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讓你讀通《三字經》

大家好,我是瓜子兒霸霸,專注於歷史,弘揚以文化。今天帶大家走進《三字經》,一起了解那老祖宗的啟蒙文化。

一篇文章,讓你讀通《三字經》

說起《三字經》好多人張口就來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可這本書到底是幹什麼的,裡邊講了些什麼,估計大多數人都沒有仔細閱讀過,一是篇幅較長,難以抓住重點,二是通篇以文言為主,閱讀起來不方便,那麼今天,我們就以通俗易懂的閱讀方式,帶領大家走進《三字經》

《三字經》通篇有1122字,篇幅上也就高中生的作文框那麼大,但內容包羅永珍,小編總結了一下,大抵可以分為以下三類:世、史、事,總麼理解這三種分類呢?世的部分,主要講自然、人文,為人類生存與世界所要直接接觸的一類事物和法則;史的部分,主要講自伏羲神農自民國建立(原本至宋代,後史由後人補充)期間王朝的更迭;事的部分,列舉歷史上大大小小的典故,用來警誡學子,當如何安身立命。

為方便大家閱讀,小編今天把《三字經》中關於世和事的部分整理下來,供大家學習交流。

世部:

一篇文章,讓你讀通《三字經》

數字:一 十 百 千 萬

三才:天地人

三光:日月星

三綱:君臣、夫婦、父子

三易:《連山易》《歸臧易》《周易》

春秋三傳:《左傳》《穀梁傳》《公羊傳》

四時:春夏秋冬

四方:東西南北

四詩:《國》《風》《雅》《頌》

四書:《論語》、《孟子》、《中庸》、《大學》

五行:水火木金土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子: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莊子

六穀:稻粱菽麥黍稷

六畜:馬牛羊雞犬豕

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五經一說無樂)

六官: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隋唐後為吏禮兵刑戶工六部)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八音:匏土革木石金絲(樂器種類 五音:宮商角徵羽 為五個音調)

九族:高曾祖父身子孫曾玄(高曾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子女、孫子、曾孫、玄孫共九倍人)

十義:父慈、子孝、夫和、妻順、兄友、弟恭、朋信、友義、君敬、臣忠

啟蒙:《小學》、《孝經》

《尚書》文體:典、謨、訓、誥、誓、命

關於認知世界的部分基本就整理完了,接下來是事的部分,也就是典故:

一篇文章,讓你讀通《三字經》

孟母三遷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三遷》《斷機教子》

過去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足闢]踴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夏曆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

孟子雖然聰敏,卻也貪玩,有一次因為貪玩,偷偷回到家中不去上課,被母親發現了,生氣的剪斷正在紡織的布,哭泣著跟他說“你這樣學習半途而廢,跟布即將織好卻斷開了有什麼分別呢?”孟子觸動很大,牢牢記住了母親的話,勤學不怠。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五子登科》

燕山府的竇禹鈞家業豐裕,經常救濟窮人。資助棺槨埋葬者27戶,資助陪嫁者28戶,資助做買賣維持生活者數十家,經濟柴米而得活者不可數計。

後來他的妻子連續生下了五個兒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養教育兒子身上,不僅時刻注意他們的身體,還注重他們的學習和品德修養。 在他的培養教育下,五個兒子都成為有用之才,先後登科及第。

一篇文章,讓你讀通《三字經》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

執”——《扇枕溫席》

黃香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對父親格外孝敬,夏天他將床枕扇涼,冬天用身體把被褥溫暖後,才讓父親安睡,黃香的故事也因此被列入二十四孝之中。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孔融讓梨》

一日,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而孔融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孔子相師》

孔子相師

有一天,七歲的項橐和小夥伴們在路上玩築土為城的遊戲,正巧孔子率眾弟子經過。他們只顧埋頭遊戲,沒有躲避孔子乘坐的車。孔子弟子下車責備,項橐回答說:從古至今,只有車避城,哪有城躲車?孔子看小小的項橐說得頭頭是道,心裡歡喜,便令弟子繞道而行。 孔子心想,這小孩聰明,我倒要考考他,便問:什麼山上沒有石頭?什麼水裡沒有魚兒?什麼門沒有門閂?什麼車沒有輪子?什麼牛不生犢兒?什麼馬不產駒兒?什麼刀沒有環?什麼火沒有煙?什麼男人沒有妻子?什麼女人沒有丈夫?什麼天短?什麼天長?什麼樹沒有枝兒?什麼城裡沒有官兒?什麼人有名沒有字兒? 項橐想了想,回答說:土山上沒有石頭,井水裡沒有魚兒,空門沒有門閂,輿車沒有輪子,泥牛不生犢兒,木馬不產駒兒,砍刀沒有環,螢火沒有煙,神仙沒有妻子,仙女沒有丈夫,冬天白天短,夏天白天長,枯樹沒有枝兒,空城沒有官兒,小孩子有名沒有字兒。 孔子聽完,暗暗吃驚項橐的聰明。項橐接著反問孔子:鵝鴨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雁鶴為什麼善於鳴叫?松柏為什麼冬夏常青? 孔子回答:鵝鴨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它們的腳是方的;雁鶴善於鳴叫,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松柏冬夏常青,是因為樹心堅實。 項橐笑著說:不對!龜鱉能浮在水面上,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腳方嗎?青蛙善於鳴叫,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嗎?竹子冬夏常青,難道是因為竹心堅實嗎? 孔子知道項橐非常聰明,知識淵博,驚歎:後生可畏也,後生可畏也!又對弟子們說:項橐雖幼,可以為師。

趙普是北宋的開國宰相,一生喜愛讀書。有天晚上,宋太祖趙匡胤前去看他,一進門,見趙普正在挑燈夜讀,趙匡胤見他讀的是《論語》,十分奇怪,就問他:“《論語》是兒童們讀的書,你怎麼還在讀它?”趙普說:“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全在這本書中。我只用半部《論語》為你打天下,現在,還要用半部《論語》為你治天下,就能使天下太平。”後來,趙普死後,用一部《論語》為自己陪葬。趙普讀《論語》讀了一輩子,可以說他對《論語》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和實踐,併成為他治國、平天下的資本。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趙普夜讀》

”——

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孫敬是成語“懸樑刺股”中“懸樑”的主角人物。漢代孫敬為了刻苦學習,用繩把自己的頭髮系在樑上,以防瞌睡。一旦自己讀書覺得疲倦想睡覺,系在樑上的頭髮就會被拉痛,提醒自己堅持學習。

蘇秦是戰國時期洛陽人。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裡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 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錐刺股”,用來表示讀書刻苦的精神。

《懸樑刺股》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

晉代車胤自幼好學不倦,可是由於家境貧困,沒有錢買燈油在晚上讀書。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誦詩文。一個夏夜,他在屋外誦書,忽然看到原野裡如星星一樣螢火蟲在空中飛舞。他突發奇想,螢火蟲的光亮在黑夜裡不正如燈一樣嗎?這樣我就能夠徹夜苦讀了!想到這,興奮的他立即找來了白絹紮成一個小口袋,並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果然,如此還真的管用。正是藉著這微弱的光芒和堅持不懈地苦讀,車胤學識日漸長進,並最終入朝為官。

同是晉朝的孫康也是由於貧困而無法點燈夜讀,所以只能早早睡覺。這令他覺得光陰虛擲。一個冬夜,雪下得特別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時分,寒冷令孫康從睡夢驚醒,但他卻發現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來那是雪映射出微光。於是他倦意頓消,這不正可以藉著這難得微光看書嗎?於是翻身起來,取出書卷,來到院子裡藉著那雪映出光如飢似渴讀書。正是憑著這樣學習的精神,使得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最後他也入朝為官,成為一個學富五車的一代名士。

貧,學不綴”——《囊螢映雪》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自號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勸告下,27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嘉祐元年,攜子蘇軾、蘇轍到汴京,以22篇文章謁見歐陽修,受其賞識,由此名聲大振。後人因其二子蘇軾、蘇轍均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典故,但因為某些原因知名度有限,小編這裡就不進行贅述了。

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你也愛好中華文化,可以關注我,共同交流、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