

衣服非常柔軟

穿著既舒適又美觀。下面由筆者簡單介紹傳統疙餑的製作流程

陽新布貼,其實是為了讓小孩穿上好衣服,將期望與祝福繪製出來

首先將大米磨成粉

將米粉倒入碗中

用水調勻

將調勻的米粉倒入鍋中

大火煮開

煮的時候不停的攪動

如果米漿熬稠了

可以直接加冷水;如果米漿熬稀了

就需要重新熬一鍋濃稠的米糊

與其勾兌

如果米漿起泡了

證明其熬熟了

熬熟後

將其倒入盆中

使其冷卻。然後準備工具:剪刀、棉布、木板

將棉布裁成木板的尺寸

將棉布倒入米漿中

進行均勻搓揉。

陽新布貼,其實是為了讓小孩穿上好衣服,將期望與祝福繪製出來

讓米漿充分吸入在棉布中

將木板用水打溼

將米漿均勻塗在木板上

將棉布上多餘的米漿擠出

將已掛好漿的棉布平鋪在木板上

平抹均勻

不留氣泡

將第二塊棉布平鋪於第一塊棉布上

並將多餘部分剪掉;最後搬去有陽光的地方曬乾、一般情況下

6月三伏天進行打疙餑比較好

一天內可以曬乾

曬乾後

如果需要用

就從板子上撕下來

疙餑就製作完成了。

陽新布貼,其實是為了讓小孩穿上好衣服,將期望與祝福繪製出來

陽新布貼也稱作

“粘花”和“補花”

也是屬於刺繡這種形式。它是當地人縫製衣服時

用多出來的邊角碎料

無需用筆在深色的底部上隨意拼成各種圖案

然後在對它進行細緻的貼上和縫補

形成一種立體的效果。首先剪裁底布

將底布

(即貼畫面布)剪裁成所需要的實用樣式;剪花樣紙

在安排好題材構思、圖形容量的前提下進行花樣剪紙。有些花樣可整體剪

並可以做到

“萬剪不落”,如部分涎兜、肚兜等對稱圖案

陽新布貼,其實是為了讓小孩穿上好衣服,將期望與祝福繪製出來

有些花樣須逐個剪

如馬甲、披肩及飄帶散綴;其次剪粘色布在分色構思的前提下

將花樣紙逐塊剪開

選剪色布

以糯米粘覆蓋紙塊幷包轉粘合;組合定位

將粘好的分塊形狀全部組合於底布上

用糯米及長針腳線與底布粘合

(這是一個過渡性組合聯結

因為在具體縫飾的過程中

從整體視角出發可能會對一些布色和方位進行調整

);繞邊縫飾——用粗、細白棉線逐個色塊地進行縫飾;輔助刺繡

用各色繡花線繡飾人物、動物眉目細部和布色形塊上所需的紋樣元素;覆裡包邊

縫覆里布

整體外形包邊縫合;最後整體完善

根據實用物所需作必要的填塞、鑲嵌或吊飾處理。

陽新布貼,其實是為了讓小孩穿上好衣服,將期望與祝福繪製出來

符合現代人制作陽新布貼的工序流程:首先選出要做的圖案

分析圖案的上下順序

標註序號

將硬襯粗糙的一面放在圖紙上

用勾線筆進行描邊繪製

其中著重注意壓在下面的要多畫一點;全部畫好後進行裁剪並且在選定的原圖上進行組合;依據個人審美進行布料色彩搭配

然後將剪好的裁片與選定布料進行對應熨燙;熨燙好後進行裁剪

布料留出一公分左右

尤其在轉角處要進行開口裁剪;完成後就用煮熟的糯米或者固體膠進行包邊

陽新布貼,其實是為了讓小孩穿上好衣服,將期望與祝福繪製出來

按照順序依次還原成選定的圖案造型

貼上完成後背面塗上糯米膠

固定在底布上。由於現代改良膠水黏性不太好

因此每包邊完成一小片

就把它夾進書裡

不僅可以隨時查詢圖案

還可以加固其貼上效果。最後一步則是定線

這一步還是根據傳統方式所延續教學的

但是線的粗細及色彩則可以根據製作者的喜好進行相應設計搭配。其次關於圖案彎角處

傳統制作時是不需要每個都打回環的

但由於現代人審美髮生變化

人們認為打回環既可以加固布貼的貼上效果

且具有一定的審美藝術價值。

陽新布貼,其實是為了讓小孩穿上好衣服,將期望與祝福繪製出來

將傳統工序與現代改良工序進行對比發現

從作圖角度來看

傳統婦女都是直接將腦海中想好的圖案進行裁剪

而現代人則需要選定圖案

打印出來進行描邊繪製

再裁剪;從貼上角度來說

煮熟的糯米或者傳統疙餑製作都需要適合場地和大量時間

當然現在老一輩傳承人仍然在用疙餑或者煮熟的糯米進行貼上

但是為了節省現代人制作的時間改良為硬襯和固體膠來代替

甚至為了更加迎合現代人眼光

製作者可以根據實物特徵來選擇襯的軟硬程度

或者對定線的顏色及圖案進行最佳化

讓陽新布貼產品市場化、大眾化、實用化。

陽新布貼,其實是為了讓小孩穿上好衣服,將期望與祝福繪製出來

傳統陽新布貼的貼布技藝極有講究

一般人無法將布片貼平整

也很難把握被壓部分的厚薄程度

影響最終的美觀度。親訪傳承人方吐雲家中進行深入考察和學習

由於方大娘是第一批製作陽新布貼的

甚至在此之前已經對陽新布貼耳濡目染

從小便是穿著奶奶外婆或者母親做的服飾品及童玩長大

因此方大娘對貼布技藝是所有傳承人中傳統手工技藝最好的。

陽新布貼,其實是為了讓小孩穿上好衣服,將期望與祝福繪製出來

圍裙穿戴在身上顯得特別活潑有趣

趣味盎然

其中牡丹花瓣上的色塊變化

以及鳳凰每一根羽毛都清晰可見

平面貼布比立體貼布製作難度要低一些

選定面料尤為重要

不能選擇有彈力的

或者絲綢類面料

要選擇沒有彈力的

且薄一點適合包邊的

儘量保證每一塊布片非常服帖

而且對於顏色搭配也極有講究

考驗製作者的藝術功底;立體童玩則難度更大

由於成品是立體的

所以需要製作者有嚴密的三維立體制作思路

對於版一定要正確

其次製作者需要透過立體的造型來進行相應的貼布設計

如圖中童玩

老虎的臉部、身體、腿部、爪子及尾巴部分都有相應的圖案表現技法

這也是與平面布貼的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