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處於哪種境界?

馮友蘭認為,人與動物的不同,在於人在做事情的時候,能夠認識到自己在做什麼。跟動物餓了要吃,渴了要喝不一樣,人做事情都是有各種意義的。那麼一個人做事的各種意義,構成了人生的境界。

馮友蘭將人生劃分為四個境界:

看看你處於哪種境界?

自然境界

就是按照“本能”或者“風俗習慣”區域來做事情,但對於為什麼這樣做,對自己做的事情本身沒有什麼思考和認識。例如按照年齡到了就應該結婚,就結婚了,沒有考慮過為什麼要結婚,出於什麼目的(愛情、利益等)結婚。

看看你處於哪種境界?

飢餐渴飲是人和動物的本能

功利境界

這是超越自然境界的一種境界,就是意識到為自己做這種事。現在社會通常認為“功利”是貶義詞,甚至有時候跟“道德”相對。但實際上,功利並不必然是不好的,也不意味著一定不道德。

只是說出於功利做的事情,一定是利己的,動機是從有利於自己的角度出發的,但結果有可能是利他的。

看看你處於哪種境界?

利己的同時可能利他

例如有個人出於利己的目的開辦了一家公司,在自己賺錢的同時,也提供了一些工作崗位,後果中有利他的因素。

看看你處於哪種境界?

利己

道德境界

這個境界就是超越功利境界的道德層面了。就是超越一己私慾,意識到人是集體的、社會的一員。並能為了社會的利益去做事情。

例如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問題上,一個自然境界的人可能因為當地民俗規定要扶老人,而去扶,或者說父母教育而去扶,他本人沒有思考扶這件事的意義。

看看你處於哪種境界?

老人摔倒後的選擇

但一個功利境界的人就要考慮,我扶老人,可能給我帶來的後果,耽誤我的時間,如果被訛了怎麼辦等等,會從利己的考慮出發選擇不扶。

而一個道德境界的人,對上述這些都會認識到,但他還是會去扶。就是說他認識到了扶老人可能給他帶來的不利的情況,但還是去扶,因為這是對他人,對社會有利的事情。這個就是道德境界了,這也是我們稱讚別人有道德的原因,明知不利己而為了他人還會去做。

看看你處於哪種境界?

天地境界

這個境界是最高的,意識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員。有點像莊子的“天地與我並生”的感覺,這個境界應該就是聖人層面了,一般人很難達到。

看看你處於哪種境界?

這四個境界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按照馮友蘭的說法是人現在就是的人。就是很自然的產物,趨利避害是本能,所以利己很容易;而道德、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該成為的人,就是透過精神的教化和努力才能做到的。為避社會、宇宙之害而舍一己之利甚至趨一己之害,是非常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