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化驗單就“蒙圈”?哈市一院醫生教你3分鐘看懂基礎檢驗報告單

江麗波 蘇航 宋妍妍 龍頭新聞記者 霍營

“大夫,給我開的這個是查啥的?”“醫生,我做的是什麼檢查呀?”……去醫院就醫時,面對醫生根據病情開具的檢驗申請單,您是不是一臉“蒙圈”的感覺呢?當拿到檢驗結果的報告單時,面對那麼多的專業名詞,您又能看懂嗎?近日記者就此採訪了哈市一院檢驗科的專家,教您三分鐘看懂基礎檢驗報告單。

臨床檢驗涉及的專案,細數起來有成百上千種,但常做的、為人熟知的專案有: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血脂、肝功。

首先,血常規幾乎是就醫必做的,醫生開的“血細胞分析”或“血細胞分析五分類”申請單就是做血常規的。

一看化驗單就“蒙圈”?哈市一院醫生教你3分鐘看懂基礎檢驗報告單

上圖是一份血常規報告單,如圖所示,血常規報告單分白細胞、紅細胞及血紅蛋白、血小板三部分。

白細胞分為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這五種白細胞的百分比不難理解,絕對值是指白細胞總數中各種白細胞的含量。白細胞的增高或減低涉及的病種很多,不能單一的從白細胞及其分類的指數去判定疾病,需要結合其它檢查和臨床症狀來綜合分析。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主要用於貧血的診斷。平均紅細胞體積、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這三個指數主要用於貧血的初步分類。紅細胞體積分佈寬度主要是衡量紅細胞體積大小均一性的指標,常用於貧血的療效觀察。

血小板的功能很複雜,我們最熟識的就是凝血和止血功能。血小板由於體積偏小,很難精確計數,測量值波動較大。輕中度的血小板減少不會有明顯的出血表現。

一看化驗單就“蒙圈”?哈市一院醫生教你3分鐘看懂基礎檢驗報告單

上圖是一張尿常規報告單。我們再來看看尿常規:尿常規是常用於泌尿系疾病、糖尿病的診斷。尿常規的報告單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尿液有形成分的定量測定,包括紅細胞、白細胞、管型等有形成分。尿分析儀透過測定分析出這些有形成分的含量,給出具體數值;另一部分是尿液化學定性分析,包括隱血、蛋白、尿糖等專案,這些專案除了PH值和比重,其餘的專案的結果都以-、±、1+、2+、3+的形式報告,“-”代表的陰性,“+”代表的是陽性。下圖就是一張尿常規報告單。

再來看生化報告單:我們常常聽說驗血做個“大生化”,這個“大生化”是一些專案的組合,一般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腎功、離子、心肌酶、血尿酸、血澱粉酶等專案。

一看化驗單就“蒙圈”?哈市一院醫生教你3分鐘看懂基礎檢驗報告單

這裡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舊稱“谷丙轉氨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舊稱“穀草轉氨酶”,“尿素”舊稱“尿素氮”。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尿酸”,血尿酸是驗血的專案,經常會有患者誤認為“尿酸”是驗尿的專案。尿酸代謝紊亂常引起高尿酸血癥,最常見的疾病就是痛風。

以上就是就醫時常做的檢查,報告單上通常都會有“參考值”,可供於結果對比,指標異常也會有上、下箭頭的提示。

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檢驗科主任高春波特別提示:檢驗醫學是一門複雜的學科,作為臨床醫學的一種輔助檢驗,不能單一的從一個檢驗專案進行分析,需要透過結合臨床症狀和其它輔助檢查來診斷和治療。如果是健康體檢,自己看看檢驗報告單是可以的,但如果有異常指標或是身體出現異常狀況,建議還是要由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斷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