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電影講述的不是愛情而是恩義

重溫王家衛的經典電影《花樣年華》,以前印象最深的有三點:

張曼玉是漂亮旗袍;

影片獨特的拍攝手法;

柬埔寨殘桓破壁下的樹洞。

至於電影的故事,是俗不可耐的婚外情描述。張曼玉扮演的蘇麗珍和梁朝偉扮演的周慕雲,都在同一時間段搬到孫太太所在的閣樓,成了鄰居。

蘇的先生在日本公司,經常出差到國外,周的愛人在酒店,經常夜晚出差。

兩位年輕夫婦就這樣過著孤寂的生活,一個人吃麵,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抽菸,一個人徘徊。

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電影講述的不是愛情而是恩義

直到某天,蘇發現周的領帶,跟自己老公的一模一樣,而這是周的太太買給他的,周也發現蘇的手提包跟太太的一模一樣,這款包很難買。

從這些蛛絲馬跡中,他們彼此發現了各自愛人出軌。

蘇的老公出軌了周的太太。

兩人黯然神傷,不知他們是什麼時候走到一起的。為了搞清楚這種情愫的由來,兩人也假扮起各自的物件,在頻繁接觸中,慢慢釋懷了愛人的出軌。

日子還是要繼續往下過,周慕雲決定去新加坡,臨走前他向蘇麗珍表白,問還有一張船票,要不要一起走?

蘇拒絕了,兩人的情感戛然而止,只是曖昧,但回味一生。

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電影講述的不是愛情而是恩義

就是如此簡單的故事,卻讓王家衛、梁朝偉斬獲各大獎項,二十多年依舊經典不衰,其中的主題曲更是家喻戶曉。

這麼多年過去,提到未完成的情愫,提到曖昧,似乎總能想起這對經典形象。

可是,他們並不是情侶,他們之間有愛情嗎?

電影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我看來,王家衛的這部電影,根本不是為了講述愛情故事,而是藉著故事的殼來描述那個年代的風格,緬懷當時的含蓄,以及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拉扯感。

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電影講述的不是愛情而是恩義

閣樓鄰里間恰到好處的照應和關心,香港在六十年代蓬勃發展的勁頭,女性在那時候可以投身工作的新奇,就連妓女也可以對老姘頭賒賬的慷慨。

那個時代,在淅瀝瀝的雨聲和搖曳的旗袍下野蠻生長,新舊時代的交替,麻將桌和電飯煲的混搭,高跟鞋和繡花拖鞋的掙扎,老闆出軌但依舊回家顧念太太的面子(香港七十年代才廢除妻妾制),閣樓房東孫太太的含蓄問話。

那個時代,在當時看並不是最好的時代,但在王家衛心裡,卻如一扇玻璃門,他想借著周慕雲,把這扇門推開,再重新走回去。

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電影講述的不是愛情而是恩義

周慕雲和蘇麗珍,更像是兩個溺水的人,抓住彼此,她發現你喜歡武俠小說,於是鼓勵你繼續發展,你邀約她一起寫作,於是那些難熬的、孤寂的、被愛人出軌攪亂心絃的時光,都被另一種蓬勃的、被塑造的武俠世界所代替。

就連隔壁醉酒來打麻將的鄰居也可以塑造成醉酒俠出場,於是生活一下變得有意思起來。

兩個本該失意的人,又找回了生活的意義。

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電影講述的不是愛情而是恩義

所以,當收到妻子在日本定居不回來的信時,周慕雲的表現並不像是被情感打擊的失敗者,他反而鬆了一口氣。

在寫作上拿到稿費的他,已經證明了自己,此後,他要去開創另一番天地。

他邀請蘇麗珍跟他一起登船給,不僅僅是所謂的曖昧情愫,更是對未來的一起探索。

蘇麗珍選擇留下,於是兩人就此別過。

幾年之後,再回香港,影片的色調變得明亮起來。當然會一直記得那個人啊,那個在我灰暗時光中陪我走出泥濘的人,她現在過的怎樣?會不會快樂多一些呢?

“傷心橋下春波綠,為是驚鴻照影來”陸游拿唐婉當悲情繆斯,而人們也總在電影裡尋找那個繆斯,寄託一下生活的苦悶,所謂的鬱郁不得志,以及那個求而不得的初戀或白月光,以此把它稱作愛情。

其實,在人生的時間厚度裡,許多事就像在柬埔寨吳哥窟下的樹洞一樣,那麼多當時看來悲痛難過的秘密最後都像瘋狂生長然後堵住洞口的野草一般,記憶永存,但已不再美感。

當分道揚鑣的那一刻起,也許剩下的就只有恩義留存在腦海,而不是所謂的愛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