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詩劉昚虛《闕題》,恬淡閒遠的悠然之趣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唐代:劉昚虛《闕題》

讀一首詩劉昚虛《闕題》,恬淡閒遠的悠然之趣

晉簡文帝到華林園遊玩,對左右隨從說:“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杜甫詩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莊子雲:“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有心時,才能起興致,無論身處何地,則眼前事物無不可觀。無心時,即使身處濠、濮間,亦覺無味。對於眼前的自然風景,所能體會到的都與個人觀看時的心境有關。喜時則所見的萬物皆可喜,悲時則觸目所及無不含悲。恬淡中自見恬淡,閒雅時自得閒雅,苦悶時則處處逼人,焦躁時則一刻不能待。

讀一首詩劉昚虛《闕題》,恬淡閒遠的悠然之趣

詩者,寫心,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無情自然無詩,從一首詩中,可以看到詩人當時的心境和情感。即使是簡單的景物描寫,也是詩人心境的寫照。如劉昚虛的這首《闕題》詩,詩中的景象都是從他眼中看去,看不到盡頭的道路延伸接入白雲,無邊的春色,綿長的青溪,流水中的落花猶有餘香,閒門對著山路,茂密碧柳掩映下讀書堂,日光透過柳蔭泛著星星白,照耀著我的衣裳。可見詩人當時的閒情逸趣,心曠神怡,所看到的無不幽婉佳妙,自己也成了自然的一部分,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讀一首詩劉昚虛《闕題》,恬淡閒遠的悠然之趣

唐代劉長卿《尋南溪常道士》詩: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劉長卿一路行走時的閒靜心境,當與劉昚虛此時靜觀春色的心境相似,所以看到的景物都是那樣地悠然恬淡,無不可喜。劉昚虛的“清輝照衣裳”,忘情於自然風景的恬靜閒遠之趣,亦不輸於劉長卿的“相對亦忘言”的境界。

讀一首詩劉昚虛《闕題》,恬淡閒遠的悠然之趣

本詩名為《闕題》,並無深意,不過是後人輯錄此詩時遺失了題目。古今那麼多詩,遺失題目,以及無題詩都非常多,不過提到《闕題》詩,最先想到的還是劉昚虛的這首《闕題》。唐代有那麼多著名的詩人,劉昚虛並不顯著,不過他的這首詩歷來為人所稱賞,稱曰:“純乎天籟”,“骨似王維、孟浩然,而氣運隆厚或過之”,“中有元氣,後人擬之,便淺薄無味”。足見有非常過人之處。尤其“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一聯,深為詩歌大家稱賞,認為中有禪諦,妙不可言。劉昚虛留存詩歌的數量不多,只這一首詩,雖然題目都沒了,但也足以不會使他的詩名湮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