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媽媽進產房,交流全靠紙和筆!母女平安 孩子5斤7兩哭聲嘹亮

都市快報訊 5月21日上午8點多,浙江蕭山醫院的產科產房內,醫生和護士、助產士圍著一位產婦,現場異常安靜。直到清脆的嬰兒啼哭聲響起,所有人都長舒一口氣。產床旁邊的桌上,放著一張寫滿字的A4紙。

那天上午7點40分,蕭山醫院產房推進來一位產婦,王女士,25歲,懷孕39周+已足月,送到產房時已經“十指全開,臨近生產”。

資深助產士湯益爾聽完護士介紹,馬上準備接生,但護士的另一句話讓所有人眉頭一皺:“她是先天性聾啞人,丈夫也是聾啞人。”

湯益爾今年50歲,當助產士三十多年,醫院每個月都要出生六七百個新生兒,算到每一天也有二十多個,在湯益爾印象中,幫聾啞人做助產士的經驗很少。所以醫生護士和助產士面臨一個嚴重問題:如何與產婦交流?

在生產環節,產婦疼痛感如何,什麼時候深呼吸,什麼時候要適當休息,什麼時候要配合醫生用力,都需要助產士與產婦不斷地交流,但產婦是先天性聾啞人,不會說話,也聽不到外界聲音。有時候會讓產婦的丈夫到產房協助,比如產婦說那些聽不懂的語言時,丈夫可以翻譯,但王女士的丈夫也是聾啞人,所以醫院只能讓王女士的小姑子進產房來幫忙。小姑子雖然會一點手語,但在“十指全開”、身心劇痛的狀態下,別說比劃手語,王女士連抬手的力氣都沒有。

還面臨另一個問題:生出的寶寶,會不會因為基因遺傳等原因也聽不到,哭不出聲?

從醫學角度,如果父母雙方都是聾啞人,特別是先天性聾啞,他們未來的孩子也有相當機率聾啞,但目前可以透過基因檢測等方式做產前篩選。從王女士那裡瞭解到,她在懷孕時做了聾啞基因等相關檢查,結論是,他們的孩子成為聾啞人的機率很小,可以放心生一個寶寶。

湯益爾和同事發現,王女士除了無法與醫護人員交流,又在陌生環境,心裡還在擔心肚子裡的寶寶是否健康,顯得不知所措,眼神透著無助,非常緊張。

“她一方面是沒法跟我們交流,比如我們讓她呼吸放鬆,她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們讓她用力,她又不能及時迴應。”湯益爾說,對醫生的指令不能及時反應,生產時就會有危險,心理上也會更加焦慮,尤其是順產,需要產婦和醫務人員高度配合,否則會對產婦和寶寶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湯益爾找來一支筆和一張A4紙,把醫生的每一次指令寫在上面;

“兩腿分開”“雙手緊握”“用力,加油!”……

她把這張紙遞到王女士面前,一邊念一邊指點,王女士點頭、照做。

有時來不及寫,湯益爾就用手勢,比如豎起大拇指告訴產婦“真棒”,握緊拳頭告訴她“加油!”……

透過在紙上不停地寫字交流,一個個手勢、一次次點頭,讓王女士逐漸放鬆下來,生產過程比較順利。

突然一陣宮縮,王女士一下子用力過猛,湯益爾馬上拍拍她的肩膀,做誇張的哈氣動作,王女士馬上領悟,趕緊跟著學。

在湯益爾和其他多位助產士的鼓勵和幫助下,經過40分鐘努力,王女士終於順利生下一個女嬰,5斤7兩。此時A4紙上的字也寫滿了。

但對王女士和醫護人員來說,還沒到長舒一口氣的時候。

“孩子剛生出來的時候有沒有啼哭,是判斷孩子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據,當時我們大家都很擔心。”湯益爾說,王女士也眼巴巴看著他們,他們點點頭鼓勵著王女士,直到一聲清脆的啼哭響起,所有人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嬰兒發出哭聲的時候,湯益爾她已經去別的產婦那裡幫忙了。她的同事又拿來一張紙,用寫字的方式告訴王女士,她生了一個女孩,很健康……王女士點了點頭,終於露出了笑容。

那天下午,湯益爾特意到產科病區看望了王女士和小寶寶。

“助產士是陪伴在產婦身邊最親密的‘戰友’,我們不僅要進行專業的助產操作,還要給產婦提供強大的心理安慰,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來,為了保護產婦的安全,我們要和她們用愛溝通,一起加油!”湯益爾說。