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通匯有什麼特徵?孫過庭:悟到這幾點就算!你入門了嗎?

書譜,七。

續上篇“六”。

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雖然是第七段,但卻是第六段的未完內容,因為寫上篇時眼瓢了,忘了。。。此舉更加表明,鄙人想做一把勤更新的勞模並非一時衝動,確確實實是被尿憋醒的,尿意之快,痴抹糊橫刀立馬也難能奪帥,終是劍差一招,惜敗生理。

然,問題不大。

初火新煙枸杞棗,六味地黃治眼瓢。

懂食療,一切都還好。

上段講:古今學書者,為何多數都不能入門,原因在哪,如何解決。

這段談:不入門,究竟哪些關鍵點悟不到?換言之,入門之後,會悟到什麼?

悟到什麼呢?

1,至如鍾繇隸奇,張芝草聖,此乃專精一體,以致絕倫。伯英不真,而點畫狼藉;元常不草,使轉縱橫。自茲己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專精也。

上篇講了楷草的辯證關係,草書對楷書的影響,楷書對草書的作用。

這句就是再次確認。

鍾繇的正書,張芝的草書,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是因為專精一體。但即便張芝不擅長正書(篆隸楷),點畫卻依舊明晰。

此處狼藉並不是貶義詞,而是指草書中那些交錯縱橫,看似雜亂的點、線,其實是一個整體。對應前文“草書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性情”,而性情的揮發就需在“不逾規矩”中肆意妄為。

這是一種辯證關係,不知能理解否。

當然,我個人讀到這句時總感覺孫過庭為了對仗,少說了些什麼,比如此句是強調“不逾規矩”的,但沒體現出來。反正我讀起來能意會,但解釋起來很難受,可能是當今時代對“狼藉”二字的理解已成定型了,只有雜亂的含義。

狼藉草而臥,狼臥在雜草堆上,草雖雜亂,卻還算一個窩。

不知古人是否理解是否為此,反正今人是難能讀順的。

書法通匯有什麼特徵?孫過庭:悟到這幾點就算!你入門了嗎?

鍾繇也沒以草書見長,但其楷書用筆卻猶如草書一樣奔放自如。

使轉,在古而言等同“筆法”

縱橫,肆意而已。

這本是草書該有的特徵,但卻在楷書中表現。正好對應“楷書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

楷與草的關係,多數人可能分不清。那是因為沒入門,入門後,確實互為辯證的關係。

草雖求快,但在肆意縱橫中嚴謹法度,才算草書的最高境界。

楷雖求工,但在嚴謹法度中肆意縱橫,才算楷書的最高境界。

書法通匯有什麼特徵?孫過庭:悟到這幾點就算!你入門了嗎?

所以最後孫過庭說“自茲己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專精也”

打這開始,做不到兩體兼善者,便達不到他們的水平,也達不到專精一體。

孫過庭此處所謂“兼善”,並不指兩種書體水平必須一樣優秀。

而是指在專精一體的同時,另一書體的法度也需通匯。一體水平之高低,與對另一體領悟層次密不可分。

當然如果能做到像王羲之一樣水平的“兼善”,肯定是最理想的效果。也正是書譜第二段中,孫過庭所言大王水平與鍾張不分高下的原因。因為鍾張是專精,而大王雖專精比前二者稍遜半籌,但與鍾比草勝,與張比楷勝,兼善水平強過楷祖草聖,故能並稱於世。

2,雖篆隸草章,工用多變,濟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

雖然篆、隸、今草、章草等書體,用處各有不同,但有各自的美感及優點。

篆書“婉”“通”

隸書“精”“密”

草書“流”“暢”

章草“檢”“便”

這句話只能如此解釋,因為這是入門後才能悟到的東西,沒入門看起來會很抽象,甚至一腦袋懵,如果強行灌輸,反而會“檣櫓灰飛煙滅”的反作用,不信就往下看。

入門後,或者說通曉“共性”的筆法和結字風格後,會以此為基礎對比歷朝歷代的書風,同時各家的書風。

第六段中講“同源異派”“共樹分條”,就是這個意思。

能悟到“共性”的東西,才算入門一隻腳。

當然

這東西雖然難解釋,但也不是不能解釋。畢竟我專欄文章定價之高全網都難找第二份,二十篇文章四百塊錢,買的人還不少,不過後來也加更了一些。

能於糊塗中把人扯明白,正是價值所在。郭德綱所謂:觀眾為你花5毛錢都不值,還談什麼藝術。

篆書“婉”“通”

隸書“精”“密”

草書“流”“暢”

章草“檢”“便”

文中講每個書體都有其美感和特點:濟成厥美,各有攸宜。

所謂“美”“宜”是也。也就是說,後邊孫過庭說的這些書體特點,全部關乎“美”“宜”。

美,外觀的美感

,筆法的特點

婉而通,精而密,流而暢,檢而便。

書法通匯有什麼特徵?孫過庭:悟到這幾點就算!你入門了嗎?

婉而通:

婉轉是其用筆的特點,因為轉筆多,彎曲多。

通透是其美感,章法中給人感覺“透亮”,開闊,一點都不拘謹小氣。

書法通匯有什麼特徵?孫過庭:悟到這幾點就算!你入門了嗎?

精而密,精指筆法的細緻程度,因為篆書圓起圓收,線條粗細差不多,沒有變化。隸書不然,起筆行筆收筆有了動作變化,此為“精”。

密,指結字特點,隸書結字有中宮內縮之勢。而篆書沒有,篆書結字很勻很正。

書法通匯有什麼特徵?孫過庭:悟到這幾點就算!你入門了嗎?

流而暢:今草流暢不用多說,這不難理解,用筆流利是特點,氣韻通常是特點。

書法通匯有什麼特徵?孫過庭:悟到這幾點就算!你入門了嗎?

檢而便:檢,指的是約束,也就會說筆法不會大開大合,很規矩。

確實,傻子都能看出來章草連帶少。

便,就是方便,簡單,容易檢視。

其實孫過庭講這些,都是各個書體的特點而已。

這些特點可以本質到用幾個字概括。

如果概括不了,說明還沒弄懂“同源”的東西,還沒入門。弄懂了,這些不同書體中“異流”的東西,也便是成了任人摘取的特點。

懂了書法,篆隸楷行草,沒有糊里糊塗臨的,每臨,必有取,必有得。

其實就在取捨那幾個字而已。

很多人臨篆隸都只是在臨形,臨完之後也只是會寫了篆隸的形,不會用篆隸的特點去完善改變自己其他書體。

說白了就是不會用,也不會看,學了也只是學了,沒能致用。

如吳昌碩齊白石之類畫家,他們的行草書幾乎屬於一個流派,均得篆法。

怎麼看出來的呢?

書法通匯有什麼特徵?孫過庭:悟到這幾點就算!你入門了嗎?

就是因為看懂了這些書體的用筆本質,外形本質。

這是孫過庭的想表達的意思,我一拓展,一舉例,大家能看懂。如果不舉例,即便解釋了這幾個字,也很難悟到。

孫過庭讓練書法的人一定要旁涉篆隸草,第六段中:故亦傍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自。

這就是原因,書法是通的。

雖分體,也不分體。

其實看過《書法心法》的朋友都知道,筆法分方、圓,結構分內縮、外拓,這就是書法變化的全部。

後代楷行草筆法、結構之源,根本在篆書、隸書。

篆書主圓、外拓。隸書主方、內縮。

王羲之傳隸法用於楷行草,所以用筆多方,結字清秀典雅。

顏真卿傳篆法用於楷行草,所以用筆多圓,結字圓轉大氣。

這是書法專業的基礎理論。

看起來簡單的要死,真要去悟,去分析,其實很難。不但要懂筆法,還要懂筆法的根源,傳承,發展,以及時代風貌,個人風格。

你看不到篆書的外拓,便不知道顏真卿楷法中夾雜了篆筆法。你不懂筆法,便不知外拓的形體只是筆法表現的必然結果。

這真的很繞。

所以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不理解的,別糾結,也別想,只要保持這個方向就可以,水平到了自然就通。

如是強行去理解,“檣櫓灰飛煙滅”可能誇張了一點,但一定會瞎想瞎捉摸,越來越迷茫。

書法通匯有什麼特徵?孫過庭:悟到這幾點就算!你入門了嗎?

怎麼說呢。

這些東西如果不講,有些愛好者可能還知道該怎麼練字,該練什麼。

講了,很多人連怎麼練字,練字究竟是練什麼都鬧不清了。

只能說這很正常。

練字千萬別把步子邁大了,邁大了容易扯著蛋。

聽自己聽懂的,看自己看懂的,對不懂的知識保持一絲敬畏以及探究精神,別盲目肯定,也別盲目否定,時間一長,水平一高,自然能一步步抽絲剝繭,找到自己有用的東西。

3,然後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閒雅。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驗燥溼之殊節,千古依然;體老壯之異時,百齡俄頃,磋呼,不入其門,窺其奧者也!

然後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閒雅。

此幾句如上文書體的本質特點一樣,書體有筆法結字的特點,書寫也有風格的區別。

“凜”“溫”“鼓”“和”。

你一看就知道是書寫的風格。

凜冽,溫潤,鼓動,中和。

隨便組組詞,他給人傳遞的感覺就出來了。

凜冽,有嚴肅的意思,如歐陽詢。

溫潤,不知如何解釋,如趙孟

鼓動,咚、咚、咚,有節奏的提按筆,原文說枯勁,便指的是飛白。因為筆畫中的飛白,如同鼓聲中的間隙。

中和,啥都有點,但不過分,所以叫閒雅,又閒散又雅緻。

在書法中想理解這些單字,很難。

主要是抽象。

其實技巧就在於“先吃窩邊草”。

看了這麼多風格狀態,別想著一股腦吃下去,先去嘗試理解自己所臨之帖的風格。

如有險峻、閒散、寬博等特點,那這些點表現的美感一定是比其他帖更突出,所以先去嘗試理解,然後再去理解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名家,找出各家差異,然後去王羲之處體會中和。

王羲之是一個圓心,他是最為“中和”的,每點都有,但每點都不明顯。

這段有難度,能意會者得之。

不能意會者,儘量按照這個方向摸索就好。

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驗燥溼之殊節,千古依然;體老壯之異時,百齡俄頃。

體會到不同的書寫狀態後,就可以用不同的狀態表現喜怒哀樂,表現情緒。

也可以透過線條變化看出情緒的變化,年齡心態的變化。

線條與情緒的關係,也是專欄中曾經寫過的。

拿出一位古代名家一生中不同時期的作品,是可以透過作品的細節表現推算出先後的。同年的或三兩年的難分,五年十年為一時期,準確率會很高。

包括蘭亭、祭侄稿、寒食帖中情緒的變化,也是可以從作品中看出的。專欄中說過,之前的文章中也說過。

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磋呼,不入其門,詎窺其奧者也!

殺人誅心的一句話來了

孫過庭揣著手,著牙花子一臉嘆息道:哎呀,不入門咋能懂這些尼。

又是一篇長文。

我感覺今天的內容很多,寫的也很累。

其實像這樣寫文章應該很快,之所以累,是因為大多時候在思考怎麼寫才能讓人看懂,這要比自己看篇新書論要難的多。

不過今天這內容確實很有用,書體本質,風格本質,融通辯證的關係。

我寫起來就覺著很難的東西,無疑理解起來更難。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大概跟寫專欄時心態差不多,有緣者得之。

所謂緣者,不是什麼千里來相會牽小手的人,而是水平正處於這個困惑階段的人。

這篇文章不普惠,抑或說孫過庭這段話不普惠。

能多理解什麼,最是好。

如沒有理解,還看完了,那就扯淡了,今天寫文連笑話都沒有,往常還能看一樂呵,今兒白看,嘿嘿,如食金針菇,see you next day。

文末繼續推一下專欄,文中講過一些比較專業的書論知識,那些玩意總結容易,想說全面篇幅太長,專欄裡比較全,免費章節可以無限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