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心理是一股意識流,所有的指向和目標是有利於自我生存

心理學:心理是一股意識流,所有的指向和目標是有利於自我生存

心理是一股意識

流。

心理過程是連續性的,就像一條川流不息之河流,河裡流淌著“此刻”的意識,當我們談論意識的時候它已經流淌到遠處。遠處在哪裡,這股意識流要流向何處?

所有的指向和目標就是達到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

意識的流動並不能否定片段和記憶固定性,就像漂浮在河流裡落葉,它存在於記憶流中,即使轉瞬之間被淹沒,唯一不變的是這股流向遠方的流。我們不能因為片段和記憶的存在性把心理過程進行割裂和分離,那樣就不能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若要進行物理研究,擷取心理過程一個橫切面還是可以解釋地過去。

我們說物質是脫離於主觀世界的客觀實在。那麼作為心理學研究的思想和體系是客觀實在嗎,它能脫離本體而存在外部世界嗎?這真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例如一個房間裡除了人們現在想的事情,還存在其他思想體系嗎。作為主觀存在的思想肯定不能脫離物質本體存在的,也就是不存在人類本體之外的思想。但有一點我們必須要明確,

人的認知侷限性決定了他目前擁有的思想並不能代表宏觀角度上整體的思想。

脫離於人的認知界限之外的思想體系是存在的,這個存在就像未被開墾的處女地,還未被激發出來。它不存在於你的人腦中,也許存在於他的人腦中。

心理學:心理是一股意識流,所有的指向和目標是有利於自我生存

人能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呢?答案是否定的。在環境大體相似下我們是可以吃回頭草,但時間流早已過去,構成物質要件和因素髮生千差萬別的變化。這個時候已不是“物是人非”而是“物非人是”。

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辦好事情的最好方式是當機立斷解決問題,不要讓時機溜走,不要抱著等以後好時機出現再來解決。

那樣就會造成“物非人是”,同時也失去解決問題之良機,老問題沒解決反而新矛盾又產生。

心理或意識總是有選擇性的。

同樣一件事,在不同的人看來,卻有不同的感受。物質世界對映到人腦中都是同一的,這是沒有選擇的餘地。這不是“盲人摸象”,而是明眼人看世界得出不同結論。就像同樣去一個地方旅遊,回來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感受,意識主動選擇了作為本體的人感興趣的內容。

面對物質世界,一個人會產生種種心理現象。這些心理現象帶給人們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和作用,隨之而來是相當量心理壓力。我們要正確看待這種心理過程,人們實踐的需要決定了這一過程。說到底就是生存的需要,它決定我們的行為方式。

有利於生存的一切追求變成我們的目標,除此之外都可以隨風散去……

心理學:心理是一股意識流,所有的指向和目標是有利於自我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