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權繼承戰,由爭與不爭看李治繼位背後的人生與職場

自古以來,中國皇帝,特別有能力皇帝都喜歡自己接班人像自己,為此還有個專門形容詞,叫做

“深肖朕躬”

這意思是,深得我心而已,那麼如何得我心,無非是和我很像又很孝順!

也因此有很多帝王都不喜歡自己太子,比如秦始皇就很不喜歡扶蘇,說太軟弱,漢武帝也不喜歡劉據,也說太軟弱,因此皇帝的個人喜好往往決定皇位歸屬。

大唐皇權繼承戰,由爭與不爭看李治繼位背後的人生與職場

(高宗和武則天絕對是真愛)

不過唐高宗李治能成太子,進而成皇帝,在李世民看來其實是一個無奈中的意外。

唐太宗其實一點也不喜歡自己這個看上去弱的像小受一樣的兒子,到不是因為他和自己搶女人,而是覺得他沒有帝王之氣,最後無奈選擇他,也是因為時局,朝政和無人可選而已。

太宗李世民,在中國封建帝王中不算太能生的,只有14個兒子,而本文主角李治排行第九,在他前面有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都是嫡親子弟,皇后的孩子。

因此作為傳統的皇位繼承順序來說,李治不過是第三順位繼承人。

最後他能當選,他出生的神奇故事也有功勞。

據說李治出生前,長孫皇后夢見一條龍臥在自己床上,而太宗也夢見有一條錦鯉和自己同眠,也許這就是上天再給太宗暗示吧。

不過上天給的暗示只是暗示,其實一開始唐太宗並沒有立李治做皇帝打算,武德九年公元626年10月,剛剛、當上皇帝的李世民就立年僅8歲的李承乾為太子。年僅九8歲的太子,一開始表現的一直很好,整天早請示晚彙報那是基本功,學習也很上進,深得皇帝陛下和朝臣的好評。

大唐皇權繼承戰,由爭與不爭看李治繼位背後的人生與職場

(唐太宗絕對不愛武則天)

不過人是會變的,特別是毫無拘束下的皇二代,年歲漸長的李承乾走上日益奢靡腐化的不歸路。

其實太子奢靡腐化,當爹的李世民也有責任。

據說有次太子的乳母說太子宮器用太少,錢太少,於是打報告說要多加一點,報告到了長孫皇后哪裡被言辭拒絕。可李世民聽到不以為然,說自己兒子嗎,多給點應該的,於是規定“所司勿為限制”意思就是說,別限制他們花錢了。就這樣在開啟財政口子之下,太子的生活得到翻天覆地變化,喜好聲色犬馬,美食美女也就成了自然。

這件事,李世民責任重大,所謂慈母多敗兒,哪知這慈父也敗兒。

面對太子胡鬧,當然有人勸誡,太子師傅大臣,如張玄素,于志寧等都一再勸解李承乾別在胡鬧。

可是李承乾到好,不僅把勸誡當耳邊風,居然還迫害好心提醒自己的大臣。

這一下就要命了,太子的事情傳到了李世民耳朵裡面。李世民開始思考,尼瑪這樣的兒子,給他江山會不會害了天下。

於是李世民將自己的注意力從太子哪裡轉移到另外一個兒子,魏王李泰的身上,看看太子,在看看魏王李泰,他也很糾結。

大唐皇權繼承戰,由爭與不爭看李治繼位背後的人生與職場

(選擇李泰李世民怕玄武門重演)

一時舉棋不定。

其實吧,照理說才40多歲李世民,應該沒有那麼急切的想要立太子,他之所以這麼做,不過是怕曾經的“玄武門之變”再度發生而已。

因為他的舉棋不定,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關係變得水火不容,大有大打出手的架勢。這就讓他後怕啊,尼瑪這兩小傢伙,別作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

果不其然,太子李承乾看到魏王李泰越來越受寵愛,妒火中燒,居然聯合政治上的失意者,叔父李元昌,還有大臣侯君集等人,陰謀發動政變。以求先發制人。

哪知道最後事情敗露,也因此侯君集被殺,太子李承乾也被貶為庶民。

大唐皇權繼承戰,由爭與不爭看李治繼位背後的人生與職場

政變是被鎮壓了,可是皇位繼承人還是沒著落啊。

唐太宗在太子李承乾被廢除之後,還是沒讓魏王李泰做太子,原因也很簡單,他不想讓所有後世子孫看到,皇位是可以依靠所謂經營得到的。

於是經過慎重考慮,貞觀17年公元643年4月7日,太宗下詔,任命晉王李治為皇太子。並在當月下詔將魏王李泰降為東萊郡王,後來又改為順陽王,並流放均州鄖鄉。

就這樣,原本太子的有力競爭者魏王李泰被一杆子擼到底。

那麼為何太宗李世民選擇自己最不喜歡的李治成為太子。

原因看起來複雜其實很簡單

就是李治的性格,“仁孝和不爭”仁孝是二個片語,仁慈還有孝順。

作為經歷過玄武門之變,殺弟逼父的李世民,其實更關注自己下一輩的安全,他在內心深處不希望自己兒子和自己那一輩一樣骨肉相殘,於是選擇一個仁慈而又孝順的兒子做皇帝。

自己的安全不用擔心,自己去世之後,也不用擔心剩下的兒子有危險。這就是對後代人最大的仁慈

想想隋煬帝楊廣和自己,他當然後怕。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政治上的考慮,簡單說吧,唐太宗太厲害了,對朝臣的要求也太嚴格了。大多數朝臣雖然都很敬畏欽佩太宗,但是作為在手底下打工的大臣,其實並不喜歡這樣的主子。如果下一代是一個好伺候的主,他們當然更樂意啊。

而李治就是這樣一個好伺候的主。

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長孫無忌,李治是他的外甥,也是他看著長大的,當然知道自己外甥怎麼樣。在長孫無忌為代表的朝臣看來,李治更容易受控制,也更聽話,於是他們的支援就順理成章了。

那麼李世民對此不知情嗎,錯,他當然心知肚明,只不過他也無奈啊,但是又不得不讓李治做太子因為其他兒子更不堪重任,矮子裡面找長的。

大唐皇權繼承戰,由爭與不爭看李治繼位背後的人生與職場

於是就這樣,李治幸運的成為大唐第三任皇帝,不過這個皇帝其實地位特別尷尬,在位20多年,大多數時候都在養病,也因此武則天妹妹成功上位,最後成為中國第一女帝。而背景帝就是這仁慈孝順的李治。

李治繼位,最大的原因是仁孝還有不爭,也因此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品是累積出來的,不要敗壞人品,爭奪是必須的,但是不爭也是一種手段。

後來的雍正帝九龍奪嫡能勝出,還不是這個套路。

而職場其實也一樣全力爭取不一定會得到,做好人比手段更重要。這就是爭與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