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延鎮守漢中十餘年無事,為何姜維卻連30天都守不住?

魏延和姜維均為蜀漢之名將,且先後負責鎮守漢中,那麼為何魏延和姜維鎮守漢中的效果卻截然不同呢?正所謂時也命也,魏延和姜維雖然先後鎮守漢中,但面對的外部、內部環境卻是天差地別,這也是造成兩人結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外部因素:魏延時戰事寥寥,姜維時戰事頻發

外部因素,主要便是曹魏對於漢中的態度,以及蜀漢在漢中的戰略部署,這在魏延和姜維分別鎮守漢中時期,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三國時期,魏延鎮守漢中十餘年無事,為何姜維卻連30天都守不住?

魏延影視形象

1、曹魏方面:魏延時曹魏內部不穩,姜維時曹魏虎視眈眈

。魏延鎮守漢中時期,曹魏方面可謂急劇動盪,先是曹操於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曹丕即位後,尤其是篡漢建魏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穩定內部,根本無力對外發動戰爭。然而,曹丕在位僅僅數年,便於黃初七年(226年)去世了,曹叡即位之後,曹魏雖然大多時間都在與蜀漢、東吳發生戰事,卻是守多攻少,對外擴張能力實在有限。而到了姜維時期,曹魏內部卻早已經穩定,且從實力上已經對蜀漢形成了壓倒性優勢,因而開始再次對蜀漢虎視眈眈,始終想要從漢中開啟缺口,隔三差五的便對漢中發動進攻。

三國時期,魏延鎮守漢中十餘年無事,為何姜維卻連30天都守不住?

姜維影視形象

2、蜀漢方面

:魏延時蜀漢佔據主動,姜維時蜀漢處於被動

。魏延鎮守漢中早期,由於蜀漢和東吳圍繞荊州展開爭奪,因而魏延在漢中主要以戰略防守為主,再加上前文所述的曹魏內部問題,漢中少有戰事發生。夷陵之戰之後,蜀漢和東吳再度議和恢復結盟關係,此後蜀漢為了開啟局面,諸葛亮開始多次率領蜀漢軍隊由漢中北伐,這一時期漢中方向雖然戰事增多,但蜀漢卻是主攻一方,因而處於戰略主動。但到了姜維時期則不然,姜維雖然也意圖從漢中方向開啟局面,但由於蜀漢和曹魏國力差距越來越大,局勢對蜀漢已經越來越不利,最終徹底落入了戰略被動。

三國時期,魏延鎮守漢中十餘年無事,為何姜維卻連30天都守不住?

在曹魏和蜀漢的此消彼長之下,魏延與姜維

駐守漢中時面對的情形已經截然不同,總體來講,姜維面對的局勢要比魏延困難很多。

內部因素:魏延時國力尚可,姜維時內外交困

內部因素,主要是指蜀漢內部對漢中的支援力度,以及蜀漢國力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魏延和姜維面臨的情形同樣截然不同。

三國時期,魏延鎮守漢中十餘年無事,為何姜維卻連30天都守不住?

魏延深受劉備信任

1、支援力度

。魏延作為一個從基層一步步爬起來的將領,因為長期跟隨劉備作戰,深受劉備信任,這也是劉備在任命漢中太守時,沒有選擇張飛而選擇魏延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劉備的原因,魏延駐守漢中時期自然是受到全力支援的。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又多次從漢中發動北伐,蜀漢對於漢中的關注和經營,自然也是捨得下血本的。而姜維時期則不同,姜維本就是魏國降將,雖然深受重用,但在蜀漢內部根基卻比較淺,再加上先有費禕掣肘,後有黃皓亂政,以及漢中多年無大規模戰事,姜維受到的支援力度實在有限,甚至一度自保都出現了問題。

三國時期,魏延鎮守漢中十餘年無事,為何姜維卻連30天都守不住?

2、國力問題

。魏延駐守漢中時期,蜀漢正處在最鼎盛時期,即使後來丟失了荊州,又遭遇了夷陵之戰的戰敗,但蜀漢國力卻正處在蒸蒸日上的階段,因而國力相對來說還比較強盛。而到了姜維時期,由於曹魏的根基本就比蜀漢深厚,雙方發展速度本就差距明顯,再加上蜀漢多年北伐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導致蜀漢與曹魏的國力差距越拉越大。

三國時期,魏延鎮守漢中十餘年無事,為何姜維卻連30天都守不住?

姜維已經是迴天乏力

3、統治問題

。魏延時期的蜀漢可以說正處在剛剛創業成功的階段,在人才儲備、團隊凝聚力、團隊戰鬥力方面都處在鼎盛時期。然而到了姜維時期,蜀漢方面不僅人才凋零,且內部分化極為嚴重,團隊戰鬥力同樣下滑極為嚴重。最典型的就是兩次漢中之戰,劉備和曹魏爭奪漢中時,即使蜀漢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仍然取得了最終勝利。而到了姜維時期,姜維早在鍾會治兵關中時便已經上書劉禪,請求作出應對,但在黃皓的讒言之下,直到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時,蜀漢這才作出應對,面對魏國的進攻,蜀漢已經錯過了最佳應對時機,落入了全面戰略被動。

三國時期,魏延鎮守漢中十餘年無事,為何姜維卻連30天都守不住?

即使諸葛亮再生也已經無力迴天

綜上所述,雖然魏延和姜維駐守漢中的結局不同,但不能就此說明姜維不如魏延,姜維所面對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已經是糟糕到了極點,別說是姜維,就是諸葛亮再生,恐怕也已經是無力迴天了。

最後糾正一點,網上有傳言說魏延駐守漢中四十年之久,其實並不對,魏延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擔任漢中太守,到建興十二年(234年)去世,滿打滿算不過十五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