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破壞力的颱風形成需要什麼條件?形成的過程是怎樣的?

強颱風暹芭於7月2日登陸廣東電白,東南沿海風力增大,局地有特大暴風,給當地居民造成出行不便,還有巨大的經濟損失,在感嘆颱風破壞力之大時,我們不禁想:“破壞力這麼大的颱風形成得需要什麼條件,形成的過程是怎樣的?”

極具破壞力的颱風形成需要什麼條件?形成的過程是怎樣的?

形成條件

一是水汽條件,大海具有源源不斷的水汽;二是熱力條件,夏季太陽光強烈照射的時候,水汽才能上升。其實,在這兩個條件下,降雨就可產生,熱空氣蒸發即可形成低氣壓中心,外界的雲和空氣補充進來就形成了風。那麼,颱風眼和颱風的渦旋形狀是如何生成的呢?這就涉及到颱風形成的第三個條件——動力條件,正是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形成逆時針向中心輻合的大漩渦,南半球形成順時針向中心輻合的大漩渦。而赤道地區即使具備前兩個條件,但由於地轉偏向力小,也不易形成颱風。在水汽、熱力、動力條件的綜合作用下,颱風便產生了。

極具破壞力的颱風形成需要什麼條件?形成的過程是怎樣的?

形成過程

①孕育階段

細心的你一定會發現,颱風多發在夏季,夏季 平均氣溫高,太陽直射海面,大面積的洋麵的海水蒸發形成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就是颱風運作的“能量”,好比機器人運作需要能量。不斷蒸發的水分把空氣中的其他氣體成分排斥掉,從而使得空氣的溼度急劇增加。

當週圍空氣降溫(水蒸氣凝結)時,高溼度的空氣中水分凝聚,氣壓變小,通俗點來講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由氣態變成固體,但體積變小,氣壓也變小了。由於地球自轉形成了熱帶低壓—颱風的初級階段

② 成長階段

一部分空間的氣壓小於周圍氣壓,這一部分氣壓叫作大氣負壓, 這種負壓一旦形成,周圍的空氣就會立刻湧入補充。由於負壓往往是從低溫度的高空開始形成的,因而形成了自下而上且周圍向中心旋轉的空氣大漩渦,這也就是颱風中心一臺風眼。颱風眼很奇特,刮颱風時,如果你身處颱風區域,周圍到處都是飄搖的樹木和黑壓壓的烏雲,但如果你處在臺風眼,這裡天氣晴朗,有寧靜的夜晚和少雲的星空,這兩張情況大相徑庭

當大量空氣湧入熱帶低壓時,空氣受熱後上升,給熱帶低壓帶去了許多能量,若輸入的能量高於輸出的能量,熱帶低壓裡空氣旋轉得更厲害,風力升高,中心最大風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提升更高一個級別,熱帶低壓提升到熱帶風暴,再到強熱帶風暴,颱風或強颱風,甚至超強颱風,這主要由能量輸入與輸出決定。

極具破壞力的颱風形成需要什麼條件?形成的過程是怎樣的?

③成熟階段

小小的颱風經過漫長的成長之路,逐漸成長為一個極具破壞力的強颱風或超級颱風,如果這時候登陸,所到之處,一片狼藉,造成重大損失。

④“就木”階段

颱風的消亡有兩種方式

(1)當颱風登陸後,由於地面相對於海洋空氣溼度較小,水蒸氣較少,能量供應不足,再加上地面的摩擦,颱風會迅速減弱消亡,消亡之後有的殘留雲系可以給某地帶來長時間強降雨。

(2)颱風北上到達較高緯度時後部進入了冷空氣,熱帶氣旋變成溫帶氣旋而消亡。

極具破壞力的颱風形成需要什麼條件?形成的過程是怎樣的?

小編想說

:颱風給我們傷害是巨大的,也是不可磨滅的傷害,颱風登陸的頻率每年都在增加。在積極防護的同時也要學會反思,隨著工業與科技的發展,排碳量不斷增加,全球變暖加劇,這使得颱風強度更強,降水率更高。這也就凸現中國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理念的重要性和先進性。這要求我們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踐行低碳理念。

讀者對臺風還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