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長洱大大的《天才基本法》——不將就、不苟且、不委屈

讀長洱大大的《天才基本法》——不將就、不苟且、不委屈

平心而論,《天才基本法》結構不復雜,穿越題材也並不新鮮,但它打破了網路小說荒廢學習的刻板印象。許多年輕讀者聲稱讀罷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重刷單詞書,與數理化再戰三百年。

能達到這種勵志效果,當然和作者塑造的精彩人物情節有關。女主林朝夕因父親罹患阿爾茨海默症,打算放棄理想照顧父親,即將踏上肉眼可見的平凡一生。最後關頭林父當頭棒喝,喚回她內心蠢蠢欲動的夢想,開始跨專業考研。在此期間,她三次穿越到平行世界,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和世界的成見,為現實世界中的自己打通夢想之路。

第一次穿越,她回到小學,贏得了真實歷史中輸掉的奧數比賽。在這次穿越中,林朝夕戰勝了曾經苟且的自己——那個學習不努力、方法無效、向世界妥協寧願將就的自己。

林朝夕是我們自己的化身,我們膽怯又懂事,不敢要最喜歡的玩具,將就選了便宜貨;我們騙自己說不在乎分數、排名和名譽,那都是虛榮,其實只是不敢競爭害怕輸。我們主動成為弱者,不爭取、不主動、不努力,失敗時坦然抱怨,基因不好,天賦不足,家庭不睦,社會不公。凡此種種,均是藉口。

讀長洱大大的《天才基本法》——不將就、不苟且、不委屈

我們以為能用藉口換原諒,其實在社會資源競爭中,機會已是最大公平。真實社會,不問理由,只講輸贏,只看後果,只論代價,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試錯機會有限,等到最終償還代價時,已在習慣苟且中無力迴天。

第二次穿越,林朝夕回到中學,這一次,她終於看到天賦帶來的巨大差距,體驗過迷惘、絕望、失敗,然而她不僅積極自救,還帶領其他的同伴一起絕地反擊,對抗自身弱點。

是的,天賦差別恐怕是自然界最大的不公,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感受過天賦不足帶來的無力感,明明我更努力,更辛苦,甚至祈禱都更虔誠,但卻和那些天賦異稟的“人類之子”宛若雲泥:頭懸梁錐刺股,不如學霸看一宿;一生努力的盡頭,還達不到別人玩票的起點。因為人類智商偏差從IQ資料差值來看並不明顯,然而實際體現在理解力、邏輯判斷力、想象力上就是天差地遠。

如果單純代入時間變數,就能發現,不同智商的人對相同問題的耗費時間會呈現指數級上升。例如,智商140的人理解微積分可能只需半小時,看懂後就能自學開始解題,甚至還會自己出題舉一反三;而智商100的人也需要用一小時來複習極限和導數的概念,用一星期學習理解案例,最後還要用一個月學習如何解微分方程並反覆鞏固。

讀長洱大大的《天才基本法》——不將就、不苟且、不委屈

一個小時對一個月,看來何其不公?但這就是我們抓到的牌,抱怨、抑鬱、憤懣這些情緒除了浪費時間,只是坐實自己的弱者身份,唯有主動努力,補足和天才間的巨大鴻溝。

小說中用機率論給出了答案,差距並非無可彌補,“每天努力,增加一點微小的機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賭注翻倍,成為人生贏家。一以貫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以微小積累和努力翻轉結果,這就是小說的主題,所謂的天才基本法。

真理往往出乎意料地簡單,難就難在貫徹始終,格拉寧為普通人做了樣板工程,以前所未有的自律,展現普通人高貴的自省。而在歷史上,曾國藩的傳奇一生,結硬寨打呆賬,不耍小聰明,天資普通的人,最終走上艱辛而榮耀的頂點,這背後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從不僥倖、苟且和妥協。

第三次穿越,林朝夕回到高中,向命運發起挑戰,一邊為阻止父親車禍學習開發軟體,一邊為獲取全國競賽而努力,而這一次她終於來到了那個人力不可及的極限,敗於命運之手。

讀長洱大大的《天才基本法》——不將就、不苟且、不委屈

本書在此寫出了生而為人最高貴的痛苦,最榮耀的失敗。它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火後不斷被啄食的內臟,是西西弗斯身邊那顆永不休止的滾石,也是愚公子子孫孫無窮匱的移山之志。人類對浩渺無際的宇宙觀測和探索,註定是一場微塵與宏大的絕望抗爭,以微末之身,對必敗之局。大多數人一生求索,只能在小小選題上鑿出一個缺口,之後無數人在黑暗和茫然間絕望堅守薪火相傳,歷經數次甚至千百年的傳承斷代,後人不斷在缺口上鑿進、打磨、擴大,才勉強透出一絲光亮,得出一個假設,而這並非最終結論,還在不斷髮展、推翻、重構、證偽、完善,流程週而復始,精進永無止盡。

在這場抗爭中,人類以血為墨,以身化筆,來探索、記錄、試驗幽深玄妙而又危險的宇宙萬物。化學書上,詳細記載了各類氰化物、強酸、強鹼等各種劇毒危化品的氣味和口感;在古中國冶鑄史上,人殉傳說數之不盡,用現代材料學成果來解釋,這可能是透過調節合金含碳比,來最佳化成品結構硬度等理化指標; 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冒著患上胃癌的風險以身試菌;還有無數渺小又偉大的人,甚至沒有人記得他們名字,一場洩露、一次感染、一聲爆炸,就悄無聲息地消散在歷史塵埃中。

讀長洱大大的《天才基本法》——不將就、不苟且、不委屈

而最悲壯的不是倒在理想路上,而是在為全人類追尋光明時被同類誤解、排斥、傷害甚至謀殺。陳潢治理黃河“束水攻沙”已見成效,卻無法令朝廷理解複雜流體力學公式,十年之功毀於一旦;塞麥爾韋斯提倡術前洗手,將產婦死亡率降低90%,他自己卻在同行誤解和迫害下發瘋,最終細菌感染,死時面目全非;被稱為聖女和星辰的女學者希帕提亞,不願皈依宗教遭暴民寸寸凌遲,以柔弱之軀生祭古希臘最後的理性時代。他們是人類之光,難道不明白如何趨利避害?不,他們明知前路和理想的代價,卻選擇清醒直面死亡。蘇格拉底臨死前說,“我將死,你們會活,誰的選擇更好,只有天知道”。在他們看來,生死榮辱不足掛齒,唯真理之處是天堂。

很多人認為,透過努力成為天才就能解決問題,但其實遠遠不是,天才本身往往是最大的問題。本書男主裴之是天才,但他無法抵抗自己家族遺傳的命運,隨身攜帶精神醫生電話,為追尋理想痛苦自殘;林朝夕父親是天才,但他被惡意譭謗遭到封殺,車禍後即將喪失思維能力。天才通常被謳歌,但世界屬於平凡的大多數,作為群居動物的人類,只有在同類中才會感到安全,所以如有意外和危險,天才率先被拋棄;他們卓爾不群,既是天賦,也是天譴,既為恩賜,亦為詛咒。

所有的成功都是偶然,而成功的天才實屬幸運。即使天才沒有因惡劣的經濟條件,被迫放棄學術研究;在方向選擇上,沒有走入歧途浪費時光;甚至沒有因為各種陰差陽錯的投稿和發表問題,失去開創者的名譽,但依然可能如文中林朝夕一般功虧一簣。

林朝夕作為穿越者,腦中外掛佔盡先機,她知道利用大資料是預防交通事故的正確方向,提前自學程式設計和統計學原理,甚至預見資料軟體python的廣泛應用和優越性,依然無法組織父親車禍的發生。因為現代科技的進步是整體性的,超前於時代的理論和科技,必將受制於其他相關領域。

林朝夕高中時代的電腦和網路,無法承載超前而複雜的程式和巨大的資料量。類似悲劇反覆重演,無可避免,古希臘幾何學家阿波洛尼烏斯總結圓錐曲線理論,一千八百年後才由開普勒應用於行星軌道計算;小小的液晶屏,從發現原理到最終應用推廣至電視機成像,走過了一百二十年,曾經的創始開發者,早已破產;種下一棵樹,看不見開花結果,甚至不知能否生根;點燃一團火,自己卻在漫漫長夜失溫凍斃。

科學從假設提出到成功驗證,從理論到應用,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年的寂寞等待,也有人幸運地看見曙光,卻沒有幸運到活到天亮,那一步之遙,就是命運。後人只能在千百年後黯然憑弔,傷其情,繼其志,從其路,然後,繼續前行。

然而,命運不公又如何,林朝夕們從容接受後果,只因心之所向,起手無悔,她不曾委屈自己違背本心,不曾錯過裴之和那個會發光的奧特曼,沒有選擇結婚生子被豢養,決然走上艱辛的探索之路。因為,與探索未知的美妙相比,世界上大部分噩運,都不再重要。我們自己,也應如此,過獨一無二的人生,追求畢生所愛,不將就他人、不苟且應付、不委屈自己,這難道不正是最大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