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尷尬, 今年諾獎得主Dybvig在西財工作了11年, 去年因考核不達標被解聘

2022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之一Dybvig,曾經在成都生活了14年,他的妻子也是一位成都姑娘,在西南財經大學擔任金融研究院院士長達10年,專任教授。2021年因為西財雙一流考核指標不如意,再加上學校資金偏緊,就解約了。老天跟西財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11年默默無聞的Dybvig,離開西財一年後居然被授予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你說西財是否尷尬。

太尷尬, 今年諾獎得主Dybvig在西財工作了11年, 去年因考核不達標被解聘

根據知情人說,Dybvig去年還是有意留在西財繼續工作的,但是西財出於多方面考慮沒有續聘Dybvig,雙方就這樣分手了。至於分手具體原因,錢肯定是一個因素,還有就是Dybvig的研究方向,在國內沒有得到認可,特別是學校的認可,可能導致部分考核不達標。歷史與西財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讓西財成為全網笑柄了。

太尷尬, 今年諾獎得主Dybvig在西財工作了11年, 去年因考核不達標被解聘

對於Dybvig離開西財一年後就獲得了諾獎,網路上看笑話的肯定是最多的,當然也有理性思考的聲音。Dybvig經濟學理論,肯定不是最近一年形成的,已經在西財擔任了10年的院長,他的經濟學理論身邊人都應該非常瞭解,但是瞭解不能代表理解了,就這樣一位經濟學大才被西財放棄了,只能說西財缺少一位識人的伯樂,做事有點急功近利了。不是從學術的角度看問題,只是在一味的最後成績,就此失去了掛諾獎頭像的機會。

太尷尬, 今年諾獎得主Dybvig在西財工作了11年, 去年因考核不達標被解聘

西財與Dybvig的解約,其實給國內的人才培養機制帶來了很大的啟示。一位網友說他在西財聽過Dybvig的科,基本教的純理論經濟學知識,沒有什麼實用性價值。其實他說的話就是我國人才培養的最大缺陷,急功近利急於變現的思維明顯,不光是社會中,我們的高校也是如此。

把創新簡單地理解為製造產品,實際上科技創新最頂級的狀態是理論創新,研發產品只是創新的終端。

太尷尬, 今年諾獎得主Dybvig在西財工作了11年, 去年因考核不達標被解聘

做理論創新是最枯燥的,需要大量的時間與資金支援,當然還要頂級的天賦,最後在運氣的帶領下,讓你成為了幸運兒。這就是為什麼諾獎一般都是授予基礎理論原創的科研人員,工科科學家很難獲得獲獎的主要原因。

太尷尬, 今年諾獎得主Dybvig在西財工作了11年, 去年因考核不達標被解聘

最後結語

Dybvig在西財生活與工作了11年,最後由於多方面的原因被解約了,只能說明國內確實沒有伯樂,大才就在你身邊,你發現不了,只會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建設學校。說明國內對基礎理論研究這塊的重視還是停留在嘴上,實際還是想要政績,間接說明國內的經濟學研究情況很糟糕,誰都可以說幾句,其實都是假把式,真把式反而沒有人待見!

太尷尬, 今年諾獎得主Dybvig在西財工作了11年, 去年因考核不達標被解聘

國內要想培養出世界級的人才,Dybvig就是很好的例子,對基礎理論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有包容的心,要站在學術的角度看問題,給予他們一定的時間來積澱,重壓之下是做不出基礎原創成果的,高校與科研院所的負責人,不光要慧眼識英才的能力還要有一定的普世的胸懷。

太尷尬, 今年諾獎得主Dybvig在西財工作了11年, 去年因考核不達標被解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