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源處找到病因,才能拒絕擺脫強迫症的“綁架”,擁有美好人生

在如今的社會大環境下,人是很容易生病的。這種生病的情況不僅會出現在身體上,還會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相比之下,身體上的疾病倒是比心理方面更容易讓人接受治療。

因為一旦涉及心理問題,很容易引來周圍歧視的目光,被人嘲笑腦子有病。這又直接導致很多人諱疾忌醫。幸運的是,一些輕微的心理問題是可以透過自身的調節進行改變的。

從根源處找到病因,才能拒絕擺脫強迫症的“綁架”,擁有美好人生

在法國精神科醫生弗蘭克·拉馬涅爾的心理學著作——

《走出強迫症》

中,內容就透過講述以強迫思維和行為為日常表現的焦慮障礙,讓更多讀者意識到:那些令人煩躁不安的思想和行為,其實是可以治癒的。

什麼強迫症

整體來講,強迫症是由於隱藏在腦海中的一些畫面或者令人困擾的衝動引發的被動性行為。這種不由自主的思想和活動,往往是為了讓自我的感覺更好一些。

然而,事實證明,這種充滿欺騙性的感覺,反而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的煩惱。

從根源處找到病因,才能拒絕擺脫強迫症的“綁架”,擁有美好人生

擁有強迫症的人的性格會變得膽小怯懦,接人待物也會變得敏感多疑,嚴重的甚至懷疑自我的存在價值。

像反覆確認門有沒有鎖好,家裡的東西必須一絲不苟地排列,不停地進行清洗擦拭,都屬於比較常見的強迫症行為。這些強迫症的存在,猶如系統中的垃圾軟體,悄悄地消耗著我們的時間和精力。

如何判斷強迫症的行為

在本書中,作者主要把強迫症分為以下幾種型別。一·以宗教、道德、迷信為主題;二、以汙染與純潔為主題;三、以精確、秩序、對稱及完美為主題;四、以規避潛在危險與災難為主題;五、一些無法歸類的強迫症。

每一種強迫症的種類,又配有大量的人物案例說明。透過這些真實的事件,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從強迫症思維到行為的演變過程。

從根源處找到病因,才能拒絕擺脫強迫症的“綁架”,擁有美好人生

那些令人感到不安的身體感受,最終導致了強迫性行為的出現。說到底,強迫症跟心中看不到、摸不著的執念有很大關係。

而各種各樣的強迫症無疑意味著痛苦的折磨。它令人喪失自由,又影響到個人生活和職業,與普通人的行為習慣完全沒有可比性。

怎樣走出強迫症的困擾

基於強迫症從認知到行為的基本模式,想要走出強迫症則可以從此處著手。首先,即使確認了自己擁有強迫症,也要相信自己可以被治癒的。

其次,針對一種強迫症,依次列出強迫症思維、評價性想法、情感結果、強迫行為以及所懼怕的結果。

從根源處找到病因,才能拒絕擺脫強迫症的“綁架”,擁有美好人生

然後,瞭解這些具體的強迫症成因,並嘗試改變自己慣有的強迫症思維,從而達到改變強迫症行為的目的。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並配以藥物治療。

最後,強迫症行為的改變是需要長久地堅持下去,才能看得到效果。所以,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只要努力嘗試,就能擺脫內在的強迫症困擾。

作為一部非常實用的心理學著作,《走出強迫症》既讓人們揭示了這種焦慮障礙的存在,也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很有參考價值!

從根源處找到病因,才能拒絕擺脫強迫症的“綁架”,擁有美好人生

心理學好書推薦

¥

58

京東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