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近日山東陰雨連綿,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區域性暴雨,當假期遇上下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層林盡染、鴻雁高飛、瓜果飄香、秋菊盛放……這個雨天,一同走進山東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看看文物中的秋天有多美!

- 清 王宸 秋山晴靄圖軸 -

山東博物館藏

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此圖筆畫細膩、細節清晰,樹木蒼勁漫山遍野,山崖峭壁聳立入雲,偶有小亭隱匿於山間,幽靜深邃,溪水逶迤,正如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講:“秋山明淨而如妝”。整個畫面營造出一種“可遊、可居”之境,令觀者不禁產生踏秋訪隱之想。

- 明 陳淳 花鳥圖軸 -

山東博物館藏

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在繪畫史上,陳淳與徐渭並稱為“青藤白陽”。據畫中題跋可知,作品繪於五湖田舍的浩歌亭,時間為嘉靖己亥秋七月望後。“五湖田舍”是陳淳的私家庭園。簡潔的形象,淋漓的水墨,迅疾的筆勢,欹側的題跋,是陳淳洗盡鉛華的精品之作的特點,彰顯老莊樸素為美的妙趣。

- 清 青花“南屏晚鐘”碗 -

孔子博物館藏

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內沿弦紋框內飾錦紋,開光繪五組八寶紋,內底飾山水人物高士圖;外壁繪山水人物圖,行書題“南屏晚鐘”“重湖秋色已沉沉,梅閣參差半又陰,南浦鐘聲和雨水,淄川漁火出前林”,落款“山字書”,印“竹石”。

此碗胎體堅緻,釉色硬亮,青花色澤淡雅,或淡描或重描,先勾線,後罩青,再運用渲染的手法,使得山水層次分明,遠山近景,疏落有致。人物繪畫精細,衣紋清晰,神情自若。詩畫合一,趣味盎然。

- 清 惲壽平 花卉圖軸 -

孔子博物館藏

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絹本設色,工筆重彩。繪孤石渾穆古樸,各色彩菊,嬌豔盛開,恰似仕女鳳冠,天趣盎然。自題七言詩一首曰:“只愛柴桑處士家,霜過載酒問寒華。秋窗閒卻凌雲筆,自寫東籬五色霞。”

繪菊設色豔麗,渲染得宜,描繪精細,花瓣細處清晰可辨,寫實感極強。自題詩句意境高遠,詩畫合一,表現了作者超凡高逸的生活情趣。

- 清 粉彩菊花牡丹碗 -

孔子博物館藏

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撇口,深腹,圈足。碗心巧飾蘭花一朵,外壁飾牡丹、菊花、蝴蝶紋。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底款。

此菊花牡丹碗胎薄體輕,胎釉似玉般溫潤細膩,彩繪構圖舒朗有致,繪畫承襲了康熙晚期的清秀典雅風貌,畫筆精細纖柔,花卉用彩濃淡相宜,層次分明,色調豐富多彩,堪稱雍正官窯粉彩瓷器的代表作。

- 明 夏昶 絹本墨竹石圖 -

青島市博物館藏

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夏昶(1388—1470),初姓朱,名昶,後姓夏,字仲昭,號自在居士、玉峰,江蘇崑山人。明正統中官至太常寺卿直內閣。畫墨竹師王紱,能得其妙,時推第一,後人譽其畫竹高手。此圖近寫坡石之間,數莖新竹挺拔多姿。以濃淡墨寫竹葉,層次結構清爽,給人雨後舒潤的感覺。題識:上林秋雨。東吳夏昶仲昭寫。

- 清 青花花蝶紋盤 -

青島市博物館藏

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從宋朝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萬壽菊,是菊花的一種,因名為“萬壽”,寓意延年益壽,而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青島市博物館的“清乾隆青花花蝶紋盤”,高3。6cm,口徑2。4cm,瓷盤中的蝴蝶在萬壽菊上方翩翩起舞,為畫面增添了動感與靈性。

- 民國 粉彩人物紋屏 -

青島市博物館藏

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寒露前後,菊花盛開,正值農曆九月,因此農曆九月也被稱為“菊月”。菊花品格剛正、頑強,被看作花群之中的“隱逸者”,也是瓷器的傳統裝飾紋樣之一。這一瓷板畫取材“陶淵明愛菊”的典故,畫中的他歸隱田園,與菊花為伴,讓人聯想到陶淵明千古名篇《飲酒》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

- 清 段琨 嶗山行旅圖 -

煙臺市博物館藏

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是年秋八月,畫家的朋友遊覽嶗山未果,向畫家索畫。數日後,畫家繪製出了這幅作品。畫中的嶗山山路險急峻峭,山腳海濤轟鳴。有人趕著驢隊輾轉于山間,為這淡淡秋意平添一抹輕快的色彩。畫題中所引“八仙墩”位於嶗山東南角,因相傳八仙過海由此起步而得名。

- 清 華嵒 秋菊畫眉 -

煙臺市博物館藏

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畫意不畫形”是華嵒對繪畫的基本理解,在他筆下,兩隻畫眉棲於豆枝上與另一隻唱和。左上角題有“園居怯困雨,層陰冒凝寒。景氣忽疎遠,籬蔓欲闌珊。鳥鳴下歸翼,晚菊含清丹。流目獵四連,寄興役毫端。”

- 清 李煦 四季行樂圖卷 -

青州市博物館藏

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清李煦四季行樂圖卷,絹本,設色,工筆繪成,橫672、縱60釐米。整幅畫右側是卷首,從右往左,依次描繪了李煦這位貴族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享樂場景。

秋季,山頂上古樹環繞,秋菊盛開,李煦手拈鬍鬚,穿石青便袍,黃單褲,粉底紅鞋,坐於豹皮褥上。一小童手捧食物援徑而來,李煦左側小童似在釀製美酒,右側小童正烹燒美食。

- 清 李紫封 葡萄圖軸-

青州市博物館藏

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畫面中葡萄老幹從一側下方畫起,蟠曲伸向右上方,藤條彎曲錯落有致,累累葡萄掛滿枝頭。畫面上方有李紫封題詩:“昨歲中秋月倍圓,海南豐母不成眠。明珠一夜無人管,迸向誰家紙上懸。”落款:“丁酉年畫於桂林草堂,以應慧林大和尚雅緻,七癭主人李紫封。”

- 清 高鳳翰 風荷圖軸 -

濰坊市博物館藏

當假期遇上雨天!不妨到博物館避雨賞秋吧

畫面以寫意畫法繪荇草、荷花、蘆葦,荇草、荷花、蘆花都純用“沒骨”畫法,用墨的濃淡乾溼來表現荷葉的榮枯翻卷。左上角鄭燮題七言詩兩首:“濟南城外百池塘,荇葉荷花菱藕香。更有葦竿堪作釣,畫工點染入滄浪。”“葦花秋水逼秋清,畫舫江南舊日情。最是採蓮諸女伴,髯高風鄭笑呼名”。“觀故人高西園畫故感賦二首,板橋鄭燮”。鈐“鄭燮之印”白文印。

這幅作品的珍貴之處不僅在於畫作本身高超的藝術價值,還在於它是存世作品中少見的高鳳翰與鄭板橋書畫聯誼的畫作,是二人友誼的最好見證,也是研究揚州畫派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