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來治癒新希望,復旦兒科肝病團隊MYO5B缺陷病研究又有重要進展

帶來治癒新希望,復旦兒科肝病團隊MYO5B缺陷病研究又有重要進展

曾在國際上率先鑑定遺傳性肝病多個新的致病基因,近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肝病研究團隊王建設教授課題組再度傳出好訊息:

自鑑定MYO5B缺陷引起肝病的新表型以後,透過多年病例積累,課題組根據基因型-表型關係研究發現MYO5B突變的性質和所在不同功能結構域與疾病表型有密切的內在聯絡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肝臟病雜誌《Liver International》。成果將為MYO5B疾病的認識及患者的個性化管理提供新指引。

MYO5B基因編碼的蛋白隸屬於Ⅴ型肌球蛋白家族,主要由Motor、IQ、Coiled Coil及Globular tail四個功能結構域組成,參與細胞內囊泡運輸。2008年,國際上首次發現其是一種嚴重致死性的先天性腹瀉(微絨毛包涵體病)的致病基因。

2017年,王建設領銜的肝病團隊鑑定了MYO5B缺陷引起新的表型-單純低γ谷氨醯胺(GGT)膽汁淤積症,表現為從

進行性家族性膽汁淤積症

良性複發性肝內膽汁淤積症

暫時性新生兒肝內膽汁淤積症

的連續疾病譜,類似於家族性肝內膽汁淤積症1型和2型。

同時該課題組基於有限的患者進行基因型-表型關係研究發現雙等位嚴重變異(包括無義、框移及經典剪下突變)僅見於微絨毛包涵體病,而單純低GGT膽汁淤積患者則至少攜帶一個非嚴重變異。

隨後王建設課題組與荷蘭Sven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基於細胞實驗結果提出MYO5B完全缺失不會導致低GGT膽汁淤積,保留Rab11a結合位點的突變蛋白透過毒性獲得導致膽汁淤積 。這一理論主要基於體外實驗提出,迫切需要臨床資料的支援。

在新的研究中,王建設教授課題組攜手國內多家兒童肝病醫療中心和復旦生物醫學研究院專家回顧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臨床及基因新確診且尚未報道的MYO5B缺陷患者,詳細分析其臨床特徵及突變資訊。

團隊提出,攜帶錯義/非框移變異定位於MYO5B蛋白非Motor區,尤其是IQ區的患者更可能表現為單純低GGT膽汁淤積,這對於預測患者臨床表現以及指導MYO5B蛋白各結構域的功能研究有重要意義。

據悉,王建設教授帶領的肝病團隊長期致力於兒童肝病研究,未來,該團隊將持續深入進行MYO5B缺陷相關肝病的致病機理和相關代償機制研究,以期為兒童罕見遺傳性肝病,尤其是MYO5B缺陷相關肝病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治癒的希望。

作者:李晨琰

編輯:李晨琰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