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顧千帆任職的皇城司是什麼機構?歷史上存在嗎?

熱播古偶劇《夢華錄》彙集劉亦菲、陳曉、柳巖、林允等知名影星。該劇主要講述了三個女人經歷各種困境,攜手勇闖汴京,並在皇城司指揮使顧千帆的幫助下,透過自己的努力將永安樓變成汴京最大酒樓的故事。

隨著《夢華錄》即將進入尾聲,網友們已經開始祈求陳曉永遠留在古裝世界和劉亦菲組CP。

在《夢華錄》這部電視劇中,顧千帆的身份非常複雜。即使是聰穎慧黠的趙盼兒,也只是對他一知半解。

“帽妖事件”讓齊牧終於暴露了真面目,顧千帆信念瞬間崩塌,他不懼危險,之所以會在皇城司當暗樁,就是為了伸張正義。到頭來,顧千帆卻成了助紂為虐,清流黨爭的棋子。

那北宋時期是否有皇城司這麼一個職能機構?顧千帆在劇中作為皇城司副使,在雷敬下線後,他又成為司尊,對應的是哪種官職?

《夢華錄》:顧千帆任職的皇城司是什麼機構?歷史上存在嗎?

由於宋朝官職太過冗雜,加之篇幅所限,本文只重點介紹北宋三衙以及下轄的皇城司。

從字面意思來看,“皇城司”就是設在東京皇城的一個司,隸屬於“三衙”(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掌管。

可是這種解釋太過牽強,與真實歷史根本不沾邊。 按照《宋史·職官志》中介紹的職能,這個機構“掌宮城出入之禁令”,類似於看守皇城的保安部,再文雅點說就是宋朝的宮廷侍衛機構。

奇怪的是,北宋殿前司就是負責京城(北宋東京汴梁、南宋行在臨安)安全的,職能範圍似乎與皇城司形成衝突,那為何朝廷還要下大功夫,單獨設立皇城司呢?

這件事還要從北宋初年,趙匡胤當上皇帝的時候說起。 眾所周知,趙匡胤原本是北周一員大將。說是被部下裹挾,才不情願地“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因為自己是兵變上位,趙匡胤就很害怕那些老部下照葫蘆畫瓢。為了監察武將行蹤,老趙仿照魏晉時期的校事、唐代的不良人,沿用五代後期北周的武德司。

武德司就是皇城司的前身,類似於明朝的錦衣衛,是隸屬於皇帝一個人的特務機構。

沒有武德司之前,禁軍主要負責保衛皇城。宋代的禁軍不是專門只負責皇宮安全,同時還要負責邊疆戰事,可以把它理解為宋朝的正規軍、常備軍。

《夢華錄》:顧千帆任職的皇城司是什麼機構?歷史上存在嗎?

禁軍以下,還有廂軍和民兵,這些都是地方性和臨時性的武裝。

按《宋史·職官志》的記載:“皇城司:幹當官七人,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內侍都知押班充,掌宮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廬宿衛之事,宮門啟閉之節,皆隸焉。”

大概意思就是,皇城司和禁軍分層次把守皇宮,所有的宮門和殿門鑰匙全部掌握在皇城司手裡。

建立武德司之後,殿前司無權管理武德司,兩個部門同時負責保衛皇城,甚至連御史臺都無法監察,相當於趙匡胤為自己的安全上了一份“雙保險”。

建立伊始,武德司不僅要負責拱衛皇城,同時還要執行一些“地下任務”,這種特務機構自然是很難得人心的。

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武德司捲入了一樁走私竹木的醜聞,宋太宗趙光義為息事寧人,將其改為皇城司,設定長官為皇城使。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宋之前的歷代政府機構中,並沒有與皇城司名字相同的機構,皇城司為宋朝首創。但是關於皇城司的長官皇城使一詞,早在唐朝就已經開始使用。

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月,《舊唐書》記載:“乃以源休京兆尹、判度支,李忠臣為皇城使。”

《資治通鑑補》記載:“城門郎掌皇城諸門開闔之節,中世以後,置皇城使百司,供億六軍宿衛。”

那皇城司就是為宋朝皇帝看大門嗎?並非如此,負責宮禁安全是皇城司的首要任務。

《夢華錄》:顧千帆任職的皇城司是什麼機構?歷史上存在嗎?

改為皇城司後,這個部門還是要按照皇帝的指示監察文武百官。 或許有人會說了,武德司像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趙光義不得已才把它改為皇城司,為何皇城司還要探察民間和監視百官呢?

請大家想想,北宋初年經過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武將的權力與地位大打折扣,文官成為主導。既然武官被徹底整趴下,那宋朝的皇帝肯定要對文官們有所防備。

文人不同於武將,他們心思敏捷,朝堂上的風吹草動根本瞞不過這些人。趙光義名義上把武德司改為皇城司,實則還是要讓這個部門監察官員。當然這一切都是暗中進行的,千萬不能讓文官抓住馬腳。

還有一點,皇城司是隸屬於皇帝私人的特務機構。皇帝想辦一些私事,該找誰合適?皇城司,必定當仁不讓。

就此來說,皇城司除了負責皇城安全,第二個功能就是充當皇帝的“私人偵探”,外出刺探情報。

只要是危害國家和皇帝安全的,危害社會穩定的,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頭百姓,只要被皇城司的人盯上,那就算是到頭了。必要的時候,皇帝有些私事,諸如皇帝的小金庫,皇宮的器物管理,宮廷用的冰塊這些,都由皇城司負責。

《夢華錄》:顧千帆任職的皇城司是什麼機構?歷史上存在嗎?

介紹完了皇城司需要負責的職能範圍,再重點和大家聊聊皇城司內部官職劃分,與細節規定。

北宋皇城司官員的人數不固定,歷任統治者對其人員定額皆有不同。在武德司改為皇城司之初,趙光義設立皇城司官員四名。到宋仁宗時,將其降為三員。

《宋會要輯稿》記載:“勾當官三人,以諸司使副內侍都知押班充任。”

宋神宗時期重新對皇城司人員定額。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十二月一日,詔:“皇城司今後以七員為額,差兩人前班諸司使以上,永為定式。”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宋神宗又一次下詔,留下資歷稍長者十人繼續執掌皇城司,除此以外不再設定新的官員。這一時期,皇城司總人數達到數萬人。

皇城司的官吏可以大致分為兩種,親從官,負責警備皇城和治安;親事官,專門負責在京城中探事。按照北宋兵制規定,“百人為都,五都為營,五營為軍,十軍為廂。”一營為五百人。

宋太祖最初設立皇城司的長官為皇城使,隨著北宋官制改革以及皇城司內部權力的爭奪,皇城使、皇城副使等職務逐漸變為空銜,不再掌管皇城司的具體事務。

皇城司名義上是由提點皇城司公事或者掌皇城司統領,實際上手握實權的是勾當皇城司。北宋末年,宋徽宗用武功大夫代替了原來皇城使一職,都知和押班作為宦官成為了皇城司新的長官。

《夢華錄》:顧千帆任職的皇城司是什麼機構?歷史上存在嗎?

至於電視劇裡顧千帆擔任的副指揮使和司尊,分別對應的親事官和皇城使,在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應是編劇基於歷史進行的合理改動。

在《夢華錄》裡,顧千帆人脈甚廣,除了與他有著良好的家世出身,大部分官員還是顧忌他在皇城司當差的份上。 那皇城司是否真的具有特殊優待呢?

答案是肯定的!兩宋長期“重文抑武”,導致眾多武將不受皇帝重視,處處被文官牽制。

皇城司直接受命於皇帝,作為皇帝親領的心腹,許多髒活累活要他們處理。所以,北宋政府對皇城司的管理也更加直接,待遇也更加優厚。

首先,皇城司官吏確定犯罪事實後,不必交付於開封府審理,可由皇城司內部自行處置。“皇城司親從官、親事人員已下真犯罪,堪見情理系杖罪已下,合牒皇城司斷遣。”

由皇城司內部進行對犯罪官吏的判決,不必經過其他部門,中間就有了許多空間可以利用。一些提前收到風聲的官員家屬,就會給皇城司官吏賄賂,希望他們網開一面,減輕罪罰。

《夢華錄》:顧千帆任職的皇城司是什麼機構?歷史上存在嗎?

其次,皇城司官吏的磨勘期通常只有一年不到,其他官員則是“今文資三年一遷,武職五年一遷,謂之磨勘。”

皇城司官吏屬於武將,本要經歷十年的磨勘期,但是他們卻享有優厚待遇。

“皇城使及遙郡刺史以上許回授予子,如無子與有服親,仍減一年見任再任官,准此。”

原本十年的磨勘被減少為六年,少走了許多彎路。

待遇好是一方面,因為皇城司太過特殊,這就要求他們不能輕易出錯。

宋太祖規定,“皇城司親從、親事官十將以下,依舊五人為保,遞相覺察,不得飲酒,賭博。”

如果發現皇城司官員有飲酒、賭博的情況,會有嚴厲的處罰。因為皇城司軍紀嚴明,甚至曾一度導致親從、親事官人員不足,無人應召。

宋神宗時期的皇城使向上進言,請求減輕罪罰,卻遭到宋神宗的果斷回絕。由此可見,宋廷對皇城司的軍紀要求嚴明,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

《夢華錄》:顧千帆任職的皇城司是什麼機構?歷史上存在嗎?

綜上所述,皇城司屬於北宋宿衛禁軍的一部分,在皇帝的授意下,使其逐漸演變為一種具有特務性質的探事與監察機構。

電視劇裡提到了顧千帆的品級,指揮使跟營級相應,都指揮使差不多是局級。因為職能太過特殊,才會見官大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