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靜夜思》是當代人寫的,會得到什麼評價?

如果《靜夜思》是當代人寫的,會得到什麼評價?

這首詩之所以放在小學課文,是很正常的。就像《登鸛雀樓》一樣,朗朗上口,簡單易懂。其實大概也就小學生的水平。當我利用幾次上廁所的時間翻了十幾頁的全唐詩,滿篇堆砌辭藻,前幾卷中只有一句話打動我:比來出看江山景,卻被江山看出行。才發現“你成為了別人的風景”這樣的視角轉變,古已有之。《人間詞話》中也說: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而李白的詩,自帶神韻,滿腔放縱,獨立卻高寒。

現在再回憶李白的詩,總讓我覺得他很像莊子。大概是我的錯覺。李白的這首詩很簡單,表達的感情直白而且被公認為真摯。就好像周星馳的電影,大家從小就看,一看再看,一新再新。作品沒有變,我們一變再變。當一個人漂泊異鄉,為了活下去而活著,加班回來的晚上看到今夜月明,千百次中,總有一次,低頭時為僅僅一個的自己傷心流淚。這樣的詩,千百年來都是中國人血液裡的魂。這樣的詩,連線了遙遠的過去還有遙遠的未來。

再提到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酷吏李紳。作詩自然是難,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比作詩更難的,還有做人。

如果《靜夜思》是當代人寫的,會得到什麼評價?

啊首先《靜夜思》是有兩個版本的,除了目前大家耳熟能詳的床前明月光以外,還有一個版本是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 低頭思故鄉這個版本來自宋蜀本,比現行版本的明末清初李攀龍的《唐詩選》來的要早,這個厲害了,被替換的兩個字正好是看山啊,替換成了什麼呢,就是明明,連起來就是明明是劉看山嘛,證明這首詩!跟某狐有莫大的關係!!這裡我就忍不住YY五百字耽美文(劃掉)了以上抖個機靈啦,不然你打我呀( ̄ε(# ̄)☆╰╮( ̄▽ ̄///)、但是我以菊花擔保,確實存在兩個版本平仄不對的問題其實是,這首詩應該不算是絕句,更像是古體詩現代很多人在碎片閱讀的情況下,喜歡略華麗的句子,例如刀劍聲共絲竹沙啞,誰帶你看城外廝殺等等,這樣樸素的詩歌確實不太容易引起注意,並且由於一票垃圾現代律詩現代絕句的影響,導致有些人看到現代人寫的古詩就噁心,但是美,是共通的,真正有文學素養的人還是會發現它的好,至於會不會如此家喻戶曉,缺乏了歷史的積澱,可能,它要再等一千多年。

如果《靜夜思》是當代人寫的,會得到什麼評價?

毫無疑問,《靜夜思》是情感和技巧都極其出色的千古絕唱,有的古詩之所以讓人覺得不過爾爾,甚至覺得今人都能輕易寫出,是因為忘記了文學有個最可貴的特徵————創新。我們想想,《靜夜思》之前,有哪首詩能夠讓我們由月亮聯想到思鄉?沒有吧。這種聯想自《靜夜思》始,至少大眾的這種聯想,能夠追溯到的最早古詩是《靜夜思》。

李白的這首小詩千古以來,讓人感動、引人共鳴,月亮與思鄉的聯想,深入到我們文化的骨髓,成為民族文化密碼的一部分,讓我們逐漸對詩歌的意境、表達都習以為常,感覺詩歌的一切都理所當然,缺乏一種審美的新鮮感,以致產生這首詩歌不是什麼傑作看法,而這完全是錯覺。

請想象一下,千年之前,世上沒有任何人認為月亮和家鄉存在什麼關係,突然讀到這首小詩,是不是有著夜空被照亮的震撼?偉大的作品的特點,就是能夠道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意蘊。第一個將女人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由夜月而至思鄉,相比這種語言上的偉大探索和發現,沒有平仄、出現重字這類瑕疵又算什麼?而且,這是古體詩,相比近體詩本來就沒有那麼講究格律,樸實、自然就是它的藝術特色。

今人寫古詩,是站在前輩大師的肩上,對具備良好古詩詞修養的人,偶爾寫出接近以致達到經典名作水準的詩詞,並不特別困難,難在意象和文辭上既脫古人窠臼、寫出新意,又符合傳統意義對古詩的體裁認知和基本格律要求。

如果《靜夜思》是當代人寫的,會得到什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