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亞洲四小龍(The Four Asian Dragons)

要說上世紀最耀眼的經濟明星,非“亞洲四小龍”莫屬了。從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間,亞洲的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新加坡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利用本地廉價且良好的勞動力優勢,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適時調整推行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策略,在短時間內經濟得到高速發展,一躍成為亞洲繼日本後的發達國家/地區。其實在英文中,亞洲四小龍的翻譯是“Newly Industrial Economics”,簡稱“NIE”(新興工業經濟體),特別是在學術類期刊書籍中一般也都譯作NIE,很少用直譯。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韓國地處東亞朝鮮半島南部,是APEC、世界貿易組織和東亞峰會的創始成員國,也是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成員,總面積約10。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5200萬,不論是GDP、人口總量還是面積均居“四小龍”之首,2019年GDP總量為1。64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2位),經濟增速為 2。03%(比往年有所下降),人均GDP在2018年首次突破3萬美元,2019年為3。18萬美元(位列全球第39位)。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中國臺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海域,是我國第一大島,總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2360萬,2019年GDP約為6115億美元(位居全球第20位),經濟增速為2。73%,人均GDP達到2。6萬美元(位列全球第46位)。從省份來看,臺灣GDP在2019年被福建超越,退居全國第9位,由於人口較少且經濟較為發達,人均GDP仍是全國第一。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中國香港地處我國南部、珠江口以東,毗鄰深圳,總面積約為1106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752萬,是一座高度繁榮的自由港和國際大都市,與紐約、倫敦並稱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2018年經濟總量被深圳正式超越,2019年GDP約為366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35位),經濟增速為-1。19%,人均GDP約為4。88萬美元(位居全球第21位)。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新加坡是地處東南亞的一個小島國,毗鄰馬來西亞,憑藉地理優勢成為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航運中心之一,是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總面積約為724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570萬,2019年GDP約為372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34位),經濟增速為0。7%,人均GDP高達6。52萬美元(位居全球第11位)。

亞洲四小虎(Tiger Cub Economies)

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期間,東亞的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四國就像六七十年代的“四小龍”一樣經濟高速發展,作為“繼承者”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和影響力遠不及“四小龍”,因此而得名。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印度尼西亞地處東南亞,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被稱為“千島之國”,是東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總人口約為2。62億,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全球第四人口大國。總面積約為191。4萬平方公里,2019年GDP為1。12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6位),經濟增速為5。02%,人均GDP約為4135美元(位居全球第129位)。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泰國地處東南亞中南半島中部,是東盟的創始國之一,是亞洲唯一糧食淨出口國,東南亞汽車製造中心和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被稱為佛教之國。總面積約為51。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6904萬。2019年GDP為5436億美元(位居全球第23位),經濟增速為2。4%,人均GDP約為7808美元(位居全球第95位)。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馬來西亞地處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為馬來半島和加里曼丹島東西兩部分,總面積約為3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3194萬。2019年GDP為3647億美元(位居全球第36位),經濟增速約為4。3%,人均GDP約為1。14萬美元(位居全球第77位)。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菲律賓地處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總面積約為29。9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1億。2019年GDP為3593億美元(位居全球第37位),經濟增速為5。9%,人均GDP約為3485美元(位居全球第139位)。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2019年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資料

資料對比亞洲“四小虎”與“四小龍”的差距

從以上可以看到,亞洲“四小龍”的人均GDP是遙遙領先於“四小虎”的,最高的新加坡人均GDP超過6。5萬美元,最低的中國臺灣也超過2。5萬美元,而“四小虎”中人均GDP最高的馬來西亞只是略微超過1萬美元外,其餘三個國家均低於1萬美元,和“四小龍”的差距非常大。從總量來看,由於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人口較少,因此低於超過2億人口的印尼和超過5000萬人口的泰國,而超過1億人口的菲律賓卻處於墊底,可以說“四小虎”的經濟總量都是人口堆出來的。從經濟增速來看,“四小虎”整體表現要優於“四小龍”,除了中國臺灣略高於泰國表現尚可以外,新加坡僅為0。7%、中國香港甚至出現負增長,處於八個地區末尾兩名。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亞洲先有“四小龍”,才有“四小虎”。其實從“四小龍”的高速發展軌跡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面向全球市場,政府到全社會都注重商業發展和經濟利益。

2、 西方發達國家產業升級後,需要將生產轉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型工業,因此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轉移。亞洲四小龍擁有質高價廉的勞動力資源,從而順應時機接收了勞動密集工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

3、政府、社會、地區周邊相對穩定,政權都屬於開明專制,政策不受政黨鬥爭干擾,政策的實行具有延續性。

4、擁有優勢的地理位置,都屬於沿海地域,具有優良的深水港,是海運的重要的補給地點,方便進行國際貿易。

5、較為有利的世界發展環境,一方面是上世紀50-70年代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高速發展期,為“四小龍”的出口導向型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另一方面則是冷戰時期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扶持,使得原始積累階段的資金較為充沛。

6、同屬於中華文化圈,繼承了注重教育、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因此誕生了大量優質勞動力。

其中1、2、3、6點也很好地說明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所取得的工業化和經濟高速發展的成就。但是為什麼除了以上除了第六點外同樣適用於所謂的“四小虎”與“四小龍”對比差距巨大呢?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四小虎”在擁有較為不錯的土地和人口規模的情況下,是完全可以打破地區間自給自足的小市場,小農經濟模式也能夠被取代,但是地區內仍是大量勞動力投入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並沒有形成規模化發展且程序緩慢。

在20世紀末,中國的人均GDP才開始追上這幾隻小老虎。可惜的是,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重創,“四小虎”並沒有像“四小龍”一樣穩健經濟基礎,其中泰國、印尼和菲律賓甚至欠了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鉅額的債務,社會也出現諸多不穩定因素,而馬來西亞實施了多項硬性保護國家金融體系的貨幣管制條例,並存在多方面不平等政策的問題,開始固步自封。可以說對這四個地區在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後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國家經濟甚至出現倒退多年的情況,而後的2008年金融危機再次受到打擊。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面臨的問題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日本和美國這兩個國家,在“四小龍”高速發展時期,日本經濟在亞洲仍處於絕對領先地位,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都“壓制”它們,所以只是小龍並不是大龍。

而美國是世界公認科技最發達的國家,幾乎大部分最前沿的科技成就都率先在美國發生,“四小龍”和日本的發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接受美國的產業轉移。美國要發展高尖端產業,於是把相對低端的一些產業轉移給日本,而日本再轉移給“四小龍”,其中臺灣和韓國的受益是最明顯的,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東亞“雁陣模式”。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美國佔據金字塔頂端的部分,其次是日本,接下來才是中國臺灣和韓國。但有個問題是,這些國家/地區自身的經濟規模太小了,因此想要高額投入科研的資金量根本不夠,特別是韓國的R&D(研發支出)雖然佔GDP比重超過5%(全球第一)非常高,但是受限於自身GDP規模,因此R&D總量跟中美日德等大國相比還是不夠看,自然在科研競賽中想要贏過這些大國是很困難的,也造成了只能一直排隊在美國身後跑,很難實現超越。

日本在科技水平接近美國時,發展停滯了下來,韓國和中國臺灣在科技水平接近日本時的發展也停滯了下來。因此,只有美國向前一步,日本和“四小龍”才能跟著前進一步,而美國的發展速度是由科技進步的速度決定的(美國沒有參考學習的物件)。在網際網路大發展之後,世界並沒有再次出現大規模的科技革命,所以美國的GDP增速也就長期處於2%-3%之間彷徨,日本和“四小龍”的經濟增速自然也不會超過美國。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不過中國是個“另類”,整體科技水平仍低於日本和“四小龍”,但是可以透過承接產業轉移和超強的模仿學習能力(畢竟是中華文化圈的源頭大哥)來實現大跨步。再加上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和國內市場優勢,使得中國擁有非常大的經濟體量。在後發優勢沒有消失的情況下,R&D支出超過日本和“四小龍”的總和,從而在諸多前沿領域與美國直接競爭一較高下。總的來說就是日本和“四小龍”陷入“規模陷阱”,在體量規模太小的情況下,導致R&D支出不足以支撐其科技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

再說“四小虎”同樣受美國的影響很深,從全球形勢來看,小國/地區根本無力與大國抗衡的,特別是面對美國,更是無法掌握自身命運。“四小龍”中,香港背後有中國大陸撐腰,而臺灣地區、韓國、新加坡是美國扶持起來用於對抗中國的小弟。而“四小虎”的影響力和存在感就更弱了,美國也就不會專門針對它們。

目前全球經濟下行,不光東南亞,歐洲、印度等其他地區都好過不到哪裡去,按理說人均GDP越低,發展潛力就越大,中國在印度高速發展階段的GDP增速常年保持在10%左右,而印度已經不足7%。人均GDP比中國高的國家增速基本都不如中國,比中國低的國家/地區中,增速能超過中國的也沒幾個,印度勉強算超過,不過內部問題太多了,其他都是小窮國就沒有然後了。所以,我認為讓中國在全球一枝獨秀的很大原因就是我們的制度優勢。

縱觀全球,已經很難再出現第二個中國,隨著中國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廣東省的經濟總量已經先後超過“四小龍”和“四小虎”中的7個,與剩下的韓國差距也在逐漸縮小,超越也只是時間問題,不過人均GDP差距依舊很大。而“四小虎”想要超越“四小龍”的機率也變得微乎及微,說“接棒”可能都算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