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記筆記嗎?掌握這3個方法,讓你的寫作事半功倍

很多時候當我們看到一個新知識的時候,我們的腦子告訴我們已經學會了,等到真正上手去做的時候,才發現是“學廢了”。

而又有很多時候,當我們想表達一件事物的時候,總覺得有一絲靈感就在嘴邊,可怎麼也說不出來。這絲靈感只有一點朦朦朧朧的感覺,想去查都覺得無從下手。

有一句話叫做沒有寫出來的想法,其實是被浪費的才華。其實寫作並不難,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就能讓你事半功倍。

德國有一名研究法律的學者,37歲才投身學術界,並只用了一年時間就獲得了在德國很難獲得的博士學位。在39歲那年重新規劃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開始研究社會學,並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出版了58本著作和上百篇論文。

他就是德國當代傑出的社會學家之一,尼克拉斯·盧曼。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在此期間還獨自撫養了三個孩子。

德國作家申克·阿倫斯將盧曼的成功法則總結出了一本書《卡片筆記寫作法》,從三個部分詳細解釋了卡片盒筆記寫作法的工作原理和具體寫作方法,幫助我們將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思考、理解和提出新的寫作思路,而不用將時間浪費在尋找筆記、資料或參考文獻上。

你會記筆記嗎?掌握這3個方法,讓你的寫作事半功倍

作者申克·阿倫斯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學

的教育哲學講師,致力於教授學生、學者和專業人士如何管理時間、決策和個人成長,著有獲獎作品《實驗與探索》。

一、你會記筆記嗎?

很多人會覺得記筆記還不簡單嗎?我們上了這麼多年的學了,哪天上課不是將筆記記得滿滿的?上課的時候要是手裡沒拿著一支筆奮筆疾書,那簡直就是老師眼裡的活靶子。

是啊,記筆記確實很簡單,可是你記得筆記有效率嗎?當你想要查詢一個知識點的時候,你是不是能很快從你的筆記中找到答案?還是要花大量的時間翻閱查詢最後卻徒勞無功?

作者在書中提到:“具有優秀結構的筆記是你可以信任的寫作寶庫。這樣你就不必記住或記掛著每一件事,從而可以把你的大腦從沉重的記憶負擔中解脫出來。”

大多數人透過將筆記拆分成堆、成疊或放入單獨的資料夾來降低其複雜性,還會按主題、子主題對筆記進行分類,使筆記看起來不那麼複雜,但這也只是一時的,而且這樣的整理過程會降低我們發現筆記間潛在聯絡的可能性,造成筆記的可用性和實用性難以兼顧。

而我們只需要用一個簡單的小盒子,就能解決這一難題。但是,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如果我們依舊思維固化,那麼即使是最好的工具也不會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就像如果沒有合適的道路來駕駛汽車,就算最快的汽車也不會有什麼幫助。

你會記筆記嗎?掌握這3個方法,讓你的寫作事半功倍

戴維·艾倫(David Allen)在《搞定》(Getting Things Done,2001)一書中強調了“總體工作流程的重要性”。艾倫的這套理論簡稱為GTD,所以大部分知識工作者都知道“GTD”,因為它行之有效。GTD的原則是把所有需要處理的事情收集到一起,並以標準化的方式進行處理。

可惜的是,寫作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我們常常要在不同的任務之間不斷地切換。所以寫作並不是一件可以用標準化來衡量的任務,但是,我們可以從艾倫身上得到的重要啟示,也就是一個成功組織的秘訣在於整體觀。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像GTD一樣全面的筆記系統,但它又要適合開放式的寫作、學習和思考過程,正如盧曼卡片盒這樣的筆記系統。

二、如何記筆記

上面提到的盧曼,也曾像大多數人那樣記筆記,在文字的空白處寫評論,或者按主題收集手寫筆記,但過了一段時間,他意識到自己的筆記沒有任何意義。如果只是把筆記積累在一個地方,除了產生大量的文字,不會再有其他的成果。

於是,他改變了記筆記的方式。沒有再將筆記新增到現有的類別或相應的文字中,而是將它們全部寫在小紙片上,並在紙片的角上編號,然後將它們收集到卡片盒中。

他很快就發展出了這些筆記的新類別。並意識到,一條筆記、一個想法只有在它的上下文語境中才有價值,而上下文並不一定就是它的出處。所以,他開始思考一個想法,那就是如何讓筆記與不同的上下文相聯絡並起到相應的作用。

於是,他用一個小的卡片盒收集筆記,使收集的筆記所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各部分的總和。而這個小小的卡片盒成了他的對話夥伴、主要的創意來源和生產力引擎,對他組織和發展他的思想大有裨益。

盧曼也在這個卡片盒的幫助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博士論文和定職論文,得以躋身學術界。

德國社會學家約翰內斯·F。K。施密特在對盧曼的工作流程做了大量研究後,得出結論:他的龐大產出只能用他獨特的工作方法來解釋。這個方法從來都不是秘密,盧曼對此一直是公開的,他經常提到他的生產力源於他的卡片盒。

早在1985年,別人問他如何能夠實現高產的問題時,他都是這樣回答:“當然,我並不是什麼事都自己想。它們主要是在卡片盒裡發生的”。

所以,記筆記關鍵在於怎樣讓筆記形成效率。正如苦吟詩人賈島,他在馬背上都不忘推敲詩句並記下靈感,如果他的筆記都沒有得到有效地利用,那麼想必他早就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很多詩句典故也不復存在了。

你會記筆記嗎?掌握這3個方法,讓你的寫作事半功倍

三、如何讓筆記發揮效益?

看到這裡,我們更好奇了,一個小小的卡片盒為什麼有如此大的作用呢?

嚴格來說,盧曼有兩類卡片盒:一類是文獻卡片盒,裡面有文獻和對文獻內容的簡要說明;另一類是主卡片盒,主要是他針對所閱讀的內容收集和產生的想法。這些筆記都寫在索引卡片上,存放在木質卡片盒裡。

當盧曼讀到值得記錄的內容時,就會在卡片的一面寫上書目資訊,在另一面對內容做簡要的筆記,這些筆記最終會被放入文獻卡片盒裡。

隔一段時間,他便會檢視簡要筆記,並思考這些筆記與自己的思考和寫作的相關性。然後,他將轉向主卡片盒,在新的索引卡片上寫下他的想法、評論和思想,每個想法只用一張卡片,並只寫在卡片的一面上,以便以後不必把它們從盒子裡拿出來就可以閱讀。

他在記筆記時通常會注意卡片盒中已有的筆記。而關於文獻的筆記雖然簡短,但他寫得非常認真,與他在最後手稿中筆記的風格並無太大差別:都是用完整的句子,並明確地引用他從哪些文獻中獲取材料。

盧曼筆記的訣竅在於,他並不是按主題來組織他的筆記,而是以相當抽象的方式給它們編上數字。這些數字沒有任何意義,只是為了永久地標識每條筆記。如果一條新的筆記可以直接指向一條已經存在的筆記,比如評論、更正或補充,或與之相關,他就直接把新筆記加在已有筆記後面。

每當盧曼新增一條筆記時,他都會檢查他的卡片盒中是否有其他相關的筆記,以便在它們之間建立可能的聯絡。直接在一條筆記後面新增新筆記只是方法之一,另一種方法是在這條筆記和(或)其他筆記之間新增一個連結,另一條筆記可以在系統中的任何地方。

透過新增這些筆記之間的連結,盧曼能夠將同一條筆記新增到不同的上下文中。不同於其他系統一開始就有一個預設的主題順序,盧曼筆記法是自下而上地開發主題,然後在卡片盒中不斷地新增筆記,基於這個卡片盒,透過排序相關筆記的連結,來對一個主題進行整理。、

盧曼筆記系統的最後一個元素是索引,他會從這個索引中引用一兩條筆記,作為進入某個思路或主題的切入點,而帶有分類收集連結的筆記是很好的切入點。

你會記筆記嗎?掌握這3個方法,讓你的寫作事半功倍

現在我們比盧曼更加幸運,就是我們現在有軟體的幫助,不再需要像盧曼那樣,在筆記上手動新增數字或剪裁紙張了。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通常很簡短,因為這些只是他龐大繁雜研究中的索引,等需要時,他會藉由這些線頭進行延伸思考,然後不斷連結知識要點,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樹。

這個方法很簡單,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嘗試的,把我們的思路整理並記下來,形成終身學習、提高自我的習慣。

那麼,快快行動起來吧,正如

克雷洛夫

所說:“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