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纖玉筍裹輕雲”——閒話當代男人無法理解的古代小腳審美

纏足,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陋習。相傳發端於北宋,明代興盛,到清朝普及到各個階層。但是,對女人小腳的審美偏愛,應該起源更早,比如早在唐朝,杜牧有一首《詠襪》道:“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看到這也不知道杜先生詠的到底是不是襪子。

“纖纖玉筍裹輕雲”——閒話當代男人無法理解的古代小腳審美

就像雞與蛋的關係一樣,最開始,說不清是纏足影響的審美,還是審美影響的纏足。總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男人對人工打造的小腳之美產生了深深的迷戀。而女性四五歲起,便要用布將腳裹緊,束縛生長的同時,使腳變形,形成“小”的觀感。其間的痛苦不可言喻。

“纖纖玉筍裹輕雲”——閒話當代男人無法理解的古代小腳審美

風氣鼎盛的時候,是否有一雙小腳,成為嚴重影響女性婚戀市場競爭力的一項指標。為了表達對小腳的追捧,漢語中逐漸用意味著美好、純潔的蓮花,來指代女性的小腳。於是有了“三寸金蓮”的說法。腳,也成為女人的一大性徵,象徵著貞潔,成為男人不能輕易觸碰的地方。《水滸傳》中寫西門慶試探潘金蓮,就是假裝撿筷子的時候,趁機捏了把對方的足部。

“纖纖玉筍裹輕雲”——閒話當代男人無法理解的古代小腳審美

許多文人墨客也不吝表達對“三寸金蓮”的迷戀。比如較早的,辛棄疾有一首《菩薩蠻》寫道:“淡黃弓樣鞋兒小,腰肢只怕風吹倒。”蘭陵笑笑生在“天下第一奇書”(——金聖嘆語)中寫潘娘子一節,也贊她“羅襪高挑,肩膀上露兩彎新月”。這些都揭示了纏足後的小腳,除小之外的另一大特徵——呈弓形。

“纖纖玉筍裹輕雲”——閒話當代男人無法理解的古代小腳審美

直到民國時,“放足”之風才在社會上興起,熱衷纏足的習氣逐漸式微。儘管如此,一些偏遠農村地區仍然將纏足傳統延續了很多年。民國江蘇地區還流傳這樣的山歌:“娘子啊,你的金蓮怎的小?宛比冬天斷筍尖;又好像五月端陽三角粽,又是香來又是甜;又好比六月之中香佛手,還帶玲瓏還帶尖。”

到現代,已經沒幾個男人能欣賞得來這種“美”了。比如說世象君,在這個方向的審美上,就很不大願意尊重傳統了。

“纖纖玉筍裹輕雲”——閒話當代男人無法理解的古代小腳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