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率府孫錄事文》研讀

解題

祭文是一種實用文體,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祗時所誦讀的文章。祭奠死者的祭文,內容主要為哀悼、禱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經歷,頌揚他的品德業績,寄託哀思,激勵生者。 同時,祭文也是為祭奠死者而寫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時誦讀的。它是由古時祝文演變而來,因為祭文是哀悼死者的文辭,是讀給活人聽的,特別是給死者後人聽的,所以內容以表彰死者功德為主,感情色彩比較濃厚。同一祭祀物件的祭祀,可以有不同時間和不同祭祀者,所以可能有多篇祭文。祭文有相對穩定的格式,古代祭文一般包括:1,標題。常寫成 “祭xx(死者的官職姓名,或與祭祀人關係的稱謂)文”、。2,開篇寫祭,祀時間,用,“維”起始開篇。3,死者逝世的情況。4,祭奠人。5,死者生平及事蹟。6,表示哀痛之情。7,結語,用“伏維尚饗”結束。習慣以“維”或“‘哀維”“字開頭。”維“是助詞,作發語詞用,無別的意思。祭文以”哀維“兩字開頭後,緊接著即言明祭祀時間,及祭誰,誰來祭。……

本《研讀》為了行文方便,採用註釋與疏通相結合的方式。疏通近似譯文,文字儘量簡潔。之後做一些必要的說明

祭率府孫錄事文

維年月日朔,某等謹以云云:

古人嘆息者,恨有志不遂。如吾子良圖方興,青雲自致。何天道之微昧,而仁德之攸孤?忽中年而顛沛,從夭運而長徂。惟君仁孝自天,忠義由已,誠不謝於昔人,實有高於烈士。然而人知信而必果。有不識於中庸,君不慚於貞純,乃洗心於名理。元常既沒,墨妙不傳,君之逸翰,曠代同仙。豈圖此妙未極,中道而息,懷眾寶而未攄,永幽泉而掩魄。嗚呼哀哉!平生知己,疇昔周旋,我之數子,君之百年。相視而笑,宛然昨日。交臂而悲,今焉已失。人代如此,天道固然,所恨君者,枉夭當年。嗣子孤藐,貧窶聯翩,無父何恃?有母惸焉。嗚呼孫子!山濤尚在,嵇紹不孤,君其知我,無恨泉途。嗚呼哀哉!尚饗。

《祭率府孫錄事文》完全符合祭文的基本格式。。題目《祭率府孫錄事文》,率府,官衙名稱,唐代有十率府,皆太子屬官,掌東宮兵仗、儀衛及門禁、徼巡、斥候等事。錄事,官職名稱。

維年月日朔

。維,語助詞,沒有具體意義。朔,初一。衍文。

祭文往往是祭祀前寫的,而祭文是在祭祀時宣讀的,所以祭文中的祭祀時間以“維年月日”站位,正式祭祀時填寫。《墓誌銘》的寫作時間,根據他在《陳子昂文集》多篇墓誌銘的位置,判定寫於天授二年(691年)(參見《<率府錄事孫君墓誌銘>研讀》)。《墓誌銘》以“志竟不遂“結尾,《祭文》以“有志不遂”開篇,《墓誌銘》側重生平敘述,《祭文》側重抒寫哀悼感情,連讀起來,似乎是一篇文章。推想是同時構思撰寫的。

年月日後“朔”字,疑是衍文。朔字多義,做方位詞指北方為,表時間,每月初一稱朔,與十五稱望相對。無論那種詞義,都講不通,筆者甚是費解。最近,查《陳伯玉文集》,《祭率府孫錄事文》前有一篇《為建安王祭苗君文》。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建安王武攸宜討契丹,陳子昂隨軍作參謀,代筆寫了《為建安王祭苗君文》。開頭是“惟年月日

朔方道

大總管建安郡王攸宜……”,讀到此筆者心頭一亮,可能受此文影響,《祭率府孫錄事文》刻板時,多刻了一個“朔”字,該刪。

某等謹以云云

。按祭文格式,這裡是祭祀人(職位,輩分,姓名)的位置。某,不定代詞,常常做我的謙虛稱謂。這裡表示還有孫過庭之外的許多參加祭祀的人。

祭文常用“謹以××(祭品)”表示祭品,例如韓愈的《祭柳子厚文》開頭:維年月日,韓愈謹以

清酌庶羞

之奠,祭於亡友柳子厚之靈。古漢語中“云云“的義項較多,

這裡“云云”用作

省略祭品的表示,在正式祭祀時依實際情況填寫。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等等。

古人嘆息者,恨有志不遂

。嘆息,唉聲嘆氣,主要形容人失望、失落時的心情,多伴隨無可奈何之意,這這裡者使嘆息名詞化,。這句文字淺顯易懂,就是說古代最使人遺憾的事,是有宏達的志願卻不能實現。祭文主要是表現對逝者的哀悼和懷念,古人嘆息者,恨有志不遂。在全篇中的作用如同《墓誌銘》裡的“有唐之不遇人也”,是《祭文》總綱。有志不遂,也就是“不遇”。可見《祭文》與《墓誌銘》為表裡。由此推想,兩篇文章是同時撰寫的。

如吾子良圖方興,青雲自致

。良圖。遠大的謀略。抱負、理想。方興,剛開始。青雲,此處比喻高官顯爵。自致,竭盡自己的心力。青雲自致, 為實現高官顯位的理想而努力。

何天道之微昧,而仁德之攸孤

?天道,天理、自然的法則。微昧,幽隱;不明;模糊不清。仁德,待人寬厚而好施恩德,指致利除害愛人無私的崇高道德。攸孤,從駢文體例分析,應該是一個與微昧對應的詞彙,查《漢典》、《辭海》、《辭源》,《百度》等辭書,均無。查攸的詞義有:所、疾走的樣子、水流的樣子。攸作文言語助詞,無義,放在動詞之前,構成名詞性片語,相當於“所“,攸孤,即所孤。孤,

幼年死去父親或父母雙亡,孤單。何天道之微昧,而仁德之攸孤?為何上天昏庸不見(孫過庭的努力),社會公德也不彰顯支援?這一句用反問句,對天道、仁德予以譴責。引出下文。

忽中年而顛沛,從夭運而長徂。

中年,年齡段,以社會習慣,介於”青年“和”老年“之間的年齡,沒有明確的年齡劃分標準,泛指上有老下有小(未成家)的年齡。顛沛

。釋義較多,(1)。倒僕。(2)。滅亡;死亡。(3)。困頓挫折。(4)。指困頓之人。5)。顛簸搖盪。即現代漢語說的顛沛流離。夭運,夭,短命,早死,夭運,倒黴運

徂,往,去,死亡。長徂,永遠的去了。

惟君仁孝自天,忠義由已,誠不謝於昔人,實有高於烈士

。惟,的詞義較多,此處作語首助詞,沒有實在意義。仁孝,仁義孝順。忠義,忠厚義氣。謝,遜,不如。這一句講述孫過庭的道德品行。大意是孫過庭天生的仁義孝順,本性厚道義氣。實實在在不比古代人差勁,超過那些為正義而犧牲的人。(贅語:古代的《墓誌銘》祭文是研究歷史問題和任務的重要資料,但要作必要的辨析,例如“惟君仁孝自天,忠義由己”就是套話,同樣出現於陳子昂的《祭韋府君文》中套話之嫌。)

然而人知信而必果,有不識於中庸。君不慚於貞純,乃洗心於名理。

信而必果是“言必行,行必果”的壓縮。孔子在道德教育中,提倡身體力行,要求言行一致。道德高尚的人,應當是”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中庸,儒家的道德標準。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出自。《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貞純,守正純潔,忠貞不二。洗心 洗滌心胸,比喻除去惡念或雜念,或比喻改過自新。名理,名稱與道理,特指魏晉及其後清談家辨析事物名和理的是非同異。這句的意思是。雖然人們懂得應該言必行行必果的行為準則,而您(孫過庭)卻不完全遵循,但是也忠貞不二,原理名利是非,排除私心雜念,保持高尚的人格品德。這段意思與《墓誌銘》中“獨考性命之理,庶幾天人之際,”相近。

元常既沒,墨妙不傳,君之逸翰,曠代同仙

。元常,鍾繇的字(151年-230年)。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鍾繇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是楷書(小楷)的創始人,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後世書法家都曾經潛心鑽研學習鍾繇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鐘王”。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墨妙,精妙的書法。逸翰,高超的書法。曠代,歷代,空前,當時所沒有,當代無人比得上。仙,多義,本義指長生不老,昇天而去;引申為有具有高超才能的人、超越凡品的人或事、用於稱道教的人和事物等。

這一句開始讚揚孫過庭的書法成就。大意是說鍾繇逝世之後,再沒有人能寫出精妙的書法了。而您的書法高超,如同神仙書寫的一樣,當代沒有人能比並得上。陳子昂這幾句話不符合書法歷史實,也不符合《書譜》的觀點,這是有原因的。其一,誇讚逝者,譽過其實,是一般祭文中常見現象,陳子昂未能免俗。因此,我們在研究問題時,對《祭文》要做一定的辨析。其二

歷史上確實有過將鍾繇排在書壇首位的意見。但它不是書壇的主流 ,唐太宗以九五之尊予以否定,《書譜》也明確的否定了這種認識。陳子昂仍然如此評價,難怪有人稱陳子昂為“諛墓精”(張寸良語)了。

豈圖此妙未極,中道而息,懷眾寶而未攄,永幽泉而掩魄

。極,頂端,最高點,盡頭。豈,助詞,表示反問。攄,發表或表示出來。 幽泉,陰間地府。這句大意是,哪裡想到書法還沒有達到最好的地步,半路就停了下來,胸中懷有那麼多的書法技能和理論,永遠隨著靈魂藏到陰曹地府。這幾句是哀嘆孫過庭的悲哀結局。

嗚呼哀哉

嗚呼,嘆詞。哀哉,悲哀呀。《祭文》轉入孫過庭不幸去世的哀嘆和安慰。

平生知己,疇昔周旋,我之數子,君之百年。相視而笑,宛如昨日。交臂而悲,今焉已失。

疇昔,意思是往昔、日前、以前;指往事或以往的情懷。周旋,。迴旋;盤旋。 交際應酬;打交道。 交臂 ,臂碰,指彼此走得很靠近。這幾句寫陳子昂等人與孫過庭的往日友情和失去的悲哀。大意是:我們都是您的知己,百年好友,從前咱們互相交往應酬,打鬧嬉笑,就像昨天一樣。不想今天我們靠近站在這裡,卻失去了往日的快樂。

人代如此,天道固然。所恨君者。枉夭當年。嗣子孤藐,貧窶聯翩,無父何恃?有母惸焉。嗚呼孫子!

人代如此,天道固然。代,即世,避諱太宗名世民。這句意思是,歷來人世就是如此(有生有死),從來就是這樣。天道固然,這是自然的本來規律。

所恨君者,枉夭當年。這句用了反語修辭法,恨,愛之極也。大意是 ,我們恨你恨得是你正當年該有所作為的時候卻死掉了。

嗣子孤藐,貧窶聯翩,無父何恃?有母惸焉

。嗣子,詞義較多而相近 1。有繼承權的嫡子的自稱。2。作為繼承人的嫡長子的稱謂。後來,泛指嫡長子。3。稱呼過繼者。4。過繼者的自稱。此處就是後繼人兒子。孤藐 ,幼年喪父,失去依靠。貧窶

pín jù),貧窮 。聯翩,本義為鳥飛的樣子,此處意為連續不斷。惸,qióng,沒有兄弟。這幾句是描述孫過庭嗣後家庭的炯況。兒子年小孤弱,貧窮不斷,沒有父親,而母親也沒有親屬,依靠誰來生活?

嗚呼孫子! 山濤尚在,嵇紹不孤,君其知我,無恨泉途。嗚呼哀哉!尚饗

嗚呼孫子

!提示行文轉折。文哎呀老孫。 山濤尚在,嵇紹不孤。用的是嵇康託孤的典故。山濤(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貧。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遊。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嵇紹(253年-304年),字延祖,譙郡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人,嵇康之子 。嵇康(224-263,一說223-262),字叔夜,漢三國時期魏國譙郡銍縣(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曾因為山濤推薦他做官,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後因得罪鍾會,遭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臨死,嵇康將兒子嵇紹託付給山濤。陳子昂引用這個典故,委婉的表示會在孫過庭逝世後照顧他的兒子。《祭文》用這個典故,再一次標明陳子昂是以朋友身份撰寫祭文的。

君其知我,無恨泉途

。您是瞭解我的(我一定會像山濤那樣照顧你的兒子的),請上黃泉路放心地走吧,不要有太多的掛念了。

嗚呼哀哉!尚饗!

尚饗 讀shàng xiǎng,表示希望死者來享用祭品,多用作祭文的結語。出自《儀禮·士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