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在創新提升“三個模式”中一路生花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銀行給我發放了69萬元貸款,資金壓力一下就解決了,沒想到‘肉牛活體資產’還能變現。”付大鵬是臨朐縣的一個養殖戶,不久前,他透過山東省農業發展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擔保授信、山東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辦理活牛他項權證,用自己的23頭安格斯肉牛,辦理了濰坊首筆畜禽活體抵押登記業務。

破解畜禽活體抵押融資難題,這是濰坊持續創新提升“三個模式”的生動縮影。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濰坊牢記囑託,不斷推動“三個模式”在新時代提升新內涵、取得新成效,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不斷邁出新步伐。

“三個模式”的核心是農業產業化。在農業從“量”到“質”的深刻變革中,濰坊大力培育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產業發展更有活力。

濰坊,在創新提升“三個模式”中一路生花

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冷卻肉分割車間。(資料圖)

在諸城市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每一頭小豬都有一張自己的“身份證”。“透過這個‘身份證’,可以看到每一頭豬從出生到出售期間用料、用藥、防疫等所有管理資訊。”集團技術中心總監鄭乾坤介紹,這是公司自主研發設計的一套智慧豬場管理系統,能夠讓到達消費者口中的每一塊肉都可以全程追溯。

2021年,諸城市入選全國生豬全產業鏈典型縣。目前,這裡形成了以諸城外貿公司、得利斯食品、惠發食品等企業為龍頭,種養加工銷售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全產業鏈式”發展格局,構建起了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畜牧全產業鏈條。

勇立潮頭,與時俱進在時代最前沿。今年,濰坊抓住預製菜產業發展的風口,把培強做大預製菜產業作為創新提升“三個模式”的重要突破口,成立領導小組,設立工作專班,制定“一攬子”支援政策,聚力打造“中華預製菜產業第一城”。全國首個預製菜產業網際網路平臺——“快餚網”將於5月20日在濰坊上線釋出。

始終將科技置於“三個模式”創新提升的全過程,科技對農業的支撐更加有力,發展也更有後勁。

濰坊,在創新提升“三個模式”中一路生花

壽光市田柳鎮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範園區大棚。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付生 攝 (資料圖)

在位於壽光市田柳鎮的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範園區大棚內,工作人員透過水肥一體化裝置灌溉西紅柿。據他們介紹,這樣操作可以節水40%至60%,節肥30%至50%,減少農藥施用量20%以上。

實施“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濰坊農業不斷突破提升、始終走在發展前列。目前,全市建成智慧化大棚3萬多個,發展智慧農場、智慧牧場各100家,智慧大棚發展到第七代,透過手機就能遠端控制施肥、澆水和溫度、溼度等。

在濰坊農業生產一線,科技應用不僅十分普遍,而且滲透到了各個環節。

在壽光丹河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範園,空氣溫溼度、土壤PH值、土壤EC值、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感測器,可以採集對應的環境資料、作物資料,利用資料建模分析,實現不同物候期不同作物智慧管理的目的。

濰坊,在創新提升“三個模式”中一路生花

安丘智慧農業三產融合大資料中心。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玉芳 攝(資料圖)

全國首個縣級“空天地一體化立體感知”現代化農業資料平臺——安丘智慧農業三產融合大資料中心,不僅可以實時監測作物的生長情況,還能科學判斷農產品價格趨勢,它打通了“種產加銷”全產業鏈,讓農業變得更加簡單而高效。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讓農業裝上更多“中國芯”,濰坊種業研發的“交響曲”越奏越響亮。

濰坊,在創新提升“三個模式”中一路生花

工人們正在進行海水稻插秧。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竇圓娜 攝 (資料圖)

5月15日,寒亭區高裡街道海水稻三產融合示範區內正在進行海水稻插秧。今年海水稻種植總面積5。8萬畝,比去年擴大了一倍多。據山東濱袁農業公司總經理高強介紹,這些海水稻苗都是他們自己培育的,今年還新增了兩個品種,也都是自主研發的,很適合寒亭區的鹽鹼地種植,畝產超過600公斤,含硒量是普通大米的7。2倍。

突出抓好種業創新,濰坊開展重點領域種源技術攻關,建設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成立種業科技創新聯盟,加大種源“卡脖子”技術攻堅力度,“菲達6號”“濰麥12”“好日子6158”填補了全市近20年沒有小麥新品種的空白,在蘆筍、大白菜、蘿蔔、西甜瓜等蔬果作物育種方面全國領先,改變了過去受制於國外品種的局面。

新的時代賦予“三農”新的內涵和使命。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濰坊高標準建設全國唯一的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探索形成了農產品流通、快速通關、質量監管等30餘項制度創新成果,多項在全省和全國推廣。

鄉村振興不斷呈現新面貌,新農人的生活也越來越精彩。濰坊,在創新提升“三個模式”中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