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僅有的兩個忠武侯,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其家族覆滅了曹魏

三國時期,僅有兩個人在死後被追諡為“忠武”,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一人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漢立下不世之功。另外一人,也是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他們家族經過三代人的努力終於成功取代了曹魏,並一統三國,他就是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

諸葛亮的“忠武”

諸葛亮早年隱居隆中,後經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併為劉備獻上三分天下之策。曹操南下荊州擊敗劉備之際,諸葛亮作為使臣親赴江東與孫權達成聯盟,孫劉聯盟在之後的赤壁之戰大敗曹操。趁曹操北歸之時,諸葛亮獻計平定荊南四郡,終於劉備又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三國僅有的兩個忠武侯,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其家族覆滅了曹魏

諸葛亮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邀劉備前去西川對抗張魯,諸葛亮則與關羽、張飛等留守荊州。在劉備與劉璋決裂後,諸葛亮自荊州出發,率軍前往益州與劉備軍會合,益州遂平定。自此,劉備佔據荊益二州,漸漸有了三分天下的基礎。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國號為“漢”,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

三國僅有的兩個忠武侯,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其家族覆滅了曹魏

劉備

劉備臨死前召諸葛亮前往白帝城託孤,並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又交代後主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程度。

劉備死後,諸葛亮並沒有行不軌之事。在內諸葛亮深入南中不毛之地平定南蠻以及內亂;對外與孫吳鞏固聯盟,又多次出兵北伐曹魏,就連死都是死在北伐的路上。諸葛亮死後,劉禪追諡諸葛亮為忠武侯。

三國僅有的兩個忠武侯,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其家族覆滅了曹魏

諸葛亮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忠武”這樣的美諡的確是當之無愧。那麼,司馬師的忠武侯又是怎麼得來的呢?

司馬師的“忠武”

世人皆知,司馬家族的江山是從曹魏手裡“禪讓”過來的,而司馬師的忠武侯偏偏又是曹魏皇帝親自追封的,這不管是對曹魏還是對司馬家,都不免有點諷刺。首先還是看看司馬師的生平吧。

司馬師是司馬懿的長子,司馬昭的哥哥,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晉書》評價他“雅有風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譽”,但是他的前兩任妻子卻有點悲慘,第一任妻子夏侯徽被其毒殺,第二任妻子吳氏被其休棄。

三國僅有的兩個忠武侯,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其家族覆滅了曹魏

夏侯徽

高平陵之變時,司馬師召集自己的三千死士屯於司馬門,控制了京都,為司馬懿政變成功創造了條件。此後,司馬家族牢牢控制著曹魏的朝權。嘉平三年(251年),司馬師跟隨父親司馬懿平定太尉王凌的反叛。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掌握軍政大權,在此期間,他先是發動東興之戰被吳太傅諸葛恪擊退,之後諸葛恪率二十萬大軍攻擊合肥新城又被司馬師派兵擊敗。

三國僅有的兩個忠武侯,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其家族覆滅了曹魏

司馬師

正元二年(255年),司馬師親率大軍,大敗反叛的鎮東將軍毌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毌丘儉被中箭而亡,文欽逃往東吳。也是在這一年,司馬師眼疾復發,死於許昌。

魏帝曹髦穿素服前去弔喪,並下令群臣商議後事。有大臣認為司馬師“忠安社稷,功濟宇內”,應該仿效霍光的先例,追加大司馬的稱號,並追諡武公。雖然司馬師已死,但是權力依舊在司馬家族手裡,天子只是空有其名。此時掌權的是司馬昭,也就是司馬師的弟弟。這種情況下給人家親哥哥諡號,當然需要人家認可才行。

三國僅有的兩個忠武侯,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其家族覆滅了曹魏

司馬昭

司馬昭認為,自己的父親司馬懿、兄弟司馬師都因為太祖曹操曾經任過丞相一職而不接受相國之位,如果諡號與二祖(曹操,廟號太祖,諡號武;曹丕,廟號高祖,諡號文)相同,必定令人惶恐,如果一定要以文武作為諡號,請依照蕭何(諡號文終)、張良(諡號文成)、霍光(諡號宣成)等人的先例來加贈。於是就在武之前又加了個忠,採用忠武這個雙字諡號,司馬昭發話了,天子也只能下詔應允。

因此,與其說司馬師的忠武侯是曹魏皇帝追封的,不如說是司馬昭追封的。後來,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取代曹魏稱帝后,又給司馬師追加尊號為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