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永清打造核雕文化產業 巧奪天工 小核雕“雕”出大產業

巧奪天工,小核雕“雕”出大產業

——永清打造核雕文化產業叢集見聞

廊坊永清打造核雕文化產業 巧奪天工 小核雕“雕”出大產業

核雕大集現場。

廊坊永清打造核雕文化產業 巧奪天工 小核雕“雕”出大產業

張習連橄欖核雕作品《永定河記憶》。

廊坊永清打造核雕文化產業 巧奪天工 小核雕“雕”出大產業

位於永清核雕文化園內的永清核雕展館。  本組照片由河北日報通訊員武瑞徵攝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明代作家魏學洢撰寫的《核舟記》,生動展現了古代核雕技藝的巧奪天工。

如今,在廊坊市永清縣聚集著數以千計的核雕技師,能夠在杏核、橄欖核等果核及核桃上雕刻出微小的物品。永清核雕源於宋代,盛於明清,是我國規模最大、傳承最廣的核雕流派,產品佔據了全國核雕市場八成以上。

2019年,永清縣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聯合授予全國唯一的“中國核雕之鄉”稱號。在永清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舉辦首屆中國永清核雕文化產業藝術節,提升核雕小鎮建設水平”被列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在政府的積極引導扶持下,永清核雕產業正快速成長,走向中國核雕的舞臺中心。

從民俗用品到非遺名錄

——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學這門手藝

在永清縣,一條名為東高線的公路東西穿過別古莊鎮。以別古莊鎮為中心的方圓數十公里內,分佈著大大小小2000多家核雕工廠、作坊、工作室。

2月17日,在該鎮後劉武營村北氏核雕工藝品(廊坊)有限公司的雕刻車間裡,技師們正全神貫注地拿著刻刀,在一枚枚小巧的橄欖核上精雕細琢。

這些本土成長起來的核雕技師平均學歷不高,外表與普通農民無異,誕生於他們之手的核雕小件卻價格不菲,是行銷海內外的文玩藝術品。

“春節訂單不斷,正月初八就正常開工了。”該公司創始人之一、34歲的核雕藝人蘇勇介紹,目前公司月銷售核雕8000多件,年銷售額3000萬元。

“核雕在我們這兒傳承已久,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學這門手藝。”蘇勇說,公司裡掌握手工雕刻技藝的有100多人,都是十里八村的鄉親。

有群眾基礎的藝術,才更有生命力。據不完全統計,永清核雕從業人員有三四萬人之多,創作型雕刻技師有幾千人。

早期,永清核雕是應用廣泛的民俗用品——新生兒出生一百天要“過百歲”,給新生兒手腕上戴一對山桃核雕刻的小花籃,祈求孩子健康長壽。

後劉武營村自古就有“勤且巧,富而仁”的良好村風,村民心靈手巧。該村楊氏後人楊恩歧是一位藝術天才,幾歲時就能用桃核、杏核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小物件。1971年,為幫助後劉武營村第一生產隊實現“以副養農”,楊恩歧依託本地文化藝術的土壤,探索出現代永清核雕技藝,併成立了第一生產隊核雕作坊,該作坊後來升格為後劉武營村雕刻廠,學員都是本村的年輕人。

作為現代永清核雕技藝的創始人,楊恩歧開創了現代永清核雕獨特的技法、題材和風格,帶出了楊振洲、司金波、劉德玉、許曉芳等一批當代永清核雕大家。

在技法上,永清核雕探索出獨特的層次工、細密工、帶動兒等絕活兒,形成“開臉二十八刀”“程式十刀”等系統的雕刻理論。2007年,永清核雕被納入廊坊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7年被納入省級非遺名錄。

從技藝傳承到創新精品

——將永清核雕做成知名品牌

在偉派核雕工藝品有限公司的展廳裡,一組三國人物核雕擺件引人注目。這組人物的眼珠層次豐富,看起來栩栩如生。

“這是我們獨創的人物點睛技法。別看只是一雙小小的眼睛,這可是歷經兩年、經過無數次實驗才摸索出來的,要透過5層著色渲染,才能達到更為傳神的效果。”偉派核雕創始人之一王千月介紹,這項技法已經獲批國家外觀設計專利。

如今,永清核雕技藝仍在不斷豐富創新,在一代代核雕藝人手中精益求精、發揚光大。

紅船船頭挺拔的身影、井岡山上飛揚的旗幟、長征路上跋涉的腳步……2021年6月24日,由28位永清核雕工藝師歷時數月傾情創作的“建黨百年永清大型核雕創作獻禮”正式亮相,容納了淺浮雕、深浮雕、鏤空雕、立雕、拼接雕等多種技法的作品,集中體現了永清核雕端莊大氣、生動細膩的藝術風格。

近年來,永清核雕藝人在創作上跟隨時代的腳步,在傳統的宮廷題材之外,還關注國家大事、家鄉建設,湧現出一批歌頌黨和國家、表現美好新生活的現代優秀作品。

“每年力爭做出幾個精品,鼓勵學徒多參加技術大賽,守住傳統手藝,發展現代工藝,將永清核雕做成知名品牌。”王千月介紹,自2016年開始,他帶頭髮起成立廊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核雕專業委員會,透過舉辦核雕大賽等,發掘核雕技術人才百餘人。

“讓人欣慰的是,很多有文化的年輕人也開始走進這個行業。”王千月說,他帶的最優秀的小徒弟今年27歲,是廊坊師範學院的大學畢業生,學習核雕不到3年就獲得了國家級大賽的銀獎。

目前,永清核雕存在總體沒有形成基礎的人才培養體系、從業者整體素質不高、精雕技術工人緊缺的問題,為了促進行業發展、鼓勵人才進步,永清縣人社局正在向省人社系統申請加入“核雕”技能鑑定模組,推動建立核雕人才庫,將本土核雕技師納入政府規範性技術等級管理,為其提供政策支撐,讓永清核雕技藝傳承進入良性迴圈。

從家族傳承到產業叢集

——半天營業額就能達到1000萬元

2月18日上午,在北氏核雕車間裡,35歲的楊波正在手工為新作品“二十四孝”打樣。“基本看一眼圖紙就全憑記憶來刻,圖形都在腦子裡。”楊波說,他初中畢業便開始學習核雕,由於技術好,如今月收入在2萬元左右。

經過多年發展,核雕成為永清的支柱性產業,在拉動本地經濟增長的同時,帶動了大量人口就業,是名副其實的惠民富民產業,目前,該縣核雕產業總體規模約為65億元。去年,核雕產業聚集的後劉武營村被評為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

在別古莊鎮,幾乎家家戶戶從事核雕生產加工。透過工廠式師徒傳承、家族式傳承等方式,大量青壯年、農村婦女和剩餘勞動力成為雕刻熟練技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打坯、精雕、打磨、配色……2月18日上午,在距離北氏核雕不遠的翟娟工作室裡,永清新一代核雕代表性傳承人翟娟正帶著十幾名學徒工揮動刀具,將大小形狀相似的橄欖核變為一件件獨一無二的工藝品。

“臘月二十七才放假,大年初二就開始接訂單,春節期間是銷售旺季。”翟娟告訴筆者,她的工作室就設在家中,收的學徒大都是附近的家庭婦女,乾的是細活,一年出貨量不多,但銷售額也有幾百萬元,學徒工的月收入在5000—10000元。

39歲的翟娟在當地頗有名氣,曾兩次在全國核雕大賽上獲得金獎。“我們的客戶群比較穩定,主要供中高階市場,還有一些私人定製的客戶。希望今後能夠擴建為公司,創立自己的知名品牌,帶著大夥兒致富!”翟娟說。

在永清,大部分核雕企業採取家庭分散式與工廠集中式相結合的生產方式。“為了進行規模化生產,不少工廠採用機雕初步確定造型,但只完成大致輪廓,細緻的精雕還要靠手工。”蘇勇說,山桃核核形嬌小,技術要求高,人物開臉尤見功力。工廠化生產時期,許多工人都不能完成開臉,需要技術骨幹最後處理。後來楊恩歧大弟子楊振洲總結出“開臉二十八刀”,很多雕核藝人因循此道,掌握了開臉要領。

據最新的《永清核雕產業發展調研報告》顯示,以老客戶為核心消費群體的訂單生產是永清核雕最主要的銷售方式,主要銷往東北、北京、廣東等地。同時,不少商家開始嘗試電商平臺和網路直播,線上線下雙管齊下,不斷開闢新市場。

每週五,坐落於後劉武營村的永清核雕文化園裡人流如織,來自全國各地的核雕經銷商前來批發核雕產品。“週五是‘核雕大集’開市的日子,我們這裡一天客流量平均在2000人左右,半天營業額就能達到1000萬元。”王千月介紹。

該文化園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集核雕生產、銷售推廣、文化傳播、藝術培訓、工業旅遊於一體,為700多家核雕企業、工作室搭建了集中展示平臺,並建立了網路銷售平臺,覆蓋抖音、快手、京東等。去年,入駐商家線上線下核雕批發交易成交額達到4億元,成為北方最大的專業性核雕批發基地。

近年來,該縣政府對核雕產業發展的關注度逐年上升。2021年,永清縣提出著力打造“1+2”產業叢集,其中“2”就是打造高階玻璃產業叢集、核雕產業叢集。在打造核雕產業叢集上,該縣充分發揮別古莊鎮的輻射作用,帶動周邊村街及全縣核雕產業進一步發展,不斷放大“中國核雕之鄉”文化品牌,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核雕產業聚集區。

“縣裡每4年舉辦一屆核雕技藝大賽,帶動整個核雕行業精進技藝、創新進步。今年,我們計劃借承辦廊坊市文旅大會的東風,與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籌劃,舉辦首屆中國永清核雕文化產業藝術節,以及核雕作品創意大賽,用富有時代氣息的作品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永清縣文旅局副主任科員司紹祥介紹。(河北日報記者解麗達 周禹佳 通訊員 武瑞徵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