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五篇公冶長(101):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論語》第五篇公冶長(101):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原文】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翻譯】

【楊伯峻】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兩個相比,誰更好一些呢?”子貢回答說:“我怎麼敢和顏回相比呢?顏回他聽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兩件事。”孔子說:“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說的,是不如他。”

【李澤厚】孔子對子貢說:“你與顏回,誰強?”子貢回答說:“我哪敢比顏回?他聽到一件事,便推知十件事;我聽了一件,才推知兩件。”孔子說:“是不如他,我與你都不如他!”

【錢 穆】先生對子貢說:“你和顏回那一個強些?”子貢對道:“賜呀!那敢望回呢?回呀!聽得一件,知道十件。賜呀!聽了一件,只知兩件。”先生說:“你誠然不如他,連我也一樣不如他。”

【夜辰心得】

“女”,通“汝”,你。愈,指勝出。

孔夫子問子貢,“你與顏回誰更勝出一些?”子貢說,“我哪敢和顏回比啊!他聞一知十,我頂多聞一知二。”孔夫子說,“我贊同你的說法,我也不如顏回。”

這段對話,看似簡單,也好理解,其中有什麼深意呢?鍾博士解釋得多一些,大概有這麼幾層:

一是為什麼孔夫子這麼問呢?子貢的特點是能說會道好提問,言語功夫好,有口才。他有一個缺點,總評價人,喜歡與別人比較。就好像練武之人,見個會武術的就想比試一下。他見個修道的,就想對比一下誰的境界高。所以,孔夫子藉機問他與顏回誰高?聽他回答,孔夫子挺滿意,覺得他還有自知之明。同時,承認自己也不如顏回,也是對子貢的安慰鼓勵。另一層,孔夫子曾說,“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他整天教誨顏回,顏回從來不反駁,就好像很愚笨一樣。為什麼不反駁、不提問?因為顏回一聽就懂,懂了就趕快去照著做了。而且顏回簞食瓢飲、不改其樂,處貧困之中自得其樂,從不被外界所困擾。相反,子貢很有錢,善於經商理財,每每有攀比之心。孔夫子這一問,也是讓他向顏回好好學習。

二是聞一知十與知二有什麼區別?十,指事物的全部。二,指觸類旁通。聞一知十,了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見到一而知道全部。聞一知二,可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我覺得也可以理解為,聞一方面,而知道它的反面。就好像老師教導我們什麼是美,我們可以知曉什麼是醜,辯證地認識事物。

三是孔夫子難道也不如顏回嗎?子貢說他比不上顏回,孔夫子聽了一定很高興,覺得孺子可教。而且夫子立即表態,他也比不上顏回。這可以理解為夫子自謙,符合“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古人以此揣測,如果孔夫子問顏回,他與子貢誰更高一些,顏回的回答也必然是子貢更高一些。這是為什麼?高人的眼裡,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優點。正所謂佛的眼裡眾生皆佛。只有這樣才能生出慈悲之心,也即是仁心。

孔子已經夠厲害了,後世解讀孔子也夠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