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自古皆嚮往,以中華文化之精神品中國傳統社會審美之本質特徵

導語:

美,在當今時代乃是社會發展之重要組成部分,

美學經濟

亦如火如荼。在經濟條件並不發達的古代社會,社會大眾對美的追求並

不弱於

今天。不過,古時的美與當今的美既有

共通點

,亦有各自的

特點

。這些特點表現在

多維度

,乃是與當時的社會發展背景以及社會文化相互影響。在傳統社會,審美標準有其深厚的理論邏輯支撐,且與

中華文化

有著

一脈相

的價值追求。

美,自古皆嚮往,以中華文化之精神品中國傳統社會審美之本質特徵

傳統社會講究的美之

涵義有多重

,包括通常意義上的

藝術美

,比如繪畫、音律等,又包括

生活美學

,比如插花、香道,還包括

倫理美

,例如精神道德之高尚,此外甚至包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

大道之美

。這些不同的型別美共同組成了中華文化之美學,它們背後的共同思想基礎乃是

中華文明

。這亦決定了它們相互之間可以

和諧共處

,乃至彼此影響。

美,自古皆嚮往,以中華文化之精神品中國傳統社會審美之本質特徵

01

以核心文化為內在精神要素

傳統社會的審美標準有一條

主線

,此主線貫穿了中國社會數千年的發展歷程,即

中華文化

。換言之,中華文化尤其是主流核心文化乃是傳統社會審美的

基本依據

。違背之,則其美學價值難以得到大眾認同,反之,即便是新鮮事物,亦可能很快就得到主流審美標準的

認可

與青睞

美,自古皆嚮往,以中華文化之精神品中國傳統社會審美之本質特徵

1、文化決定美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審美標準,在民族內部,絕大多數人都有著

一致

的審美情趣,這是源自

民族文化

的薰陶。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大眾的審美標準皆是由當時的

主流文化所決定。

比如,宋代審美傾向於

清雅簡潔

,從其傳承下來的各類文化遺產可以證實。這審美風格的形成恰恰來自於當時登峰造極的濃厚文化以及獨特的

內斂型

文化價值

傾向。再比如唐朝前中期的審美傾向於

熱情與華貴

,後期逐漸開始向保守的方向發展,這亦是當時的文化在美學領域的

反襯。

美,自古皆嚮往,以中華文化之精神品中國傳統社會審美之本質特徵

2、文明提升美

文化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審美標準亦在

不斷演進

中。縱觀我國古代文化以及美學發展史可以發現,不同朝代都有著自己

專門性

的審美標準,甚至同一朝代中的不同皇帝都對審美標準有著

不同認知。

隨著社會文明的演進,文化內容與精神價值亦會進行發展變化,這會理所當然的對美學產生

決定性作用

。這裡以歷史上幾個朝代為背景進行簡要分析:魏晉時期的社會文明產生了竹林七賢式的

消極

美學

文化,到了大唐王朝卻形成了雍容華貴般的

積極

審美

,再到宋代這個文明頂峰時代又把清心寡慾式的

平和

清雅審美

變成了主流標準。這背後是文明對於美學的提升與促進。

美,自古皆嚮往,以中華文化之精神品中國傳統社會審美之本質特徵

02

以崇尚和諧為主要追求目標

傳統社會審美講究

層次

,亦追求

深度美學

感悟。不過,在這所有的感悟背後有一個共同的追求,即

和諧美

。“和”乃是中華文化之核心精神,是數千年未變之

民族追求

。因此,在歷史傳承中,

“和”文化

亦逐漸發展成美學文化的追求目標。

美,自古皆嚮往,以中華文化之精神品中國傳統社會審美之本質特徵

1、和諧乃是美學之基礎要素

美學構成要素包含多方面,不同文明之美學的要求亦不同,在中國傳統美學中,追求的

核心要素

和諧

。亦可以說,一件事物若是違背和諧定律,其永遠無法被認為是美的。

首先,以倫理美這一方向為例來說明。中華傳統社會倫理道德的核心就是和諧,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圍繞此目的而展開。縱觀古代倫理知識與實踐活動可知,“

和為貴

”思想是人人皆高度認可的主流思想。故,這是倫理美的最基本的要素,少了它,倫理美就缺少了

靈魂與立身之基。

美,自古皆嚮往,以中華文化之精神品中國傳統社會審美之本質特徵

再比如:傳統山水畫之美,人們在欣賞其磅礴大氣或者婉約秀美之同時,亦會感悟到一種

舒心之感

,一種非常

順暢

的畫面美,此乃是由於畫面中蘊藏的

和諧氣質

所決定。這種和諧氣質不僅給整幅畫面帶來美感,更是其不可或缺的

。沒有它,山水畫就喪失了美的基礎。

2、和諧是審美文化之中心點

審美時,審的是事物之核心精神,感受的是其背後的

靈魂

。美好事物之意義不僅在於給人們視覺上的美感,更為重要的是帶給人們

精神上

以愉悅

靈魂上以和順

。此乃是唯有和諧才可達到的高度,才能完成的使命。

美,自古皆嚮往,以中華文化之精神品中國傳統社會審美之本質特徵

03

以自然生命為美學價值標準

中華美學不同於其它文明背後的美學,它是以中華文明為根基,以中華文化為載體的一種美學價值體系。在其精神內涵中,以

自然生命

根本

價值標準

。“

道法自然

”,中華美學文化亦把事物中的核心美集中到

自然美

這一高度。

這一自然美並非指純天然美,而是符合

自然規律

之美,符合

世間大道

之美。這亦是中華文化中

人之本善

的物化,是仁義禮智信美德的美學體現。

美,自古皆嚮往,以中華文化之精神品中國傳統社會審美之本質特徵

保和學士聊典籍總結:美,乃人們心中的溫柔,是民族精神的再現,審美,帶來的是精神的愉悅,靈魂的昇華,是對人生的

無限渴望

與對生命的誠摯尊重。懂得審美的人,是一個

有趣的人

,擁有一個

有趣的靈魂

。一個民族的美學亦決定了一個民族的

眼界

發展潛力

,其審美標準則賦予了民族文化新的價值。華夏五千年來,中華民族之審美既恪守根本又與時俱進,共同促成了中華文明之

絢爛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