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經典實際都在後半句,然而幾乎無人知道

引言

由西漢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編撰的《史記·滑稽列傳》中,記錄了一篇當時的經學家褚少孫的文章,其中最早出現了“俗語”這個詞彙:“民人俗語日:‘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此後,“俗語”便被人們用來指代那些廣泛流傳於民間的通俗語句。

所謂的“通俗語句”,其大多為勞動人民所創造,或是總結了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的經驗教訓,

或是表現了勞動人民對於生活的美好願望。總而言之,俗語就是與勞動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所謂的“通俗語句”,其大多為勞動人民所創造,或是總結了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的經驗教訓,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經典實際都在後半句,然而幾乎無人知道

▲兔子吃草照片

然而,南宋文人俞文豹的雜錄式文集《清夜錄》中的:“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早已被人們口口相傳,比喻正是因為比較接近所以才能夠搶先獲得便利和利益。

當然還有一些俗語也來自詩詞名句、名人典故等,比如“兔子不吃窩邊草”就出自高陽筆下的《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

01

當然還有一些俗語也來自詩詞名句、名人典故等,比如“兔子不吃窩邊草”就出自高陽筆下的《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

可是透過前人對野外生存的兔子,進行了解後發現,

由此看來“窩邊草”應該是兔子的“近水樓臺”才對,為何又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呢?

,反而會跑到很遠的地方去進食。

由此看來“窩邊草”應該是兔子的“近水樓臺”才對,為何又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呢?

而 “兔子不吃窩邊草”這個俗語的由來則是與我國清朝時期著名的紅頂商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巖相關。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經典實際都在後半句,然而幾乎無人知道

▲兔子照片

眾所周知,兔子是一種十分喜歡吃草的小動物,

家中貧窮的他在父親死後,

眾所周知,兔子是一種十分喜歡吃草的小動物,

不僅被其收為徒弟,

雖然野兔一般都選擇在草木比較豐茂的地方藏身,但卻從來不吃那些窩邊草

,甚至與時任閩浙總督的晚清名臣左宗棠聯絡十分緊密,成為了亦官亦商的“紅頂商人”,大發戰爭財。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經典實際都在後半句,然而幾乎無人知道

▲胡雪巖畫像

02

正如《增廣賢文》中所言:“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雖然野兔一般都選擇在草木比較豐茂的地方藏身,但卻從來不吃那些窩邊草

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他們遇到困難自然第一時間想到胡雪巖這顆“大樹”。

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如果野兔把窩邊草吃掉的話,那它的藏身之處也就會因為失去庇護而暴露出來,使自己陷入到危險之中。

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如果野兔把窩邊草吃掉的話,那它的藏身之處也就會因為失去庇護而暴露出來,使自己陷入到危險之中。

於是就委婉提醒。

清宣宗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胡雪巖出生於安徽省徽州府績溪縣,

此後,“兔子不吃窩邊草”便流傳了下來,成為了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經典實際都在後半句,然而幾乎無人知道

▲胡雪巖故居照片

事實上,

清宣宗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胡雪巖出生於安徽省徽州府績溪縣,

一直杳無音訊。

外出謀生之時被一個錢莊的掌櫃看中,

給了她一個名分。

外出謀生之時被一個錢莊的掌櫃看中,

但是他畢竟曾經答應過朋友“兔子不吃窩邊草”,

而且還在掌櫃死後繼承了該錢莊。後來胡雪巖藉著這個錢莊跟清朝政府搭上了關係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經典實際都在後半句,然而幾乎無人知道

▲胡雪巖舞臺劇劇照

而且還在掌櫃死後繼承了該錢莊。後來胡雪巖藉著這個錢莊跟清朝政府搭上了關係

如果兔子平時多儲備一些草料在自己的窩裡面,那麼等到它們需要進食的時候,即使不吃窩邊草,也不必再滿坡地奔波尋找食物。

隨著胡雪巖的地位水漲船高,身邊的親戚朋友也越來越多,

結語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出自南宋時期,唯一完整儲存下來的戲曲劇本《張協狀元》中的《勝花氣死》,表明人一生的禍福就像天上的風雲一樣根本難以預料,或許突然間就像胡雪巖一樣一飛沖天,不僅富可敵國更是官運亨通,又或許猶如胡雪巖那位朋友,突然落難然後生死不明。為了防止意外比明天先來,我們自然需要防患於未然,提高自己的防風險能力,多儲備一些食物錢財也好,知識技能也罷,這樣才可以“有草何必滿坡跑!”

參考資料:

《史記·滑稽列傳》 《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

《增廣賢文》 《張協狀元·勝花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