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內飾真能“裝飾”出智慧汽車的未來?

文|智慧相對論

作者|張左文

從蒸汽機到內燃機再到電機,人們總是把汽車發展的焦點更多地給到動力、操控等關鍵詞。然而從第一臺汽車誕生起,車輛的設計就不是隻圍繞駕駛,而是駕乘的結合。

新能源汽車的火熱,給在發動機上不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中國車企提供了一條新的道路。而能夠看到的是,新能源汽車在給使用者帶來全新的駕駛體驗的同時,乘坐體驗也在不斷提升,一些原本屬於更高價位車型的配套內飾被下放到更低價位的車型。

豪華內飾真能“裝飾”出智慧汽車的未來?

高合汽車內飾

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的內飾發展遵循著由簡到繁、由分散到整合的大致過程。不斷加多、加大的顯示屏是功能的整合化和娛樂體驗提升的表現;後排座椅的功能升級是乘坐體驗最佳化的顯現;氛圍燈、香氛、音響的升級是汽車內飾儀式感的呈現……

在享受的同時,我們又能從新能源汽車的內飾發展當中看到什麼?為此,「智慧相對論」和寶能汽車設計總監邱之川聊了聊。

對比駕駛體驗,

乘坐體驗同樣重要

智慧相對論:新能源汽車的關鍵肯定是電池技術和智慧駕駛技術,但目前的情況是,各大車企都紛紛在內飾上“堆料”,更大更多的螢幕、更炫酷的燈效、更舒適的座椅,豪華的內飾正在不斷下放……這是否可以說是國內車企遇到技術瓶頸後,為增加賣點的無奈之舉。

邱之川:首先我要給你一個肯定的回覆,

紛紛加碼內飾的主要原因就是車企在電池和智慧駕駛技術上得不到質的飛躍。

誇張點來說,如果目前有一家車企說他的產品可以實際續航2000km、快充控制在10分鐘內充滿、智慧駕駛技術達到L5甚至更高水平,那麼我相信,即便這輛車的內飾簡陋無比,他依然會是市場上最叫賣的產品之一。

但話說回來,無奈之舉這一種表述又沒錯,但它並非沒有意義。因為汽車本來就不是隻需要滿足駕駛體驗,乘坐體驗同樣重要。

談新能源汽車的內飾就離不開聊特斯拉。當年第一次看到特斯拉內飾,尤其是中控的時候,我基於職業的第一反應是——醜。因為當時,絕大多數內飾設計師已經習慣了那套燃油車上的固定的設計模式。即中間一塊顯示屏,周圍要有出風口和一些包圍,下面是按鍵,然後是手套箱、檔把、置物箱、點菸器等等。所以讓一塊螢幕非常孤獨且突兀地擺在那裡的時候,我欣賞不來。

豪華內飾真能“裝飾”出智慧汽車的未來?

特斯拉model3內飾

但是後來,更進一步瞭解之後,我的感受是顛覆。

你別看一塊小小的螢幕,它能夠安安穩穩地以一眾懸空的姿態立在那裡是很不容易的。由於車輛時時刻刻都在輕微的抖動,屏幕後面支撐螢幕的支架往往是螢幕體積的數倍,而這種設計在大部分燃油車上往往會因為前面有發動機,導致空間不足而無法實現。當時我們仔細瞭解了特斯拉的設計,我們會發現它那塊兒的車架原來是這麼擺放的、中控區域做完足夠的減法之後原來可以有這麼多的空間。

那這種減法為什麼在燃油車上沒辦法實現呢?因為功能沒辦法整合,特斯拉是把原本需要按鍵的所有功能全部整合到了螢幕上,這樣做的好處是給到使用者不同於燃油車的體驗,同時給汽車做了足夠的輕量化處理。

在特斯拉之後,中間立個螢幕成為了所有新能源汽車的標配,大家都在這麼做,不是因為跟風,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科技,減少車重從而增加續航。

那麼,

為什麼特斯拉那種毛坯房式的內飾沒有繼續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主流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電池裡程的增加,足以應付那些新增的內飾的重量。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里程增加多少,我就新放多少內飾上去,當里程足夠量後,內飾就會開始朝著質的方向發展,為乘坐提供更新的體驗。

至於你說的,豪華的內飾正在下放,其實不準確。你不能說一輛十幾萬的車配備有原來三十幾萬的車才有的氛圍燈,就說氛圍燈是三十萬到十幾萬的下放。即使是同一類產品,它在不同價位汽車上的表現是不一樣的。

以納帕真皮為例,市面上幾十塊到幾百一平的皮料都叫納帕真皮,那麼不同價位的材料給到的視覺、觸覺體驗是不一樣的,即便他們都叫納帕。那麼回到新能源汽車,無論是螢幕還是座椅,它給到的體驗一定是和汽車的價位對等的。而之所以在以前,同等價位的燃油車上沒有相同的體驗,是因為發動機等被捨棄後,車企有了更多的成本空間。

減掉的發動機成本,

用在了內飾升級上

智慧相對論:所以新能源汽車內飾的豪華化其實是成本的轉移。

邱之川:可以這麼理解,因為在燃油車時代,車企就是這麼幹的。

舉個例子,比如賓士A級,上市之後很多人在吐糟為什麼1。3T要賣那麼貴,其實這就是賓士的成本轉移。自吸和渦輪增壓之間、排量大小之間的成本差距,意味著車企在這方面省下來的錢可以用作在豪華感的提升上,以符合品牌一貫的調性。如果體驗過賓士A級就能知道,大到整個汽車內飾營造的氛圍感,小到出風口旋鈕的輕微阻尼感、撥片給到的操作反饋、每一處縫線、每個板材的紋路其實都是賓士將成本從發動機轉移到內飾上的結果。

豪華內飾真能“裝飾”出智慧汽車的未來?

賓士A級內飾

這樣做就造就了賓士“全系優雅奢華”的品牌定位。

同樣的,我們可以看到,像“蔚小理”,在目前的旗艦車型售價不同的情況下,他們的內飾各有特色,各有偏重。蔚來有點像特斯拉,簡約商務;小鵬運動且跳躍;理想則突出每個乘坐人員的體驗,更偏向家庭,這就是他們把成本轉移到更符合自身定位的內飾上的結果。

我們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剛剛在中國火熱起來的時候,其實大多數人對新能源汽車的一大印象就是便宜。這種便宜,不但體現在汽車價格上,還體現在後續的用車成本上。究其原因,其實就是汽車移除了發動機之後,成本得到了管控,加之補貼,第一批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就能夠壓到很低。

當一個行業的成本得到控制之後,一般會產生兩種發展路徑,一是價格戰成為各大企業的主打戰略,在這條路徑上,消費者能夠得到的滿足是消費起來不那麼肉疼,但是體驗肯定會大打折扣。而第二條路徑是,節省下來的成本用於產品其他方面的升級。我很慶幸國產智慧汽車走的是第二條路,不斷內卷、不斷加深的汽車體驗升級最後惠及的依然是廣大的消費群體。

但是我們要意識到一個問題,所有國產新能源汽車企業都能夠完全地把節省下來的成本運用到體驗升級上嗎?如果從能動性角度來看,沒有哪家企業是說不具備升級汽車體驗能力的。但對於傳統汽車企業而言,

他們不能夠那麼純粹地去在體驗上下血本,因為除了新能源汽車之外,他們還有許多的燃油車等待出售。

以哈弗為例,最近他們說要停產油車,看似是順應潮流的戰略制定,其實是無奈之舉。如果不停產油車,那麼他們在做新能源汽車時,就會為了考慮油車的銷量而難以做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感覺特斯拉就是獨一份,傳統車企做新能源汽車和特斯拉比起來總是差點什麼的原因。因為特斯拉沒有油車銷售的顧慮,他們的創新是非常純粹的。

新能源汽車會分為

面向駕駛和麵向乘坐兩個分支

智慧相對論:那麼這種轉移,會隨著三電、智慧駕駛等技術成本的不斷降低而不斷地轉移到內飾上嗎?

邱之川:我個人覺得是這樣的。在我的看來,未來新能源汽車會分裂為面向駕駛和麵向乘坐兩個分支。即駕駛功能和乘坐功能將會被分割開。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

我們來看新能源汽車的兩個核心技術——電池和智慧駕駛。

電池方面,其實對新能源汽車屬性的影響是遠沒有智慧駕駛強的。

電池技術在未來或許只有儲能、充能、成本三個方向可以突破

,它帶來的影響是汽車的使用時間變化和車企有更多的錢用來幹別的事兒。

而智慧駕駛不一樣。目前比較火的非承載式結構的滑板底盤應該說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雛形。由於線控技術和高度的整合,所有和行駛有關的功能全部在底盤上。這就能夠比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車節省更多的車內空間。

設想一下,當智慧駕駛技術足夠先進,滑板底盤技術足夠成熟後,汽車將成為純粹的乘坐工具,車內不再設有駕駛室,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娛樂生活場景。可以是健身房、KTV甚至餐館。這對於使用者來說,是用車性質的改變。

豪華內飾真能“裝飾”出智慧汽車的未來?

Pixmoving滑板底盤

而相對應的,當上述設想成為現實且被普遍採用之後,對於喜愛駕駛的使用者,新能源汽車或許會發展出純粹的駕駛產品,在特定的場景使用,可以把它想象成為F1賽車那種純粹的“駕駛機器”。

也就是說,

汽車內飾越來越趨向功能化之後,會改變未來階段汽車的定義。

這種汽車內飾的功能化其實是一個延續了幾百年的趨勢。我們在討論未來汽車內飾會發生哪些變化時,我們的設想源自於什麼?源自於生活的周遭。換言之,目前生活中哪些功能是汽車沒有的,那麼未來,汽車的內飾就會把這些功能加上去。

比如,在電視普及之後,汽車的中控臺從收音機變成了螢幕;航空座椅被搬進了汽車;影音娛樂功能被整合在了中控區域……那麼按照這樣的趨勢,在滑板底盤能夠承擔所有駕駛功能之後,一些受制於空間的生活化場景也就十分合理地出現在了汽車內部。

當然,目前來看,這種高度智慧的駕駛技術所帶來的內飾的革新在短期內難以實現。因為當智慧駕駛級別高了之後,智慧駕駛就不再是透過單個車企的努力就可以實現的。完全的智慧駕駛需要的是高標準的車路協同、更快的資料傳輸、更精準的定位,這就涉及到整個城市的配套設施建設。所以我一直在說這麼一句“任何脫離城市配套來談的高級別智慧駕駛,都是耍流氓”。

寫在最後

汽車的內飾見仁見智,有人喜歡簡約、有人喜歡豪華、有人喜歡機械感、有人喜歡科技性……但無論怎樣,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的確給了汽車內飾新的定義,它不再是燃油車時代“次要因子”或者說“錦上添花”,在某些場景,新能源汽車的內飾甚至成為了消費者的購買理由。

可以看到,現階段的國產新能源汽車的確位於“內飾堆料”的階段,對於車企而言,內飾也的確成為了技術瓶頸限制下的差異化的體現點和產品價格的增值點。但無法否認的是,即使是堆料,最終的受益人依然是消費者——得到了更優質的汽車體驗。

有意思的一點是,現在,當我們去構思設想未來汽車的呈現形態時,在以往的駕駛模式、汽車外觀、行駛方式的設想之外,我們還會去構思未來汽車的內飾是否會更加的功能化,甚至我們會構想一個完全智慧的、移除了主動駕駛因素的內飾形態。而這種設想層面的轉變,無疑是當下內飾發展所帶來的。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